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浓荫翠满城 幸福花开新廊坊
——2018廊坊发展成果重大主题集中报道·植树造林篇
本报记者 王洋洋
“一到周末就想出去走走,现在廊坊到处都是绿海,走到哪儿满眼尽是绿色。”家住紫金华府的季学峰是户外运动爱好者,他提到的“绿海”,就是我市绿化生态新面貌的直观感受。今年以来,我市以打造京津保平原生态过渡带核心区为目标,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主线,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工作,启动大规模、高档次、新机制国土绿化攻坚行动,全力打造“一带多廊、百园千村、万亩秀林”,在全市营建百万亩平原森林。
截至目前,全市春季造林绿化共完成营造林108.81万亩,超额完成营造100万亩平原森林全年目标任务。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6.22%,绿地率42.9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23平方米。
超前谋划高位推动 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
初秋时节,位于潮白河畔的大厂万亩银杏林绿意盎然、芳容初绽,被称为“北方小江南”。据介绍,大厂万亩银杏林工程包括银杏森林片区和银杏主题公园两部分,是环京地区规模最大的银杏森林和生态休闲旅游地。目前,银杏森林片区建设已经完工,共栽植银杏6958亩;银杏主题公园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工程全部建成后,这里将成为京津冀又一个森林休闲旅游胜地。
“造林绿化对廊坊发展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特殊意义,我们要始终把生态作为最鲜明的城市特质,强力推进全年造林绿化任务落实,坚决打赢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决胜战。”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暨2018年造林绿化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冯韶慧的讲话掷地有声。
按照《廊坊市“营造百万林、决胜森林城”造林绿化实施方案》部署,2018年,全市安排营造林任务100万亩。这标志着我市以高速、高铁和主要河渠路堤等大型生态廊道为骨架,以县乡村道路为网络,以公园、游园、村庄为节点的平原森林生态安全体系轮廓将愈加清晰。
市委书记冯韶慧和市长陈平多次召开会议部署调度,多次开展专题调研,20多次批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简报》及造林绿化有关汇报材料;副市长王凯军、张秉舜等领导多次现场督导调研,解决造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调动起全市绿色攻坚的强大合力。
聘请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作为全市三年国土绿化规划主研单位规划全市国土绿化发展。对造林绿化实行精细化管理。造林前,将设计的百亩以上地块全部上图上表,建立电子档案,使造林主体、方位坐标、树林种类等基本情况一目了然;造林中,实行动态监测,按图表督战,每日标注每个地块实时进展情况。
3月28日,市四套班子领导带领全市干部职工开展万人义务植树活动,打响了全市“营造百万林,决胜森林城”春季战役冲锋枪。
各县(市、区)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播种绿色 梦想成树”京冀青年植树活动、三河妇联“庭院绿化”活动、社区亲子植树……春日里,一场“万众一心、携手造林”进行曲响彻廊坊城乡各个角落。干部职工、师生、志愿者、农民等植树队伍随处可见,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植树造林,播下一片新绿。
据统计,今春全市已有两万余人次通过造林绿化、认种认养、抚育管护、义务服务等多种形式参与到义务植树活动中,先后营造“亲子林”“巾帼林”“志愿者林”“八一林”等主题林100多万株。
此外,按照适地适树原则,突出地块特色,体现多品种、多色彩、多层次,努力打造亮点纷呈、各具特色的绿化景观。我市仅在今年春季就打造了森林公园、游园、节点等景观工程66个。
创新机制激发活力 迈出造林绿化新步伐
驱车沿廊沧高速行驶,路两旁今春新栽的金枝国槐、海棠、泡桐等树苗在秋风中摇曳,一片新绿,无限希望。远处的田地和村庄旁,一行行挺拔的大树郁郁葱葱,生机勃勃。这深深浅浅、充满诗意的绿色,是大自然最美的底色。
