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特别推荐
新华社评出2018年国内 国际十大新闻

  新华社评出2018年国内十大新闻

  (按事件发生时间先后为序)


  这是习近平向代表挥手致意。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1、全国两会贯彻十九大部署凝聚共识力量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3月在北京举行,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习近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通过了宪法修正案,通过了监察法、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党的十九大战略部署在全国两会上凝聚起亿万人民的共识、意志和力量,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时代的新征程。

  这是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7月25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2、中国沉稳应对中美经贸摩擦

  今年以来,美国政府对全球多个国家发起贸易战,并把矛头指向中国。中方坚决捍卫自由贸易和多边体制,坚决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和人民群众利益,同时坚持以最大诚意通过对话磋商解决分歧。12月1日,中美两国元首举行会晤达成重要共识,停止加征新的关税,并指示两国经贸团队加紧磋商,推动双边经贸关系尽快回到正常轨道。一年来,中国经济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有效应对外部环境深刻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这是海南省三亚市景色(2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3、设立海南自贸区彰显扩大对外开放决心

  4月13日,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之际,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并随后发布《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10月,《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公布。至此,全国12个自贸区组成改革开放的“新雁阵”,引领中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进程。

  这是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会场(5月4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4、隆重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5月4日,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前进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将继续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

  这是在吉林长春一社区,居民在预防接种门诊排队(7月26日摄)。 新华社记者 林宏 摄

  5、长春长生公司生产问题疫苗被严惩

  7月,吉林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违法违规生产狂犬病疫苗等问题曝光,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立即调查事实真相,依法从严处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关于长春长生公司问题疫苗案件调查及有关问责情况的汇报。一批与疫苗案件相关的人员被严厉问责,长春长生公司被罚没款共计91亿元,深圳证券交易所启动对长生生物上市公司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机制。

  9月23日,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拉萨市林周县松盘乡松盘村两名藏族农民在田间聊天。 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6、中国迎来首个农民丰收节

  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为农民设立的节日,进一步彰显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基础地位。今年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中国脱贫攻坚战已进入最为关键的阶段,2018年年度任务全面完成,预计全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280个左右贫困县脱贫摘帽。

  这是山东大型纺织企业青岛市即发集团的纺织工人在车间忙碌(2月22日摄)。 新华社发(梁孝鹏 摄)

  7、支持民营经济重大举措密集推出

  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要求抓好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6个方面政策举措落实。各地各部门围绕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等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和举措,让民营企业有更多获得感。

  这是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会场上海国家会展中心(11月9日摄)。 新华社记者 凡军 摄

  8、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主场外交活动成功举办

  11月5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吸引了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此前,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9月成功举行,54个论坛非洲成员代表与会,是迄今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主场外交活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中朝领导人三次会晤等外交活动精彩纷呈,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正确指引下,新时代对外工作不断展现新气象。

  这是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12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9、嫦娥四号成功发射等科技喜讯频传

  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探测之旅。今年以来,我国科技创新成果喜讯频传,从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成功水上首飞到国产航母海试,从克隆猴首次诞生到人造单条染色体真核细胞问世,从港珠澳大桥开通到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并提供全球服务,从珠海航展歼-10B推力矢量验证机精彩亮相到科技奖励大会奏响创新强音,一系列重大成果见证了我国科技工作者坚持自主创新、勇攀科技高峰的坚实步伐。

  这是少先队员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向受表彰人员献花(12月18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10、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

  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历程,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庆祝大会还表彰了100名改革先锋和10名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获得者。一年来,中国用实际行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推进,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出台,大幅放宽市场准入,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进一步释放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强劲动力。 


新华社评出2018年国际十大新闻

(按事件发生时间先后为序)


  新华网要闻部

  1、美国挑起贸易摩擦受到抵制

       3月8日,美国宣布将对来自多国的钢铝产品加征高额关税。随后,美方又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部分商品加征关税。美方大范围挑起贸易摩擦,破坏全球自由贸易和多边体制,引发国际社会强烈反对,多国采取反制措施。

1、美国挑起贸易摩擦受到抵制

  2、中国扩大开放推动世界共赢

       4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宣布扩大开放的一系列重大举措。11月,习近平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在五方面扩大开放,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强调构建开放型亚太经济,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强调坚持开放合作,维护多边贸易体制。12月,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必须坚持扩大开放,不断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持续对外释放扩大开放明确信号,为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强大正能量。

