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也是充满仪式感的节日。如今,人们过年的方式在回归传统中不断与时俱进,变得越来越多元。而过年方式的点滴变化,折射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轨迹和变迁。(2月11日新华社)
时代在变,过年方式在变,不变的是红红火火的喜庆。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热闹的传统节日,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过年的方式也在与时俱进地发生变化。一定意义上说,春节休闲方式的变化恰似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国发展的活力,人们消费水平和理念的变化。
反向春运成为备受青睐的新年俗。春运号称“世界最大规模的人类迁徙”。每逢新春佳节,一场人口大迁徙便在中国各地上演,从沿海到内地、从城市回乡村,节后再返程,因为回家是每个游子心中的主旋律。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团圆观念的转变,人们的团聚方式也在逐步发生变化,让“单向潮汐”呈现出“反向春运”的趋势。正因为此,我们看到,春运的大潮中除了年轻人,也看到越来越多“50后”“60后”的身影。来自中国铁路总公司和携程旅行网各自的大数据显示,今年春运传统高峰路线反向客流增加9%左右,且多以探亲为主。
文化过年成为备受追捧的新年俗。春节是文化氛围最浓郁的节日之一。近年来,“文化过大年”成为我国人民群众的“新年俗”。 特别是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凸显。今年春节,非遗过大年、戏曲进乡村、年画重回春节、庙会、灯会等文化活动,让春节“年味儿”十足。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调查,春节期间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和科技馆、历史文化街区的游客比例分别达40.5%、44.2%、40.6%和18.4%,观看各类文化演出的游客达到34.8%。
旅游过年成为备受欢迎的新年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特别是随着消费升级和过年观念的转变,人们对于旅游过年的意愿愈发强烈,春节期间选择出行休闲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传统的春节休闲模式正从家中团聚转向外出休闲。今年春节,以旅游城市为目的地的出行人数增长明显,旅游让春节“年味儿”十足,其中家庭游、敬老游、亲子游、文化休闲游成为节日期间主流的旅游休闲方式。经中国旅游研究院综合测算,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15亿人次,同比增长7.6%;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元,同比增长8.2%。
科技过年成为备受喜爱的新年俗。科技与传统的结合,催生了新年俗、新年货和新的祝福方式,这一切让拜年、过年、分享“年味儿”更有趣味。比如,集五福,抢红包、拼手速也成了春节假期里的一道风景,特别是玩短视频分享红包是今年春节的一大热门。比如,在快手平台上,拍摄拜年短视频分享给朋友,能发拜年红包;而亲朋好友聚会时一起拍摄全家福可以抢红包,人工智能会自动识别视频中合影的人数,人数越多,分配红包数量和金额也会越多。(南方网罗振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