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观察员
▲图为位于广阳经济开发区的京东首都电子商务综合配套产业基地及结算中心项目。本报记者 贾珺 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他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他进一步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这一重要论断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遵循。
党的二十大以来,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政绩观,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着眼“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贡献廊坊力量”,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上统筹布局、妙手落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力量,奋力推进廊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从本报近百期“廊坊视界”栏目所刊出的“钟观”短论,可以体悟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廊坊的生动实践。
“廊坊视界”栏目署名“钟观”短论,是《廊坊日报》编辑部遵照上级主管部门安排推出的重要言论,也一直得到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固定每周一刊发于报纸头版。其内容紧扣市委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与时俱进的战略部署和工作要求发声,融入地方创造性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思考;其文风以亮目标、明思路、提方法、作要求为主基调,开门见山、直击主题,短小精悍、鼓呼结合,讲透说清、掷地有声;其内涵聚焦全市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谋划、重大部署、大事要事、改革举措;其所有观点均来自市委主要领导深入基层调研或在重要会议上的讲话,接地气、有锐气,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思想性、实践性、可操性,体现着对中央和省重大决策部署的深入理解、对廊坊市情市策的准确把握、对新时代新征程上让廊坊越来越好方向的理性分析和科学判断。
又是一年秋风至,神州处处话丰收。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激扬奋进再出发的重要时刻,盘点党的二十大以来的百期短文,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一批批推进全市各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探索,在廊坊大地变成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新实践、新场景、新成果,由点到线及面,前路锦绣可期。比如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产业‘一号工程’”等主基调、主任务,全市上下高扬“全员抓招商、全力强实体、全面优结构、创新突破上项目”主旋律,深入开展“走访解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永不落幕的廊坊经洽会、努力办好省旅发大会……这些使得“让好的东西多起来,让多的东西好起来”在廊坊变得越来越真实清晰、可见可感、可碰可触。
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力,领会省、市委科学有为有效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梳理干部群众破难题、增动力、促发展的知行合一实践,我们对廊坊“开拓发展新境界、答好时代新答卷”更加充满期待、更加满怀信心。
■布局产业发展“新赛道”,推进创新能级“连跃升”
理念是先导是引领,但是“关键在落实”。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市上下要不断强化进取观念、创新观念,以解放思想、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推进创新发展,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中闯出新路子”“面对发展新考验,我们必须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加快破题,以高质量、高效能为基本要求,变新质生产力为优质竞争力,增强发展新动能”……纵观发展大势,立足廊坊实际,《让廊坊处处飘扬着创新的味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增强发展新动能》等多篇钟观文章坚持目标导向、有解思维,强调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找准产业发展“着力点”,打开科技创新“主引擎”,把创新贯穿于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全过程,带动新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
初秋的廊坊,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走进一个个火热的项目建设现场,处处能听到产业之树发新枝的生命之声;走进一间间科技攻关实验室,时时能感受到创新的澎湃动力……时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优化创新环境,构建发展“磁场”,坚持以推进“一号工程”抢抓发展新机遇、布局产业发展“新赛道”,努力将“物流愿景”化为美好实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廊坊高质量发展向上突围的奋斗场景不断涌现。
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产业是省委、省政府交给廊坊的重大任务。去年以来,我市聚焦全面落实“物流愿景”,举全市之力奋战“一号工程”,推动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发展向上突围,加快建设世界现代商贸物流中心。
从“认真研究商贸物流产业升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关键技术,补齐大数据、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等领域短板”,到“聚焦落实‘物流愿景’,举全市之力奋战‘一号工程’,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再到“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产业组团招商、会展招商,持续加强枢纽平台建设,深入开展‘走访解促’”……钟观文章着眼廊坊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产业的生动实践,陆续推出了《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全力奋战“一号工程”》《加快建设世界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等大量短论,及时阐明了市委、市政府布局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工作的思路动态和具体举措。
