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理论专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李风瑞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40年的辉煌成就和沧桑巨变充分证明,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宝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他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把党的十九大描绘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继续用好用足这一宝贵经验,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意义重大

回溯40年波澜壮阔的不凡征程,我们党在解放思想、大胆实践中敏锐把握国际局势变化,主动适应时代潮流趋势,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意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从深圳特区到浦东新区,从发展“三来一补”到直接利用外资,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大幅放宽外资准入限制、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一个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正在形成。当下,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国、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结果。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破解深层次矛盾问题的“金钥匙”。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一方面,随着要素成本的不断攀升、资源环境约束加大,传统比较优势明显弱化,单纯依赖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推动经济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需要通过加快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全方位参与全球价值链,提高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另一方面,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矛盾日益凸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亟待取得实质性突破。这需要进一步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新趋势,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扩大对外开放,通过更大力度、更宽领域、更高水平的开放促进改革,从而更加有效应对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应对当前纷繁复杂国际形势的必然要求。“应乎人则必兴,顺乎势则必成。”当前,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日益密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速整合。同时,国际环境愈趋复杂,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冲击,围绕制度、规则、市场、技术、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坚定不移地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政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从而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不断为国家发展注入新动力、为世界经济发展拓展新空间。

继续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告诉我们,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必须继续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

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面向未来,要把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作为对外开放的重点工作,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充分发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金融机构的作用,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开放多元共赢的国际合作新平台。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决破除一切阻碍开放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有利于培育新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制度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扩大开放服务业领域,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全球高效配置、国际国内市场深度融合,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打造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巩固和拓展传统优势,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充分发挥我国市场规模庞大、人力资源丰富、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产业配套齐全的优势,实现从货物贸易为主向货物和服务贸易协调发展转变,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成本、价格优势为主向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

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在提高引进来质量和水平的同时,支持企业积极稳妥走出去,拓展对外开放发展空间。坚持沿海开放与内陆沿边开放相结合,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沿海地区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等,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内陆和沿边地区要发挥劳动力充裕、自然资源富集的优势,从开放的洼地变为开放的高地,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强化开放发展理念,加快形成新时代河北对外开放新格局

改革开放40年来,我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项目引进水平屡创新高,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额不断增加,促进了开放型经济不断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开放发展的步子还不够大、速度还不够快,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还存在明显差距。当前,河北正处于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也处于深化改革的攻坚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开放发展理念,用全球视野谋划发展,拿出有力有效举措,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加快形成新时代河北对外开放新格局。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按照政策引导、企业主导、政府扶持鼓励的原则,用好用足国家扶持政策,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钢铁、水泥、玻璃、电力、纺织服装及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走出去,到境外投资建设生产制造基地和资源开发基地,形成参与国际分工的河北方阵。加强国际化港口、国际航运、临空经济区建设,提升扩大对外开放的载体和平台,以国际产能合作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外生动力。

加快打造雄安新区开放发展先行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的一项重点任务,是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打造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建设开放发展先行区。在产业发展上,要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和更加包容的创新文化,积极吸纳和聚集国内外创新要素资源,发展高端高新产业;在制度创新上,要打破观念理念和体制机制束缚,建立与国际接轨、国内领先的城市管理规则和体系;在人才制度上,实行开放便捷的人才引进制度,吸引世界一流人才到雄安新区创新创业。

加快推进沿海地区开放开发。用好岸线和海洋资源,遵循沿海经济发展规律,推动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打造对内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调整优化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港口功能,积极构建大交通体系,进一步提高通关水平,完善集疏运体系;科学合理布局临港产业,突出各港口功能定位,大力发展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高水平临港产业;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高端高新产业企业落户,以沿海地区开放开发带动全省各地开放发展。

上一篇:数读40年:公共文化事业不断进步 文化走出去亮点纷呈
下一篇:【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