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廊坊篇章提供坚实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提出加快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智慧化转型发展。
廊坊市信息化建设考核连年排名全省前列。去年以来,廊坊市全面提速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步伐,通过推动信息基础设施统建共享,对现有智慧应用进行全面整合,打通数据、促进共享,有效提升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产业转型领域数字化水平,让城市更智慧、治理更高效、群众更便捷。
强化创新理念,加快转型发展。廊坊市通过构建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的城市智能体,全力提升“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码通城、一数聚产”四项核心能力,助力廊坊数字型政府建设,为加快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典范城市、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的廊坊篇章提供坚实的智慧化支撑。
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顶层设计
11月25日,廊坊新型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内部装修。该中心整体施工进度已完成80%以上,建成后将成为廊坊城市智慧管理和综合指挥调度的“大脑”。技术服务部门负责人告诉笔者,基于国产化底座的政务云平台目前已基本搭建完成,预计年底可面向智慧城市业务以及各单位应用系统提供第一批云资源,从而实现资源统筹和按需调度,提升全市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共享水平。
廊坊是全国第一批智慧城市试点,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已进行了十年探索。目前,市县两级各职能部门基本完成各自领域信息化系统建设,城市治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逐年提升,围绕城市治理领域的智慧应用已初具规模。同时,全市数字经济、大数据产业、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位居全省前列……这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廊坊开发区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27个部门数据和业务实现了融合汇聚、集中共享和互联互通;基于物联网技术开发的“核酸匣”,利用电子身份信息精准播报健康码状态,操作简便、节省人力;廊坊市国土空间信息化“数字底座”,可同时为公安、民政、市政、综合执法、气象等十几个部门提供在线数据支撑服务;海宏环保大数据平台,汇集全市90个观测点的温度、风力、气压、降水等数据,预测空气质量;“智慧政务”平台,实现了审批服务线上化,依托“一窗通”全程实现了“指尖办”;安次区开展智慧平安社区建设,社区管理痼疾得到有效破解……
智慧城市建设初见成效,但各自为战、互不相通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也日益显现。如何打破“信息孤岛”、拔掉“数据烟囱”,让群众和企业真正感受到城市的智慧和便捷?廊坊市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大力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全面加快数字化转型发展,努力让城市更智慧、治理更高效、群众更便捷。
廊坊市委网信办主任汪国会介绍,廊坊新型智慧城市聚焦“善政、惠民、兴业”,以政务云为基础,以数字平台为支撑,全面整合视频资源、时空要素、数据信息、管理手段等内容,着力提升市级政务云、城市数字平台、新型智慧城市运营中心、统一服务门户等四项基础共性能力。
——市级政务云平台。主要为全市信息化提供统一的数据中心机房、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数据库等基础云服务,以及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高级云服务,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集约共享与按需调度。
——城市数字平台。主要是强化融合通信、时空信息、通用数据服务等共性支撑能力,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统一的公共技术服务和智慧应用服务。
——新型智慧城市运营中心。主要是部署总体态势、政务服务、城市治理、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可视化专题,对城市运行态势进行全方位展示,强化对城市运行的监测预警能力,为城市管理提供综合决策支持。
——统一服务门户。主要是整合相关部门的服务资源和权威信息,为广大群众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和生产生活便利。
据介绍,廊坊市通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构建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的城市智能体,实现G2B、G2C、B2B、B2C的智慧化、现代化应用,让每一位市民、每一个市场主体都充分享受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红利和便利,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聚焦重点领域,提升核心能力
廊坊市数字经济发展基础较好,华为、润泽、京东、腾讯、科大讯飞等领军企业聚集成链。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廊坊注重借智借力,与华为公司深度合作,全面启动了新型城市智能体建设。
“新型城市智能体,是把城市看作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通过‘眼、脑、手、脉、血’等各系统协同快速反应,完成数据的采集、传输、分析、处理、应用,从而实现智能交互、智能联接、智能中枢和智慧应用。”华为河北政企业务副总经理刘盼说,廊坊新型城市智能体包含智能交互、智能联接、智能中枢、智慧应用四层架构,具备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分析处理、数据应用的完整能力,具有自我演进、自我造血、自我生长的功能。