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如今,各大商贸物流龙头企业齐聚廊坊,供应链枢纽项目加速布局,我市初步形成了以京东、“三通一达”等为代表的快递区域总部产业集群,以国药科技城、熙麦智联网等为代表的供应链物流产业集群,以河北天环、万纬冷链等为代表的冷链物流产业集群,以国家管网集团北方公司、中国石油管道局等为代表的管道物流产业集群,以京津冀(固安)国际商贸城、永清云裳小镇等为代表的环京津商贸产业集散中心五大产业集群。
随着我市现代商贸物流产业由1.0版向2.0、3.0版不断迈进,商贸物流对全市经济的支撑作用也更加凸显。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新增洽谈5000万元以上现代商贸物流产业项目216个,计划总投资705.22亿元。上半年,全市快递业务量完成7.5亿件,同比增长42.62%,国际货物运输覆盖欧洲、中亚、东亚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市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完成增加值320.4亿元,同比增长6.1%。
与此同时,我市电子信息产业革新发展,华为、中兴、维信诺等一批知名企业相继入驻,新型显示、人工智能、大数据、通信导航等多产业融合发展,搭建起廊坊电子信息产业的“四梁八柱”。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航空航天、康养文旅、食品和现代农业五大重点产业,以及21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为经济发展不断夯基蓄能。
临空经济区(廊坊)将生命健康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三大主链”之一,在生命细胞、高端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引进一批行业龙头项目,聚焦创新型疫苗、合成生物学、高端医疗设备、脑机科学、高端医疗服务等五大领域,打造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产、学、研、销”一体化链条,促进了科研成果就地转化。
数据和成绩的背后,是我市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的掷地回声,彰显和昭示着我市加快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生态体系逐步升级,发展动力更强劲,发展基础更坚实,发展活动更充沛……随着《开辟商贸物流产业发展新赛道》《借势京津推动创新发展》《全面提升“一号工程”发展能级》《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等多篇钟观文章深入人心,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4%,建设项目投资增长11.8%,廊坊奋力书写竞速“新赛道”的拼搏轨迹越来越清晰。
■服务协同发展“大战略”,打造板块共进“总格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代新征程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路径。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这次会后,新时代第一个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诞生。
廊坊地处北京、天津、雄安新区“黄金三角”核心腹地,是河北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前沿核心区。“推动廊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既是省委交给廊坊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廊坊加快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正如市委书记李国勇指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主动作为,更好地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坚定不移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向广度深度拓展,努力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围绕这一重大发展主题,钟观文章及时传递市委、市政府工作思路和布局,谈思路,讲方法,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廊坊落地落实凝聚共识、激发斗志,汇聚拼搏奋进的强大力量。
《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推动廊坊高质量发展向上突围》《加快推动廊坊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短文中,针对廊坊辖区北、中、南三大板块,充满了“持续做好深耕京津、借势机场、联动雄安‘三篇文章’”“进一步推动交通、生态、产业、公服等重点领域实现新突破”“发展康养产业对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更好服务京津具有重要意义”等诸多观点鲜明的阐述。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乘着协同发展的东风,廊坊在把握大势中抢抓机遇,不断深化与北京、天津的对接合作,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不断将区位优势、机遇优势、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看交通——继2022年6月廊坊城市航站楼开通后,2023年12月,京雄快线项目桥梁工程实现全线贯通;今年6月,厂通路潮白河大桥跨河主桥拱肋合龙;目前,环京地区通勤定制快巴日客流量达5600余人次……“京津廊同城”初具雏形。
看产业——2019年以来,廊坊北三县连续5年与通州区共同举办项目推介洽谈会,累计签约项目和合作事项211个;积极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在廊央企子公司由2013年的103家增长到2023年的210家,增长104%;主动承接北京养老需求,持续提升燕达养护中心、大爱城等养老机构服务能力,现有京籍老人5000余人,占全省90%以上……重点产业合作成效显著。
看生态——推动钢铁去产能工作,域内4家钢铁企业产能全部退出,实现“无钢市”目标;2023年PM2.5浓度为40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63.6%;全市8条国省考河流9个国考断面已全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Ⅳ类水体标准;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看公服——与北京通州区、天津武清区63所学校共建协同发展共同体和教育联盟;积极引进京津优质医疗资源,实施京津冀参保人员区域内就医免备案政策;与通州区、武清区实现政务服务“区域通办”……共建共享不断深化。
