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深入开展“一棵树一本书”活动,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学习贯彻,奋力开创新时代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美丽廊坊新局面。
着眼高质量发展,廊坊加快打造新型显示、新材料新能源、高端制造、电子商务、大数据、文化创意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图为霸州AMOLED模组生产线。
深入开展“双创双服”活动,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力促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廊坊市在全省率先开通政企直通服务平台。
新年的钟声再次敲响,梦想翻开崭新的一页。
回首2018,廊坊劈波斩浪、奋力前行,步履充实坚定。去年前三季度,全市GDP同比增长6.3%。1至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2%,居全省第1位;外贸进出口完成434.6亿元,同比增长29.9%,总值居全省第3位,增速居全省第2位。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稳中向优、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全市各项事业和党的建设取得新成绩。
展望2019,廊坊心怀梦想、矢志不移,续写时代精彩。着眼于更好地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和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廊坊市明确了“四区一城”(与京津协同发展示范区、发展临空经济对外开放引领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先行区、高端高新产业聚集区、京津走廊生态宜居城市)功能定位,奋力开创新时代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美丽廊坊新局面。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作为成就新梦想!2018年12月31日召开的中共廊坊市委六届六次全会,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发出号召: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四区一城”功能定位,全力做好“三篇大文章”,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狠抓重大项目建设,统筹做好科技创新、改革开放、乡村振兴、生态治理、民生保障、维护稳定各项工作,切实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迈出新时代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美丽廊坊新步伐。
经济运行稳中提质,各项事业齐头并进
刚刚过去的2018年,廊坊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省委“三六八九”工作思路,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严格落实管控要求,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各项事业和党的建设取得新成绩。
抢抓重大机遇,在服从服务中加快发展自己。廊坊把推进协同发展作为最大最现实的机遇,坚持服从服务、合作共赢,全力服务支持国家重大历史性工程建设,努力推动廊坊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他们强化顶层设计和组织推动,全力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加快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去年前11个月引进京津转移项目135个,总投资2886.2亿元,完成投资583亿元。
加快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廊坊坚持把转型升级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抓手,以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去产能步伐,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两年化解钢铁产能1700多万吨,安置职工18000多名,实现安全停产无事故、全员安置无上访;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着力提升“大智移云”产业首位度,重点打造新型显示、新材料新能源、高端制造、电子商务、大数据、文化创意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大力推动“京津研发,廊坊孵化转化产业化”,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2018年1至11月份,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2.7%,比2017年提高6.2个百分点。
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廊坊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加快建设全面开放新格局。改革工作扎实推进,198项改革任务完成175项,“智慧医保”入选改革开放40年全国一百个改革典型案例,开发区改革、市场化去产能、科学治霾列入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百佳案例”。开放水平不断提升,成功举办5·18经洽会、“9·26”农交会等重点展会79个,去年1至11月份全市外贸出口完成157.8亿元,同比增长11.7%。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重点,实施企业登记注册“审核合一、一人通办”,推出马上办、加速办、网上办、省心办“四办”服务,审批效率平均提高75%,在线行政审批上线率达到了100%;制定进一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常态化开展政企面对面对接帮扶、政银企保对接,开通政企直通服务平台,成为唯一连续6次获得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市的设区市。
坚持绿色发展,廊坊下大力治理污染、修复生态——坚持源头施治、全民共治、标本兼治,打出治企、抑尘、清煤、控车、禁燃等一套组合拳,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大力治理水土污染,全面落实河长制,实施中心城区河渠治理冬季攻坚行动,稳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实施土壤综合整治工程,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方案。三河市35个矿山治理主体工程全部竣工,全年累计完成营造林107.8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2.22%。
始终坚持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廊坊以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为抓手,不断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切实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实施健康脱贫、助残脱贫、教育脱贫、危房改造脱贫、社保兜底脱贫、产业就业扶贫六项专项行动,全市脱贫退出1474户、4189人。持续加大财政民生投入力度,2018年1至11月份,全市民生支出439.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3%。
建设“四区一城”,做好“三篇大文章”
“2019年,将是廊坊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廊坊多年来积蓄的强大发展势能必将充分释放、集中迸发。”廊坊市委书记冯韶慧说,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和雄安新区等国家重大历史性工程正在实锤落地、加快建设,廊坊将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勇于迎难而上,始终保持昂扬斗志,奋力开创廊坊发展新局面。
按照省委要求,着眼于更好地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和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结合新一轮规划修编,廊坊市委、市政府对廊坊城市功能定位进行了深入研究,进一步明确了与京津协同发展示范区、发展临空经济对外开放引领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先行区、高端高新产业聚集区、京津走廊生态宜居城市“四区一城”的功能定位。
与京津协同发展示范区,就是在规划、政策、交通、生态等方面与京津实现协同发展,持续优化空间结构、功能布局、交通路网、生态环境,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推进北三县与北京城市副中心、中部县(区)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及临空经济区、南三县与雄安新区错位发展、融合发展、一体化发展,当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排头兵。
