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勇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构建环京津旅游风景道体系,持续推进文旅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以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为目标,全面增强文化软实力、旅游吸引力,加速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四张名片”,推动“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成为新时尚。
打造“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合作新高地”名片。2021年,由我市发起设立并经过中央批准,由河北省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部共同主办的首届“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成为全国唯一以“一带一路”冠名的国际性艺术盛会。明年我们将坚持国家站位、国际视野,更高水平举办第二届艺术节。重点在三个方面实现更大突破:一是夯实基础,依托丝绸之路国际艺术交流中心,大力推动“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艺术家小镇和新绎剧创中心等项目建设,打造亚洲一流、世界知名的国际艺术综合园区;二是丰富内涵,组织举办国际性精品剧目演出、民间艺术嘉年华、音乐舞蹈节、非遗展等系列活动,搭建世界文化艺术荟萃舞台;三是提升品牌,策划设立国际民间文化交流奖项,建设国际演出交易中心和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构建国家级对外文化贸易交流平台。
打造“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先行区”名片。我们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深化区域间共建共享、互联互通,通过五个协同发展机制,推动建立全方位、多层面的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新格局。一是文化交流活动联办机制。坚持联合举办京津冀文化旅游交流季、文化博览会等品牌活动,推进文化领域更多更密切的交融互动。二是旅游公共服务联通机制。完善交通路网、集散中心、标识系统等旅游配套设施,谋划开通京津冀旅游专线和直通班车,实现畅行可达。三是产业承接合作发展机制。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产业转移,加快大厂域见未来健康文旅产业园等一批高质量文旅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四是品牌宣传营销联合机制。积极培树京津冀、“通武廊”文化和旅游联合品牌形象,联合策划举办文旅宣传推介和节庆促销活动,推进文旅资源共享和游客资源互送。五是市场监管执法联动机制。完善京津冀文旅行业协调管理体系,实现综合监管执法、应急响应救援、投诉举报处置的跨区域协同。
打造“京津游客周末休闲首选目的地”名片。依托廊坊人文和自然资源优势,深耕三大旅游片区布局。一是北部大运河文化旅游片区。着眼推动北三县与北京通州区融合发展,围绕运河流域建设绿色生态休闲区、城市滨河景观区、运河文化展示区、乡间民俗体验区,积极建设大运河(廊坊段)国家文化公园,打造运河观光体验旅游目的地。二是中部空港文旅休闲片区。借势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和临空经济区建设,建成集旅游咨询、旅游商务、消费服务于一体的国际旅游综合服务区,重点发展文化娱乐、演艺体验、商务会展、动漫文创等产业,打造商务休闲旅游目的地。三是南部洼淀文旅生态片区。依托雄安新区建设,推进大城红木文化园、霸州温泉度假区、文安鲁能生态旅游度假区改造提升,打造集乡村旅游、温泉旅游、体育旅游为特点的洼淀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
打造“文化产业链式集群发展示范区”名片。通过科学布局和引入聚集上下游资源,推出更多具有地方特色和创新含量高的文化产品和品牌,重点推进影视科技、动漫游戏、演艺文化、文创工艺、戏剧文化、红木文化六大行业领域的全产业链发展。一是以大厂影视小镇、香河新桥影视基地等为依托,完善影视科技产业链条。二是引入中国动漫集团战略投资,规划建设中国动漫创意产业园,打造动漫游戏产业链条。三是以丝绸之路国际艺术交流中心等文化场馆为阵地,引进国内外优秀演艺剧目资源,构建演艺文化产业链条。四是以七修良品、新绎爱特等文创企业为龙头,打造“廊坊礼物”品牌,形成文创工艺产业链条。五是以大厂戏剧小镇规划建设为重点,承接吸纳以国家京剧院为代表的文化产业疏解,打造戏剧文化产业链条。六是以打造大城红木产业之都为依托,健全生产交易、培训服务、鉴定拍卖等产业体系,完善红木文化产业链条。
我们将通过打造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四张名片”,助力廊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向更高水平,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作出更多贡献。
(作者: 系廊坊市委副书记、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