8月12日,河北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十四次扩大会议会召开,省委进一步强调,要健全重点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抓好北京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优化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管理体制等,再次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今,廊坊正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宏伟蓝图上,书写最新最美的文字,描绘最新最美的图画,也以其坚定有力的行动,强劲助力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格局的生成。
■走上生态优先“绿色路”,绘就优质发展“美画卷”
绿色发展理念犹如一盏明灯,照亮着我市追“青”逐“绿”前行的方向。
地处京津雄“黄金三角”核心腹地,廊坊全域都处于重大国家战略辐射带动之下,担负着环首都生态屏障的重任。
曾几何时,大气污染成了困扰市民的“心肺之患”,部分河渠垃圾乱扔、污水直排、水质不达标等现象堪忧。
如何让广大干部群众读懂新发展理念的绿色内涵,让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引领廊坊人阔步前行、足下生金?钟观文章持续阐述市委工作思路和举措,相续发表了《坚决筑牢首都生态屏障》《让蓝天白云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全面提升生态环境建设水平》等篇目,其中,《让蓝天白云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明确提出,全市上下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锚定目标任务,一任接着一任干,全力补短板、强弱项、抓整改、促提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生态支撑,让蓝天白云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发展思路愈加清晰,前进步履愈加坚定,绿色发展理念很快在廊坊大地铺展为绿色华章。2023年末,我市单位GDP能耗达到0.4吨标准煤/万元,为全省最优水平;我市列入国家、省考核8条河流9个断面,2023年,全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Ⅳ类标准,优良水体比例达55.6%;2023年底,全市深浅层地下水位与2018年同期相比均实现回升……如今,“天空蓝”“河水清”“生态绿”已成为廊坊的最美底色。
事实表明,一个地方是不是很好地贯彻落实了绿色发展理念,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发展状态。
当前,随着清洁取暖改造、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等工程,以及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建设实施,廊坊绿色发展的步伐越走越快。
坚定不移从新发展理念中找出路、想办法、破难题,钟观文章《以务实举措推动全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要高点站位,提前布局,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加强产业研究,提前谋划布局,以务实举措推动全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开发建设,着力构建清洁高效、多元支撑的能源体系,加强加气站、加氢站、充电站、充电桩、换电站等各项基础设施的整体规划,加快构建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支撑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
找准“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废旧的矿山重新披上了绿装;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转型升级成为“绿色样板”;潮白河畔的发展故事、洼淀水乡的治理传奇、美丽乡村的碧波环绕、花团锦簇的宜居城市,“京津走廊、绿色廊坊”的生态名片越擦越亮,“好风景”正变为“好经济”。第八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即将在廊坊举办,绿色资产为廊坊加快“文、旅、体、商”深度融合,激发消费热情、释放消费活力,留下宝贵文旅财富创造了良好条件,源源不断释放出经济和社会效益动能。
■扩大对外开放“强磁场”,堆筑生产要素“高平台”
高质量发展向上突围,离不开改革开放助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优化区域开放功能分工,打造形态多样的开放高地。”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这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方法论。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奔赴北京、深圳、上海,拜访多家央企,推动合作项目加快实施,深化拓展合作领域,谋求扩大有效合作。
置身于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之下,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中国(河北)自贸试验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地处京津冀城市群核心地带、环渤海腹地的廊坊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迈出了更加坚定有力的步伐。
北三县围绕推进与通州区产业深度融合、错位发展,结合疏解需求和自身基础开展一体化联合招商,全力打造“科创燕郊、智造三河、商务大厂、文旅香河”。借助北京科技资源和产业优势,这一区域以高新区、研发平台、孵化载体等建设为抓手,引进高新技术企业429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1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达到168家、9家。
到目前,廊坊开发区共实施廊坊海中信绿色云计算基地、管道局智慧产业中心等亿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55个,总投资605亿元,今年计划投资64.5亿元,投资完成率达60.19%,目前已全部开工。
今年上半年,临空经济区(廊坊)围绕生命健康、现代商贸物流、航空航天及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产业链条,重点洽谈44个产业项目,签约11个产业项目,总投资173.58亿元;落户央企二级、三级子公司2家;国际现代商贸物流CBD签约入驻企业达83家。
7月24日,10台崭新的SD16履带式自推进推土机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通过监管查验后运往位于广阳区的铁路货站,再经中欧班列约15天左右抵达俄罗斯圣彼得堡。这标志着我市首票“综保区+中欧班列”业务顺利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廊坊)落地。今年上半年,临空经济区(廊坊)外贸进出口额同比增长37.8倍。
通过佳佳供应链管理(廊坊)有限公司“1210”网购、综保区仓库保税备货模式,廊坊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买全球”进口产品。
一直以来,会展经济都是廊坊对外开放的优势和特色,自2000年廊坊经洽会落户以来,一批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成果丰硕,其中2023年发布的“100+10”重点签约项目,截至目前,注册落地率92.73%。