2、中国扩大开放推动世界共赢

  3、半岛局势积极变化障碍犹存

       4月27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板门店跨过军事分界线,朝韩首脑举行会晤。半岛局势今年出现积极变化,金正恩三度访华,朝韩领导人三次会晤。6月12日,金正恩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新加坡举行历史上首次朝美领导人会晤,就半岛无核化及和平机制等达成共识。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推动下,半岛局势总体明显缓和,朝美、朝韩由对抗逐步走向对话协商。但美朝之间在对朝制裁、弃核步骤及方式等方面障碍犹存,半岛和平任重道远。

3、半岛局势积极变化障碍犹存

  4、热点频发牵动中东地缘博弈

      5月14日,美国将驻以色列使馆迁往耶路撒冷,引发巴勒斯坦民众激烈抗议和国际社会广泛谴责,加剧地区局势紧张。10月,沙特记者卡舒吉在沙特驻伊斯坦布尔领事馆遇害,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并牵动大国关系。叙利亚局势趋缓但仍战事不断,美国12月宣布开始从叙撤军。中东地区大国和域外大国激烈博弈,海湾地区不稳定风险增加,搅动中东格局,地缘政治之争更为突出。

4、热点频发牵动中东地缘博弈

  5、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开创新局

       7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前往中东、非洲,开启今年首次出访。一年间,习近平先后展开4次出访,擘画4大主场活动。中俄关系保持高水平运行,中欧利益纽带更加紧密,周边环境出现全面向好积极态势,南南合作迈上新台阶,中国又与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5月至8月,中国与多米尼加、萨尔瓦多建交,与布基纳法索复交。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不断上升。

5、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开创新局

  6、印尼强震海啸造成重大伤亡

      9月28日,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省发生7.4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2073人遇难、680人失踪、1.07万人受伤。这是今年全球造成人员伤亡最惨重的一次自然灾害。12月,印尼又发生海啸,造成431人遇难。灾害发生后,印尼政府全力开展救援工作,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伸出援手,为灾区救援和重建提供帮助。

6、印尼强震海啸造成重大伤亡

  7、拉美多国大选政治版图生变

       10月28日,巴西高等选举法院宣布博索纳罗当选新一任巴西总统。今年,哥斯达黎加、古巴、巴拉圭、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墨西哥和巴西7个拉美国家先后举行选举。选举后,左右翼政党间博弈加剧,新的政治版图使拉美地区一体化进程面临更大挑战。

7、拉美多国大选政治版图生变

  8、英国“脱欧”一波三折前景未明

      11月13日,英国与欧盟达成“脱欧”协议草案。11月25日,欧盟成员国领导人正式通过“脱欧”协议,但英国国内反对协议声音强烈。12月中旬,议会下院“脱欧”协议表决被推迟,首相特雷莎·梅挺过党内不信任投票,但寻求与欧盟再度谈判的努力遇挫。围绕“脱欧”诸多问题,英国与欧盟、英国内部各政治势力间的博弈不断上演。明年3月正式“脱欧”日期迫近,不确定性仍存。

8、英国“脱欧”一波三折前景未明

  9、法“黄马甲”运动暴露深层矛盾

       11月17日起,法国部分民众身着黄色马甲多次走上街头,抗议政府上调燃油税导致油价连续上涨。极端势力和暴力分子在巴黎等地的示威活动中打砸抢烧,引发骚乱,上千人被捕。面对抗议浪潮,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一系列增加福利措施。骚乱严重影响法国经济,蔓延到比利时等国,折射欧洲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等深层次矛盾。

9、法“黄马甲”运动暴露深层矛盾

  10、中美元首会晤达成重要共识

       12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会晤,达成重要共识。双方同意共同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推动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取得更多成果,为解决中美间存在的问题、推动中美关系发展作出规划、指明方向。双方就经贸问题达成包括停止加征新的关税等原则共识,推动重回对话协商解决问题轨道,释放积极和正面预期,为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带来重要利好。

10、中美元首会晤达成重要共识


上一篇:盘点二〇一八 中国社会热点观察
下一篇:廊坊市“两节”系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