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特别推荐
廊坊:崛起在“京津走廊”

  在历史的长河里,70年只不过一朵小小的浪花。但在廊坊的发展征程中,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史诗。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廊坊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贫弱小城镇发展到拥有480万人口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廊坊奇迹般地崛起于“京津走廊”,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廊坊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是河北建市较晚、面积最小的设区市。1897年,京山铁路在廊坊设站,廊坊由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城镇。1949年,廊坊正式设镇,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行政区划。在解放初期廊坊称天津专区,1969年行政中心由天津迁至廊坊,1974年改称廊坊地区。1989年,廊坊撤地建市,标志着廊坊作为一个新生城市,阔步走上历史舞台。

  现如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支撑和引领下,廊坊市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结合新一轮规划修编,提出“与京津协同发展示范区、发展临空经济对外开放引领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先行区、高端高新产业聚集区、京津走廊生态宜居城市”的城市功能定位,进一步找准了廊坊在协同发展中的方位,明确了与国家重大历史性工程融合发展、联动发展、一体化发展的路径。

  与京津相伴相融

  协同发展走在前

  9月9日,廊坊市组织第二次全市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梅花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年产60亿粒普鲁兰多糖胶囊项目等83项重点项目于当天集中开工,总投资284.6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项目占比达到45.2%,承接京津转移项目占比超过了五分之一。

  而就在今年2月26日,廊坊市举办了北三县与北京市项目对接洽谈会,总投资50亿元的智慧电谷创新基地等50个项目签约,计划总投资337亿元。数据显示,近几年来,廊坊市已累计引进京津项目505个、资金2468亿元。

  纵观廊坊的成长历程,从“服务京津、靠城吃城”到“借助京津、扩大开放”,再到“置身沿海、借势京津、加快崛起”……城市的发展脉络始终与京津相伴相生。

  近五年来,廊坊全力服务支持国家重大历史性工程建设,围绕交通、产业、生态等方面,加快建设协同发展“试验田”、示范区。积极对接上位规划,基本完成了北京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协同发展规划体系、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规划体系编制等,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编制正在积极推进。

  协同发展,交通先行。依托京沪高铁,廊坊高铁站每天有30趟高速列车进京下卫,实现了与京津半小时通勤。推进公交“同城化”发展,除了最南部的大城之外,廊坊其他县(市、区)都与北京通了公交车,市内与京津实现了交通“一卡通”。围绕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廊”,目前廊坊境内在建的铁路有3条,分别是京雄城际铁路、京唐铁路和连接北京两大机场的城际铁路联络线。高速公路方面,目前在建的有2条,分别是新机场北线高速、津石高速;今年将开工建设的有3条,分别是京雄高速、京德高速和荣乌高速新线。随着这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成,廊坊将形成与京津全方位对接的立体交通网络,市民出行将更加便捷,选择方式也将更加多样化。

  加快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廊坊市坚持高标准规划引领,全面对标北京、天津和雄安新区,聘请国内权威机构编制全市国土绿化规划,确定了“三带、三区、三林、三网、十城、多廊多园”城乡一体、生态产业文化一体的森林建设总体布局,努力做到与京津和雄安新区生态规划一张图、生态建设一盘棋、生态保护一张网。从2014年至今,廊坊市先后完成新造林227.69万亩,林地面积达到326.4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3.86%,林草覆盖率达到37.98%。主城区新增园林绿地面积417.8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7.2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了14.56平方米,使得城市居民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绿色共享生活变成了现实。

  此外,扎实推进“通武廊”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涉及科技创新、文旅交流、医疗卫生共建等9个方面的合作事项正在加快实施。推动北三县也就是三河、大厂、香河与通州区协同发展,加快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北部增长极。目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小学和北京五中、八中等6所学校已经在廊坊建立分校或开展合作办学,燕达医院在全省率先实现北京医保异地就医结算,首都儿研所等61家京津医院与廊坊开展合作办医。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让创新基因活跃起来

  8月31日上午,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正式挂牌。作为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4个片区之一,大兴机场片区是国家首次在跨省级行政区域设立的自由贸易试验片区,区划面积为19.97平方公里。其中,廊坊区域占10平方公里,大兴区域占9.97平方公里。

