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特别推荐
一项历史性工程 一场深层次变革

一项历史性工程 一场深层次变革

——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
战略实施五周年之际

  天安门向东30公里,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之畔,一幢幢新建楼宇拔地而起。1月11日,北京市级行政中心迁入通州,标志着北京城市副中心正式启用。一座焕发蓬勃生机的新城,让人们对这里的未来充满希冀与憧憬。

  北京西南方百余公里,在碧波荡漾的白洋淀之畔,被称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雄安新区从内而外初露峥嵘。一望无际的人工培植小树苗在风中摇曳、茁壮成长,新区去年启动的10万亩苗景兼用造林工程“千年秀林”计划,为新区带来了无垠的绿色和希望。

  春回燕赵气象新。京津冀协同发展“一核两翼”的成果,真切地写在大地上,暖在人心里。

  时针回拨至5年前,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将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到重大国家战略的高度。

  关键子落,满盘皆活。

  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个顶层设计开启了三地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相辅相成的新征程。从更宏阔处看,以建设以首都为中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的京津冀地区,承载了推动中国实现全局均衡发展、改变经济发展“南强北弱”的状况、深刻重塑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地理版图格局的历史使命。

  迈上协同发展新台阶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步入前门东侧的北京规划展览馆大厅,一座巨大的青铜沙盘,如同一个大棋局,清晰展示着京津冀的区位地理格局。

  从棋局上看,京津冀西抵太行,北倚燕山,东临渤海,南踞平原,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使这里成为中国北方地区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遥相呼应。

  “北京、天津、河北人口加起来有1亿多,土地面积有21.6万平方公里,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地擘画京津冀发展蓝图。

  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京津冀区域的整体定位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

  协同发展,如何破题?怎样打破京津两地对于资源的“虹吸效应”,真正实现“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

  “京津冀推动区域整体协同发展,必须要树立区域‘一盘棋’理念,交通一体化先行,产业一体化作为突破口,而公共服务一体化是关键所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指出。

  铁路交通,是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一个缩影。

  李清来自河北张家口,到北京工作已经6年了。今年他最期待的就是京张高铁,这条新线预计将于年内开通,届时他从北京回老家只需约1小时。借着冬奥会的东风,张家口也将融入“首都1小时交通圈”。

  与铁路一样,新机场也蓄势待发。目前,“凤凰展翅”造型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室内装修、设备调试、校验试飞等各环节,将于今年9月30日实现正式通航。从空中俯瞰,这座燕赵大地上的“钢铁凤凰”,傲立天地,展翅欲飞,将为京津冀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插上腾飞的翅膀。

  “5年来,京津冀一体化交通网络加快构建,京雄城际、京沈客专、京唐城际等轨道项目正全力推进,京昆、京台、京秦、首都地区环线、兴延、延崇高速平原段等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市域内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全面消除……‘轨道上的京津冀’‘车轮上的京津冀’加快打造,环首都半小时通勤圈、京津保1小时通勤圈的辐射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伯正介绍。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京津冀地区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市场一体化也在推进。5年来,京津冀三地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符合现代产业分工要求的合作不断增加。

  在北京北部的河北承德,一个集数据存储、数据清洗、数据交易、数据应用为一体的大数据小镇开始形成。由于北京产业限禁名录明确规定禁止新建和扩建数据中心,这里由于土地成本低、能源供应好、温度适宜等诸多优势,迎来嵌入大数据产业链的难得发展机遇。据悉,目前承德与京津沪等地30余家企业和社会团体开展大数据战略合作,项目总投资约685亿元,包括美团、滴滴、360呼叫等众多知名企业都在承德投资部署大数据智能化应用。

  “都”与“城”“舍”与“得”“疏解”与“承接”,一对对看似互斥的关系,蕴藏了京津冀实现协同发展、建设以首都为中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金钥匙。

