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特别推荐
人民日报|廊坊:文明之城让群众生活更美好


  日前,中央文明委在北京召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河北省廊坊市荣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所辖大厂回族自治县、文安县喜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县级市和县)殊荣。

  廊坊与北京、天津以及河北雄安新区接壤,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相距25公里,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建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国际门户地位凸显和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全面提速,廊坊高质量发展的强大优势多重叠加。

  近年来,廊坊市经济社会发展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深度推进的背景下,廊坊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不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全面加快建设创新廊坊、数字廊坊、健康廊坊、平安廊坊,努力增强群众获得感、安全感。

  “创城我们一起”。廊坊市坚持“创建为民、创城靠民、创建惠民”的创城理念,以“实干为民、勇于担当、万众一心、敢打硬仗”的“创城精神”,凝聚起广大党员干部和市民群众同心共创文明城市的强大合力。

      

  强基础补短板 建设美丽城乡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好首都生态涵养区。廊坊市坚定不移去产能,在河北省内率先建成“无钢市”,积极推进企业产业转型,促进全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为优质产业聚集拓足了空间。

  通过持续不断的治理,2019年,廊坊PM2.5年均浓度为46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为235天,达标率为64.4%,比2013年增长103天。

  立足打造生态底色。2019年,廊坊全市森林覆盖率、绿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33.9%、43.0%、39.1%。2020年,继续以新奥艺术大道、机场北高速为重点,打造“京津间花园城市”,相继提升人民公园、自然公园、文化公园景观,新建丹凤公园、瑞丰公园、龙河生态公园等规模化公园,以及大批微地形街头游园,新植、补植各类树木31.06万株,新增绿地60.4公顷。

  建好城市造福市民。2020年,廊坊市打通市区11条道路,新建改造城市道路200多公里,整修人行道、商店门前区域破损路面5万多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491个,无物业小区实现物业服务全覆盖。推动市区所有农贸市场环境秩序、购物品质大幅提升;市区新建和改建公厕275座;整治背街小巷217条;进一步配备完善了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医疗服务机构、便民市场、运动场地,实现“15分钟便民生活圈”。此外,聚焦城市供水安全和便民利企,大力推进管网改造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全面提升供水保障能力,解除企业之难、百姓之忧。

  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廊坊市坚持强基础、补短板。在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市场周边、社区小区增划停车位4.7万个、非机动停车线12万延米,启用13个平面停车场、3座立体停车楼,疏堵结合整治停车秩序。综合整治净化市容环境,组织沿街门店严格落实“门前三包”,实施道路扬尘管控和垃圾清零行动,整改主次干道、背街里巷、城中村环境卫生问题4300余件,市容焕然一新。

  推进精细管理 忠诚为民办事

  文明城市创建之初,廊坊市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走访民居15万户,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000余条,梳理出城市建设管理中11个方面、40项需要重点改进提升的突出问题,统筹实施社区创建、停车秩序、交通秩序、市容环境、经营秩序、村镇面貌六大“围点攻坚”,以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公共卫生服务、政务窗口提质提效、创建宣传、风险防控能力五大“提升行动”。推进过程中,廊坊市开通创城热线电话、组织视察调研、开办“创城我们一起”向市民报告电视访谈节目,征集和解决市民反映问题930余个,有效提高了创建的精准度。

  推进安居工程。市辖广阳区将无物业小区划分为15个片区,动员辖区15家有实力、有物业管理经验的企业,实行划片包联无物业、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提升,吸引民营企业投入资金1.5亿元,惠及10.6万人口。安次区拿出专项财政资金,对辖区无物业小区进行重点改造提升,并引进北京和家物业公司,实现对无物业小区管理的全覆盖。

  规范市场环境。推动市区农贸市场巩固一批、达标一批、改造一批,做到市场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摊位标准、摊位证照展示、公益广告投放“四统一”,实现无障碍公共卫生间、微型消防站、环境卫生等全达标。

  畅通道路出行。利用智能平台优化道路通行管理,在火车站设置出租车停靠区和“出租车驿站”,在市区新增设130个出租车停靠点;制定出台《廊坊市主城区交规20条》《交通秩序大整治15条新举措》,推行“城管+交警”模式,警力下沉一线开展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治理,让文明成为广大市民的生活习惯,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督导1.8万家沿街商户履行“门前三包”责任,营造井然有序的出行环境。

  “创城我们一起” 凝聚强大合力

  “创城我们一起”,汇聚起“满城涌动志愿红”的创城热潮,全市人民携手并肩、拼搏奋进,一幅幅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动人画卷,展开在廊坊这方热土上。

  以文化人,守护群众精神家园。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廊坊市坚持以旅游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面提升为重点,全区域统筹、多层级联动、各领域融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快构建具有廊坊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廊坊市先后建成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润泽国际信息港、图书馆、博物馆等一批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村综合文体活动中心(室)实现全覆盖,“月来月有戏”精品演出年活动、戏曲进乡村、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面普及。此外,廊坊围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创作大型音乐剧《紫檀》、纪录片《大运河传奇》、电影《董海川》;大厂评剧歌舞团创作的河北梆子现代戏《李保国》、现代评剧《焦裕禄》等赴北京演出。

  整合资源,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全市现有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07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3374个,文化设施实现全覆盖,全部免费开放。围绕“图说我们的价值观”“讲文明 树新风”等主题,持续开展媒体和社会宣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范、学生守则。

  典型引路,叫响“好故事之城”。廊坊市用先进典型的故事感染人、凝聚人、带动人,形成“处处都有好故事、人人都讲好故事”的生动局面。全市涌现出4名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0名河北省道德模范,119人入选“中国好人榜”。

  志愿服务,凝聚全民文明强大合力。深入开展“访千楼进万家、解民忧聚民意”活动,全市1万余名党员干部包联社区、乡村,17000余支志愿服务队覆盖城乡。建立市直、区直、街道包联社区、分包路口、分包段等志愿服务机制,制定《廊坊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创新开展“廊坊有礼 文明健康”12项行动,党员干部带头践行文明行为,“浪费可耻 节约为荣”“守住‘一米线’ 健康你我他”等成为市民的行动自觉。全市先后涌现出“廊坊市出租车爱心车队”“廊坊市‘远山行’爱心助学公益联盟”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

  数据来源: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上一篇:为民惠民 共建共享——廊坊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综述
下一篇:人民日报社评选2020国内十大新闻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