今年廊坊经洽会期间,我市各县(市、区)同期举办招商推介和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从县域特色产业、具体招商方向、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进行详细推介,在永清专场招商推介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上,廊坊陆港物流园区冷链物流、京联科教·京南文化港等20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达到90.97亿元。
超前预热造势、充分推介廊坊、强化办会引导、拓展招商成果,《全力以赴办好廊坊经洽会》《全力以赴冲刺办好2024年廊坊经洽会》《打造“永不落幕的廊坊经洽会”》等钟观文章聚焦廊坊“独特的区位”“便捷的交通”“广阔的市场”“优质的环境”,以及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高频次发文,展现开放廊坊的活力和魅力,确保盛会圆满成功。
办好一个大会,壮大一批产业,提升一座城市。这两年,廊坊经洽会的革命性突破超越了高水平、高规格专业性展会本身,成为了提升廊坊城市能级、展示廊坊开放形象的重要载体。
今年,我市对7条主要迎宾道路实施“一路一策”景观提升工作,组织开展生活垃圾治理、环城水系环境整治等11个专项行动;开展绿化提升工程和夜景亮化工作,城市形象品质得到新的提升,实现了“城”与“会”的共同成长。
放大“窗口效应”,展现开放新格局。当前,第八届省旅发大会即将在我市举办,这是省委、省政府交给廊坊的又一项重大任务,更是给予廊坊的又一重大发展机遇。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深入挖掘整合廊坊丰富的旅游资源”“要通过旅发大会,推动文旅产业和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双向赋能,做大文旅产业蛋糕”……《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举全市之力办好第八届省旅发大会》等多篇钟观文章强调,依托旅发大会平台,廊坊文旅产业和开放形象将得到集中展示,消费热情、消费活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廊坊的知名度美誉度也必将再上新的台阶。
■答好人民至上“全考卷”,建设宜居宜业“幸福城”
人人共建、人人共享,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中,共享既是发展的出发点,更是发展的落脚点。
共享不能只是理想,而是要有实实在在的内容。有没有,好不好,要体现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谁来评价?当然是老百姓。
2023年,我市遭遇“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受灾严重。廊坊市“四套班子”全员上阵,近10万名党员干部、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和人民群众戮力同心,筑牢防汛救灾的“安全堤防”,30万受灾群众安全转移,坚守住了无因灾人员死亡、未发生次生灾害的底线。
2023年11月10日,即在灾情发生4个月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他强调:“再接再厉抓好灾后恢复重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温暖过冬。”
面对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信心要强,招法要足,行动要有力。
在此背景下,钟观文章《进一步打好灾后恢复重建攻坚战》与广大干部群众共情,向全市发出号召:以全新的精神面貌、激情的工作状态,主动作为、担当尽责,确保灾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城乡环境实现质的提升。
说干就干,干就干好!我市坚持集中攻坚、加快重建。9106名受灾学生全部按时开学返校,4563户唯一住房户全部温暖过冬,3199家工业企业、2261家商贸企业全部复工复产复市,补偿资金第一时间发放到受灾群众手里……在大灾大难面前,勇敢的廊坊人民顾大局、讲奉献,凝聚起团结一心、敢打必胜的廊坊力量。
今年年初,又一篇钟观文章《深入“走访解促” 优化营商环境》引发关注。文章指出,好环境是发展的土壤、水和空气,一流营商环境是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必答题。文章还深入细致地阐述了如何“走”、如何“访”、如何“解”、如何“促”。
这篇文章深入解读了廊坊龙年“新春第一会”——扎实开展“走访解促”、切实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的主旨要义。大会发布了《关于扎实开展“走访解促”、切实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决定对万余家企业进行走访,摸企业实情、访企业诉求、解企业难题、促企业发展,释放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快服务市场发展的强烈信号。
全市迅速行动,领导带头走、部门牵头走,组建专业队伍走,行业协会商会、平台、龙头企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和指导作用,让企业说真话、反映真问题,真正让“走”和“访”落到了实处。
当前在廊坊,一批企业最关心、暂时不满意、急难愁盼的问题被反映出来并逐步解决,一批惠企利企政策以及常态化推进机制逐步落到实处——
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信用监测排名中持续排名前10位,始终保持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推广开办企业智能审批系统全覆盖,企业开办压减至2小时内;全市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取得施工许可压缩至36个工作日以内,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压缩至12个工作日以内;“自助办”不打烊服务全面实施,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流程网办……
坚持人民至上,共享美好生活。在廊坊,这句话饱含着满满诚意。除了灾后重建、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廊坊在其他关系民生福祉领域的探索和行动也从未停下脚步,《城市更新牵动民生幸福》《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廊坊样板》等钟观文章中,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的使命初心清晰可见。
滴水汇江河,微光聚星火。两年来,钟观文章紧紧围绕中央部署要求和省、市工作安排,以贴近百姓的视角并通过新语态、新形式进行解读,让党中央和省、市委的发展之策、为民之谋成为廊坊发展主旋律、最强音,传递出全市上下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定信念。
而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钟观文章将继续聚焦我市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锚定现代化、改革再深化的宏伟实践,准确传递市委声音,高扬改革旋律,激发发展动能,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贡献廊坊力量”鼓与呼!
(邢建平、张春娥、杨苗苗、王文珩、赵志峰 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