廊坊新型城市智能体从“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的全局出发,统筹推进以“数字治理”“数字经济”“数字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数字化转型。围绕构建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的城市智能体,廊坊市规划了“1+1+4+N”的总体架构,即一个城市数字底座,一个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码通城、一数聚产”四方面核心应用,以及N个行业应用。
——“一网通办”,就是聚焦一件事一次办、提醒办、无证明城市等八大创新业务场景,对政务服务事项进行梳理整合,并借助AI能力提升服务效率,推动政务服务从“可办”向“好办”转变。
——“一网统管”,就是通过构建跨部门跨层级的城市治理体系,实现全市各类事件的多渠道发现、统一受理、快速分拨、协同处置和高位监管,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一码通城”,就是打造全市统一的城市电子码和数字化入口,为电子码建设提供统一平台支撑,为企业和群众提供高效精准服务,提升市民生活便捷水平。
——“一数聚产”,就是通过构建数字廊坊创新中心和创新创业平台,开放平台功能和各类数据,吸引专业企业设计数据应用赋能和增加数据价值的具体路径,鼓励企业创新创业、方案孵化推广及数字化转型,打造信息化企业的网络孵化器。
提高服务质效,提升服务温度
走进廊坊新型智慧城市运营中心,一张廊坊全域地图格外引人注目。地图上布满红红绿绿的标记,有对经济发展指标的具象化分析,有对城市管理网格情况的精准反馈,还有对政务服务事项办理进度的实时显示……在这里,通过运用可视化渲染技术,实现了城市治理、政务服务、经济运行、生态环境等领域的数据可视、场景可观,具体情况和工作进度一目了然。
同行的廊坊市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这里作为廊坊新型城市智能体的“大脑”和决策系统,不仅对问题看得清,而且反应快、指挥灵。通过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督导调度,更加高效推动工作末端落实,更加及时打通痛点、堵点、难点,为城市管理者指挥、分析研判、管理服务提供信息化支撑,实现城市可视化、智能化、精细化治理,实现精准治理的真正落地。
随着廊坊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标准化、普惠化、均等化、智慧化的全方位服务体系正在加快构建,进而实现政务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双重提升。
“廊坊市信用管理平台”向企业、群众推送国家、省、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政策措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激发企业活力,打造优良诚信的营商环境,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
“无证明城市”让廊坊从“向群众要证明”“各跑一次开证明”变为“政府主动证明”“全程办理无证明”,实现“30+”无证明场景;
AI技术加持的“智能审批”,涵盖食品销售经营许可、高龄津贴申领、教师资格认定等8个业务领域,材料提交后系统自动审批,即时办理;
“提醒办”实现从人找事项到事项找人,涵盖证照到期提醒、业务主动推送、政策补贴提醒、专属祝福等60个业务场景,提升服务群众温度;
“一件事一次办”涵盖出生、入学等5个业务领域民生热点一件事套餐,实现跨部门、多领域事项统一受理和流程对接……
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廊坊市还以“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为基础,按照“边建设、边使用、边完善”的思路,全面提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功能,探索推动城市治理从单点发现、单向决策、单线处置、串行流转向一体化集成模式转变。通过整合各级各部门管理资源,横向打通各职能部门,纵向打通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街(社区)各级组织,打造全市统一的信息化城市管理平台,实现全市各类事件的多渠道发现、统一受理、快速分拨、协同处置和高位监管,保证各类事件高效处置,实现城市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的全面提升。
从“12345”“12315”等热线电话受理,到城管、环保、市场监督等职能部门系统监测,从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河北新闻网阳光理政、网信办网络舆情监测等渠道发现,到积水探测、空气质量探测等物联网传感器数据分析,从网格员人工巡查发现以及其他相关渠道,到市民“随手拍”、摄像头智能识别等功能,无论是主动发现还是被动接收的城市事件,都将在第一时间得到高效处置。
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务、经济、民生等方方面面,涵盖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层等多个层级,廊坊市强化安全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确保万无一失。
廊坊市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项目建设与安全建设同步进行,坚持安全可控和可持续发展,坚持技术与制度管理双轮驱动,全力构建涵盖物理、网络、数据、系统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防护体系,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坚强的运行保障。
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更是一项民心工程。廊坊市用心用情用力打造精品工程、廉洁工程,大力弘扬“严细深实准”的作风,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以奔跑状态和务实举措推动工作末端落实,切实让广大群众早日受益、长期受益。
一个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的廊坊城市智能体,正向我们快步走来。
一个城市更智慧、治理更高效、群众更便捷的廊坊,正向我们快步走来!
(盛彪、吴源生、贺娟、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