“加上这块景观林,今春我已经造林1000余亩。”承包廊沧高速片区的造林大户江星章指着前方新种植的大片林木告诉记者。江星章是河南人,在文安已有4年造林经验。2018年,他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从文安当地农民手中租地2000亩,全部用于植树造林。
营造百万林,决胜森林城。在如此浩大的工程面前,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造林绿化机制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今年,我市把政府、公司、群众的利益统筹考虑,从活化机制上下功夫,着力破解绿化难题,创新了15种造林机制模式,初步达到了“政府得绿,公司、群众得利”的预期目标,使农民土地流转收租金、参与林地管护挣酬金、从事其他经营得薪金。
通过机制创新,全市已有430家公司、企业、大户参与造林,已与华夏集团、福成公司、河北燕青建工集团、德仁园林等80多家公司、企业签订了绿化协议。
在永清县福兴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成排的苗木笔直挺立,成方连片,10万余株国槐苗木已栽植完成。“林木定植结束后,浇水、涂白等工作马上跟进,确保树木成活、成景、成材。树长好了,社员看到希望了,积极性、责任感也就增强了。”该合作社负责人介绍,林地里前三年还将套种大豆等矮秆作物,树木达到一定规格将陆续出苗,争取早一些让社员见到效益,吃上“定心丸”。
“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极大激发了广大农户种植积极性,绿了荒地,富了百姓,走出了一条农民得实惠的新路子。福兴农民专业合作社原本是一家以种植、销售农产品及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该合作社响应号召,将经营方向向林业转移,以发展种植高品质、高规格国槐等绿化苗木为主,走高端绿色种植业发展路线。
该合作社以基地为依托,按照“合作社+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进行开发种植。合作社现有社员300户,以土地承包形式入股,按照每亩地700元的价格作为股金。预计经营4-6年见效益,收益后按股金比例给予社员分红。在用工期,参与树木栽植、养护管理等工作的社员,还可以得到按市场价格支付的劳务报酬。
今年,我市围绕造林绿化用地难、资金少、成效低等问题,推行龙头企业带动、基地示范、农户参与等模式,探索创新土地流转、市场化造林、专业化管护等机制,使造林绿化向规模化、集群化、高效化转变。
结构调整提质提标 打造绿色富民新产业
走进香河县大香线公路东侧的香河百运达食用菌公司生产基地内,160亩速生杨高大挺直,树叶葱油翠绿。林间一排排盖满毡布的塑料大棚整齐伫立,采菇工人手提着刚刚采摘下来的鲜嫩香菇,熟练麻利地将香菇装箱放到早已停在路边的货车上。
百运达公司经理杨建华满脸喜悦地对前来调研的市、县林业局技术人员说:“林下生产的香菇口感好,色泽鲜艳,我们基地已同北京的超市签订了合同,每月供货3万斤。”
今年的造林绿化,我市突出林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加快结构调整,创新全域增绿,在造林过程中做到了造林绿化和营林提升相结合、造林绿化与景观效益相结合、造林绿化与培植产业相结合、造林绿化与农民增收相结合,全力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
时下,香河县渠口镇东泰缘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片树林郁郁葱葱。望着这片长势喜人的油松和国槐,合作社带头人褚玉斌说:“不久后,我们将种上牧草,给养殖的乌头驴当饲料。我们将继续拓展开发新的模式,让林下经济更加多元化发展,让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据悉,褚玉斌2014年开始尝试林下种植香菇、木耳等,效果不错。2015年,褚玉斌成立香河县东泰缘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一同发展林下经济增收致富。
当前,“地上植树,林下种养”的林下经济已成为我市农民增收致富“新引擎”。着眼乡村振兴战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积极打造绿色富民产业”要求,在全市范围重点推广林粮、林药、林菌、林禽、林菜、林草、林畜、林苗8种林下经济发展主导模式,全年发展目标10万亩,产值可达3亿元。同时,全市营林养护工作为老百姓提供大量“绿岗”,吸纳当地农民就业,真正让大片森林成为老百姓的“绿色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