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特别推荐
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 在协同中加快转型升级

    盛夏时节,徜徉在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潮白河畔,微风吹过万亩银杏林,淡淡清香沁人心脾。

  这片环京规模最大的银杏林,已成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中的一个突出亮点。

  廊坊市营造百万亩森林,染绿京津走廊,仅是河北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缩影。

  4年多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河北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重点,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加速转型升级。

  创新引领,打开新天地

  7月25日,作为河北确定的北京批发市场疏解重点承接平台,沧州明珠国际商贸城的“早市”卖场正式揭牌。来自北京大红门批发市场“早市”的2000家商户在这里开张。近年来,已有7000多家北京服装批发商落户沧州。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中之重。4年多来,河北紧紧抓住这个“牛鼻子”,有序推进,不断取得新进展。京冀两省市商务部门联合印发《河北省承接地批发市场建设工作方案》。截至今年7月,河北省已累计签约引进北京商户39326户。仅2017年,河北就从京津引进项目3615个、资金3961亿元,分别占全省引进项目和资金的49.1%和62.6%。

  把产业承接作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河北先后出台《河北省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规划(2016—2020年)》等政策文件,全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建设,加速产业提质增效升级。

  沧州汽车产业的发展,是河北加快建设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的一个范例。近年来,落户沧州的北京现代,整合北京总厂资源,集聚优秀人才、先进技术。同时,与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关联的13个汽车产品项目也落户沧州,与汽车行业配套的物流、服务贸易和金融行业飞速发展,一个崭新的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初具雏形。

  以改革创新为支撑,河北努力破解制约协同发展、产业对接的体制机制障碍,营造良好承接环境,加强与中关村、滨海新区等创新源头的对接协作。今年上半年,河北省吸纳京津技术1382项,同比增长23.5%。

  京津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商贸物流等产业转移项目为河北建设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积蓄了新动能。如今,河北产业转型升级迎来了三大可喜变化:装备制造业超过钢铁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增速超过传统产业,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工业。

  消除壁垒,打通“断头路”

  河北省高速公路项目工程师安光恒,在2014年之前记得最清的数字是“24.194”。

  2008年,京昆高速与廊涿高速实现互通。名称中虽有“京”字,但24.194公里长的京冀界至涞水段始终没有着落,京昆高速成了名副其实的“断头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要先行。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出台,打通“断头路”成了京津冀三地交通管理部门的头等大事。那一年,安光恒来到京昆高速公路项目办公室,负责这段高速公路的项目实施。经过京冀两地共同努力,当年12月25日,京昆高速率先通车,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京冀打通的第一条“断头”高速。

  京昆高速通车的第二天,京津冀之间的另一条“断头路”——京台高速公路廊坊段正式建成通车;2016年底,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密涿高速公路河北段宣布建成通车;今年6月底,京秦高速公路位于三河市境内的京冀、冀津连接线段建成。

  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网络得以盘活。2014年以来,京津冀三地间已有11条高速“断头路”“瓶颈路”被打通,里程共约1100公里。京津冀“1小时交通圈”和“半小时通勤圈”初步形成。

  共建共享,满满获得感

  日前,《京津冀工伤保险工作合作框架协议》在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签订。京津冀将在工伤认定、工伤劳动能力鉴定和工伤医疗康复三个方面开展合作。同时,率先解决向雄安迁移的央企的实际问题,在雄安选定两家工伤职工医疗康复机构,推进京津冀工伤协议机构的异地管理。

  京津冀协同发展离不开优质的人才资源。要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住,除了良好的人才发展创新创业生态环境,还要着力解决人才流动的后续问题。

  4年多来,河北不断深化与京津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共建共享,拓展在教育、医疗、文化、金融等方面的合作。

  2017年,受惠于京冀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居住在廊坊燕郊的数十万北京医保参保人员,在河北燕达医院看病,实现了持卡就医直接结算,省去了两地奔波、繁琐报销之苦。京津冀上千家医疗机构签约合作,通过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合作共建等模式,河北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京津的优质医疗资源和服务。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京津冀教育协作方兴未艾。4年多来,三地之间建立了完整的工作机制和横向联络机制,签署了500多项教育合作协议,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通过异地建新校、办分校、委托管理等多种合作模式,引进京津优质教育资源。

  在民政、社保、政法等其他领域,京津冀三省市近年来也签订了一系列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区域难点、民生痛点等正逐步得到解决,让人民群众不断收获协同发展红利。

上一篇:2018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综述:按下快进键 跑出加速度
下一篇:个税改革征集意见超13万条 公众争论五大焦点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