  “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对廊坊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深远积极影响。”廊坊市委书记、中国(河北)自贸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廊坊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冯韶慧表示,廊坊将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推动京津科技成果在廊坊“孵化转化产业化”,与大兴区共同努力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廊坊是一座因改革开放而兴的城市。

  从1978年开始,发轫于农村的改革,以其对生产力的解放,迅速推向城市,并在经济领域实现全面突破。“辞职”“下海”“承包”“万元户”“个体户”“股份制合作”……一个个逐年变化的“热词”,让廊坊人感受到改革带来的观念大解放、活力大迸发和创新大发展。

  “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第一个亿元镇、第一个亿元村都诞生在廊坊;股份制、外资企业实现从无到有,民营经济从弱到强。目前,廊坊民营市场主体近37万户,占市场主体总数的97.9%,贡献了全市72%以上的GDP、90%以上的财政税收、93%以上的农村居民收入和95%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

  廊坊市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根本动力,用改革的思路破解难题、推进工作。强力推进试点任务,承担的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任务加快推进,在人民陪审员制度、农宅合作社、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改革等方面探索出一批成功经验。廊坊开发区机构编制、人事薪酬、行政审批和投融资平台四项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

  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围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廊坊市制定出台了十条措施,推行“自选套餐代办模式”“并联审批证照联办模式”等改革举措。市县均成立行政审批局,推出“当日办结”和企业登记便利化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50证合一,202项审批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积极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现在社会投资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由230个工作日压减至52个以内。实施企业开办再提速行动,企业开办时间由20个工作日压减至2.5个;企业登记实现全程电子化“一网通办”,从申请到取得电子证照最快仅需1小时。扎实推进“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和国有企业办市政、社区管理职能分离移交,在2018年考核中以满分成绩列全省第一名。

  坚持以改革促进开放,在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5·18”经洽会、“9·26”农交会两大“国”字头展会的平台作用,最大限度提升廊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崭新的课桌,整齐的储物柜,干净的宿舍……走进廊坊市第一中学新址,处处生机盎然。9月1日,廊坊市第一中学正式搬进新校区,高二1600名学生和教职工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据悉,廊坊市第一中学新址占地300亩,建筑面积约10.9万平方米,办学规模达到90个教学班,可容纳4950余名学生,学校实行全封闭、全寄宿管理新模式。

  廊坊市第一中学新址启用是廊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个缩影。廊坊每年拿出80%以上的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一批教育、医疗、交通、棚改等民心工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廊坊没有贫困县,但有一定数量的贫困人口,该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组织实施了健康脱贫、助残脱贫、教育脱贫、危房改造脱贫、社保兜底脱贫、产业就业帮扶脱贫六大专项行动,选派2059名干部与全市贫困户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因人因户精准帮扶,实现脱贫退出1357户、3852人,分别占到建档立卡总量的69.6%、78.5%,年内确保完成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任务。

  廊坊市坚决兜住民生底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连续十多年保持全省最低。城乡低保、居民基础养老金、农村集中供养、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城市“三无”人员基本生活补助等平均保障标准全省最高。低保家庭高中生大学生补助、孤儿救助等标准全省领先。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居全省第一位。

  实施“断头路”区段打通、小街巷改造等工程,光明道上跨京沪高铁立交桥开工建设,廊坊外环路西南环线正式实现闭合通车,全市交通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大力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等民生工程,满足人民的迫切需求。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今年以来,该市用于教育支出58.4亿元,同比增长30.1%。加快推进学校建设,今年实施34个中小学、幼儿园新改扩建项目,确保18个中小学、幼儿园续建项目开工建设,25个在建项目年底前完成建设。

  着力提升医疗水平。以廊坊市人民医院、管道局医院为龙头,建设4个专科医联体,推动市级医疗资源向县、乡下沉。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服务机构6221个、床位2.4万张,形成了主城区10分钟医疗急救圈。(记者 王成应 祝雪娟)

上一篇:国庆最新放假通知来啦!这些变化一定要知道
下一篇:请查收!我们专门为你准备了一份主题教育大礼包!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