发展临空经济对外开放引领区,就是依托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和临空经济区,加快构建与之相融的交通运输、综合保税、口岸物流体系,培育壮大航空物流、航空科技、航空运输保障、国际会展等产业,打造以发展临空经济为重点的河北对外开放重要窗口。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先行区,就是充分借助京津特别是北京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形成科技成果“京津研发、廊坊孵化转化产业化”新格局,大力提升京津科技成果在廊坊的转化率,努力打造科技之城、创新之城,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高端高新产业聚集区,就是把“大智移云”作为廊坊发展的首位产业,把现代商贸物流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大力发展新型显示、新材料新能源、高端制造、电子商务、大数据、文化创意六大产业,扩大产业规模、加速产业聚集,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京津走廊生态宜居城市,就是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生态建设、流域治理、污染防治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功能逐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显著提高。
“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加快推进时期,将有更多的京津科技成果、产业项目和公共服务向外疏解和延伸。我们在服从服务中加快发展自己变得更为紧迫、更为关键。”冯韶慧说,充分发挥优势、抓住用好机遇、借势加快发展,是摆在全市干部群众面前的重大课题,要举全市之力做好“三篇大文章”,推动北中南三大板块高质量发展。
全力做好北三县与通州区一体化发展大文章。按照省委“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加快一体化和高水平发展”的要求,廊坊将立足服务首都发展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积极构建与通州区分工明确、错位发展、相互衔接、协同融合的发展格局;加紧编制北三县“1+1+1+4+8”规划体系,协调推进北三县地区总体城市设计、跨界生态绿带控制区域和重点区域控详规的编制工作,推动实现区域功能的合理分工和公共资源的共建共享;积极承接北京产业疏解转移,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文化创意、休闲旅游、健康养老、智慧物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形成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主导产业;积极承接北京功能疏解,力促人民大学新校区大厂拓展区等重点合作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打造重点承接平台,扎实推进“通武廊”等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
全力做好临空经济区规划建设大文章。廊坊把确保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顺利通航作为必须完成好的政治任务,努力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加快推进新机场北线高速公路廊坊段和空港新区连接线建设,力促城际铁路联络线、京唐铁路全面开工建设,力争天津至新机场联络线开工;按照《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总体规划》要求,该市加快推进廊坊区域“1+1+1+7”规划体系编制工作,围绕打造国际门户功能区、国际航空科技高地,加快临空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航企生活保障基地建设,力争南航培训基地、南航发动机维修、东航研发中心等重点项目落地建设;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围绕基地航空、航空货运、综合保税、跨境电商等领域开展精准招商,努力将临空经济区打造成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
全力做好服务支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大文章。深入推进以交通为引领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产业配套服务,以发展高质量的制造业为主攻方向,推动廊坊南部板块与雄安新区错位融合发展;对标对表雄安标准、雄安质量,高质量完成南部板块顶层设计及雄安新区周边县(市)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实现规划“一张图”;加快京雄城际建设,形成与雄安一体化的交通网络,紧盯雄安新区做好产业链的配套衔接,谋划建设一批孵化转化基地和生产基地项目,把南三县打造成廊坊新的增长极。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实体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石。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把实体经济打造成廊坊发展的根本性支撑。”廊坊市市长陈平介绍,今年他们将努力以实体经济的振兴创造实实在在的财富、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多点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今年,廊坊将在积极推动钢铁产能整体退出的同时,做优做强高端高新产业,着力提升“大智移云”产业首位度,不断壮大新型显示、新材料新能源、高端制造、电子商务、大数据、文化创意六大产业集群。持续实施“千企转型”,加快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家具制造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支持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工业设计创新,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廊坊谋划筛选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项目,重点抓好菜鸟网络中国智能骨干网、中交建新能源汽车等项目的谋划对接工作,推动华为廊坊云数据中心、华大基因生命科技创新中心、河钢集团廊坊产业创新发展基地等项目尽快落地。加快中国核电工程公司研发基地、中国移动(廊坊)数据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形成重大建设项目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成一批、达效一批的良性发展格局。
园区聚集了全市80%以上的新项目、90%以上的新兴产业和70%的固定资产投资,是廊坊经济发展的高地。今年,廊坊将支持各园区围绕1—2个主导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完善产业链条,提升协作配套能力,切实增强对高端项目的吸引力、承载力。同时,加强与国内外战略投资者、专业化园区运营商的合作,建设“园中园”“国别园”和特色产业园区,进一步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鼓励运用市场化方式,切实增强开发区发展的内生动力。
扎实开展精准招商,今年该市将组织开展“招商年”活动,以500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跨国公司、独角兽企业、科技研发机构为重点,有的放矢地开展洽谈招商。各地党政“一把手”走出去带头招商,四套班子领导要齐抓共管,促进形成“大招商、招大商”的浓厚氛围。
深化“放管服”改革,廊坊将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推进“多证合一”扩容升级,实行民营企业“零限制”登记,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行“智能化”“管家式”“不见面”审批模式,进一步激发民间资本创新创业活力。同时,推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23条意见等扶持政策落地见效,常态化开展政府与企业面对面、政银企保信对接等活动,用好政企直通服务平台,调动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积极性。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在抓住关键环节、推进重点工作上下大功夫,廊坊全力抓好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发展壮大创新主体,着力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体系,大力推进人才兴廊工程,吸引更多科技成果来廊孵化转化产业化。在改革开放上下功夫,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抓好教育文化体育领域改革,持续完善医药卫生体制,重点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扎实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在乡村振兴上下功夫,坚持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定位,深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与休闲旅游、文化体验、养生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综合改革,形成良性乡村文化生态。在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上下功夫,加快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深化水环境综合整治,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坚决当好首都生态安全屏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下功夫,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谋划实施一批民心工程,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在维护稳定上下功夫,强化重大风险防范,坚决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努力以廊坊之稳拱卫首都安全。
始于梦想,成于实干。过去的一年,廊坊人奔跑在追梦的赛道上,绘就了改革发展的壮丽画卷。新的起点上,廊坊人保持定力,坚定信心,努力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文/图:孙亚安、李建国、贾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