  渤海湾,从北至南分布着秦皇岛港、唐山港、曹妃甸港、天津港、黄骅港等港口,曾几何时,低质量重复建设、港口之间恶性竞争。《规划纲要》出台后,明确了天津作为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的定位,与河北省的港口形成合作、错位发展。2014年8月,天津港集团和河北港口集团共同出资、分别持股50%设立渤海津冀港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实现了津冀港口企业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

  “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采取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制定有针对性的引导政策,同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合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现代产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这就要求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实现人才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正如有学者说,京津冀一体化,公共服务定成败。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血管外科病区,从香河县安头屯镇赶来看病的患者肖淑凤老人告诉记者:“我患糖尿病10多年了,这次孩子把我从家送到潞河医院,也就一个来小时,咱这医疗水平和服务态度都很好,出院以后回去结算医保也很方便。”

  “天津武清和北三县医疗协同源远流长,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快速推进,京津冀更为紧密的医疗协同发展成为可能。”潞河医院院长纪智礼说,潞河医院作为通州区域医疗中心,正在建设通州区北三县跨域分级诊疗体系,建立通州区北三县急救体系、慢病管理中心、智慧化医院等,让北三县百姓享受到北京同质化医疗。

  据悉,北京市2018年的重点工程项目中,涉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项目达88个,占比约1/3。这88个项目包括北京新机场、延崇高速、延庆冬奥村、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太行山绿化三期等,涉及非首都功能疏解、城市副中心建设、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设施、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联防联治等5个方面。

  开启经济增长新引擎

  夜晚从高空俯瞰京津冀,灯火辉煌的城市夜景中,会发现几座城市的边界处,明暗的区分依稀可见。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过程,也就是将这个边界模糊的过程。

  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既有大城市病的困扰,又有地区间发展差距悬殊的弊端。作出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构想,人们感叹那恢宏的气势,同时也对怎样推动实施这宏大构想而抱有疑问。

  2019年1月18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明确要求:“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发挥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作用。”

  创新作为破解难题的钥匙被再一次强调,几十年的发展实践证明,在“可持续发展”这道考题面前,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都默默地败下阵来。只有充分发挥“人”创造力的科研、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才能稳稳地站住脚跟。

  京津冀三地之中,北京集聚着最多的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资源。如何让北京从大城市的“虹吸效应”转向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效应,是摆在协同发展面前的一道重要考题。

  “中关村”,3个字于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意义之重要,可以找出数不清的词汇来形容。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作为第一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的创新生态、基因和敢于冒险的文化辐射向广阔的天地。

  5年间,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等园区陆续落成。这些园区“带土移植”、充分对接,带动区域创新能力整体增强。现在,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超过7400家,一张科技创新的京津冀地图正从模糊的底板上逐渐清晰起来。

  更深层的创新协作,需要市场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来实现区域内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内,天津深之蓝海洋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魏建仓很满意自己的高大实验室。研发水下机器人需要大型有水实验设施,相较于北京拥挤又昂贵的空间资源,天津明显能提供更宽松的环境。当北京中关村将服务、管理等配套机制全面移植入天津园区后,像“深之蓝”这样的科技企业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生存土壤。

  城市群需要良性的分工合作来形成更健康的城市生态。5年来,北京现代汽车第四工厂落户河北沧州,曹妃甸示范区与北京完成百余个项目签约,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津冀展开深度合作……诸多园区和项目实践着科研与高新技术创新的同时也探索着分工合作的更多可能性。

  无论是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纵向合作,还是平行产业之间的横向配合,在打造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上,京津冀三地合力书写着面向未来的答案。

  沿京高速公路从北京驶向河北,收费站的票据信息可以告诉你行政管辖的划分。区域间管理制度的连接,却不会像在高速公路上驰骋那么轻松。京津冀协同发展,更深度的创新需要破除制约协同发展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还有“一亩三分地”的惯性思维。

  2017年2月,位于河北保定的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中心整体搬迁至天津东丽区,员工们都很关心搬迁之后的户口问题。

  2017年7月,天津公安部门牵头联合人社、教育等部门,主动向壁垒“开刀”,对京冀成建制引进企业、科研单位职工在原企业所在地缴纳的社保,视同在天津缴纳,准予在天津申报成建制落户。员工们成为新政的首批受益人之一。

