9月15日,如约而至。
2021“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盛大启幕。
这是一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间文化艺术交相辉映的盛会,这是一座河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沟通互联的桥梁,这也是一个廊坊向世界展示良好形象的舞台。
全面做好艺术节宣传报道,让“廊坊声音”传得更远、更广,意义重大、使命艰巨。
我市新闻宣传系统牢固树立大局观念,争分夺秒、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对接,通过精心谋划、周密组织,全力做好艺术节宣传报道前期预热和各项筹备工作,为艺术节顺利举办营造了浓厚舆论氛围。
“落笔”有力
高效率协调,构建艺术节大宣传格局
约600位国际国内嘉宾到场参与,线下线上演出、展览活动轮番上演……艺术节宣传条块众多、任务繁重。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我市新闻宣传系统牢牢把握“高效率协调”这一关键,积极探索、勇于尝试,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协调推进体系,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和资源,为构建艺术节大宣传格局打下坚实基础。
——组建工作专班,实现沟通对接“零障碍”。市委宣传部从廊坊日报社、廊坊广播电视台抽调骨干力量成立新闻宣传工作专班,集中统一办公,全面负责艺术节宣传报道工作。同时,将任务落实到各成员单位及具体责任人,确保宣传筹备工作有序开展。
——强化督导调度,力促工作推进“无延迟”。市委书记杨晓和主持召开艺术节承办工作动员会,对艺术节宣传报道提出明确要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熊厚定期组织召开调度会,解决实际问题。市委宣传部每周召开新闻媒体通气策划会、每天召开新闻宣传专班工作会,力促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突出方案引领,确保宣传报道“有章法”。市委宣传部研究制定了《艺术节宣传方案》和《艺术节宣传报道方案》,市委网信办制定印发《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预案》,市直各新闻媒体也根据各自实际制定了报道计划,提高艺术节报道的主动性。
“运笔”有序
高标准推进,营造艺术节浓厚氛围
9月7日,在省文旅厅和我市宣传系统的共同努力下,2021“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新闻发布会在人民日报社新闻发布厅隆重举行,由此掀开了艺术节宣传报道的序幕。
一时间,艺术节宣传呈现出全面铺开、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
《人民日报》《经济日报》艺术节专版,《光明日报》重头稿件相继刊发;《河北日报》、河北广播电视台“河北新闻联播”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陆续推出艺术节预热报道;长城新媒体开设专题专区,对艺术节进行全方位宣传推介。
作为东道主,我市新闻媒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策划了一大批内容丰富、精彩纷呈的专题报道。9月15日,《廊坊日报》推出“聚焦2021‘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特刊,廊坊广播电视台推出专题节目,全面展现艺术节相关内容,既突出“国际范”,又彰显地方特色,有效提升河北、廊坊城市形象。
在社会宣传方面,我市选用1000辆出租车滚动屏、5个和谐棚、5条线路8辆公交车车体投放了广告宣传,并在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附近路段投放道旗,为艺术节举办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
在艺术节筹备工作中,市委宣传部积极组织协调,完成了艺术节LOGO和主视觉设计,实现了文化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同时,完成了艺术节专题片制作,以宏大视野、丰富内容展现举办艺术节的深刻内涵和深远影响。
“行笔”有韵
高质量报道,再掀艺术节宣传热潮
随着艺术节大幕缓慢拉开,新闻宣传报道迎来最终“大考”。我市新闻宣传系统周密组织、一鼓作气,集中精力做好艺术节各项议程、成果性、经验性报道。
这一刻,中省媒体的眼光,情有独钟。
《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网、《环球时报》、《河北日报》、河北广播电视台……各大媒体将分别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浓墨重彩地报道艺术节盛况。
这一刻,网络媒体的触角,广泛延伸。
抖音、B站、头条……各类网络媒体纷纷开设艺术节专区,专题报道各项精彩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网络舆论氛围。人民网还将通过9种外文频道将开幕式盛况发布至俄罗斯、德国、匈牙利等地。
这一刻,市级媒体的镜头,高度聚焦。
消息、评论、图片、特写、观察、视频、动漫……我市新闻宣传系统通过高质量宣传报道,全景式展现艺术节文化魅力,展现河北、廊坊蓬勃发展的生动局面,助力全省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据统计,截至目前,艺术节共邀请中央、省市、京津、网络、专业、视频等各级各类媒体40余家,到场记者近200人,规模空前、声势浩大,为艺术节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打下了坚实基础。
“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我市新闻宣传系统将再接再厉、再鼓干劲,以坚定必胜的信心激发顽强拼搏的斗志,慎终如始、创新作为,高质量完成艺术节宣传报道任务,为讲好“廊坊故事”、传播“廊坊声音”作出新贡献。
(记者:周洪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