  5年间,京津冀通关一体化改革稳步推进;京津冀区域银行业风险分担、支付清算和异地存储互惠互通等进展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也是三地通过自身实践为全国改革创新探路的过程。

  改革开放40年,从道路探索到制度设计,观念、体制和科技等领域的创新伴随着大国崛起的全过程。我们懂得,墨守成规创造不出奇迹。

  京津冀这一片历史悠久的热土,1000多年前,唐代大诗人陈子昂曾在此写下千古名句。今天我们站在古幽州台上,缅怀前人“念天地之悠悠”的同时,也看到了“前不见古人”的新景象——创新和发展曲线正在把燕赵大地托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打造生态修复示范区

  几年前的那个夏天,一张图片在互联网上引起热议:一张女孩儿清秀的侧脸上留下明显的口罩痕迹。从那时起,街上戴口罩的人多了起来,“PM2.5”这样的专业术语进入日常生活。环境问题从心理和生理上双重影响着人们。改善环境,迫在眉睫!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强调:“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

  环境治理的难题在于旧的产能往往一端是经济效益,另一端连接着环境的破坏。过去的发展阶段,为了解决“有无”的问题,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现在要把旧动能转换成新动能,需要从内心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017年年底,河北“6643”工程圆满收官。累计压减炼钢产能6993万吨、炼铁产能6442万吨,压减水泥产能7057万吨、煤炭消费量4400万吨、平板玻璃7173万重量箱,均超额完成压减任务。

  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在规划筹备阶段,最先启动的项目之一是千年秀林工程,雄安将是一座史无前例的从一开始就以绿色为基调的城市。在城市生态的理念上,我们将不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回头路。

  环境的改善不仅要转变观念,还需要形成明确可量化的制度作为保障。京津冀要协同发展,京津冀的生态环境也要协同治理。

  为打赢蓝天保卫战,生态环境部在2018年制定并实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并制定相关问责办法,完不成目标任务的必将问责。

  在监测能力上,京津冀已经建成天地空一体化的监测体系,能够确定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和传输途径,从而提出较为准确的实施方案。科学家每天驻点开展研究,帮助地方政府提供解决方案,地方政府也搭建了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平台,能够有效调动各部门资源,共同开展治理工作。在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中,已经形成中长期、短期和临近预报相结合的预警模式,对重污染过程的预报准确率超过90%。

  当我们把生态环境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位置,随之而来的下一个问题是:“蓝天白云保住了,‘饭碗’怎么办?”生态修复、环境改善,并不意味着生产与经济的停滞。去落后产能的同时加紧转型升级,是产业面临的新挑战。

  李长前曾是钢城河北迁安的一位钢铁企业主,意识到落后产能不可持续,李长前一直探寻转型升级的路径。他把新成立的三珊科技安放在迁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企业主业为研发生产的氧化锆陶瓷手机背板,现在已和北京手机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今天的世界,一种工业产品从设计到最终投放市场,其间分工环节的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三珊科技只是一个产业链中小的节点,从这个小节点的转型升级可以看到更大的链式甚至网状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着质的改变。排放和污染降低,质量与效益提升,京津冀的产业与环境的相关性正在人们不经意间从负转向正。

  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京津冀的生态修复与环境改善模式探索要对全国作出示范。

  放眼环球,多数发达国家或地区在经济腾飞阶段总伴随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问题无法阻止人们对发展的渴望和对未来的信心,这股力量驱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从太行山脉向东倾斜到渤海的辽阔平原上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相当于引领着英国与法国人口数总和规模的人群,推进全新理念的城镇化建设。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恢宏画卷,这是人类城市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壮丽史诗。

  我们步履矫健,坚定前行

       (作者:(光明日报京津冀协同发展调研组,执笔钟超、尚文超)

上一篇:京津冀协同发展5周年:河北借力发力加快发展
下一篇:河北日报:廊坊临空经济区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