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特别推荐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革命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旗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想破解发展难题,化解各种风险与挑战,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永远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勇于把改革开放这场伟大革命继续推进下去。

一、改革开放是一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伟大思想革命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改革开放首先是思想大解放,4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就是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过程。今天,站在新的历史关头,推进改革面临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前所未有。因循守旧没有出路,畏缩不前必将坐失良机。只有继续推动思想解放,才能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强大力量。

必须把握时代主题,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这个主题不能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不仅是中国未来前进方向的基本遵循,更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行动指南。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全面推进改革开放,首要任务就是要用这个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保持政治定力,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提高改革创新本领。

必须适应发展新变化,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一方面,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跃居世界前列;另一方面,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必须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努力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形成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切实在增强创新能力、推动发展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开放水平、促进共享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必须适应新时代要求,进一步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改革开放走过40年辉煌历程,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矛盾越大,问题越多,越要攻坚克难、勇往直前,坚决打好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补齐重大制度短板,在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调整深层次利益格局上再拿下一些硬任务;要鼓励基层大胆创新,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推动形成更加浓厚、更有活力的改革创新氛围;要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克服形式主义问题,把存在的矛盾和困难摸清摸透,把工作做实做深做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

二、改革开放是一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社会革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中产生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开放,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社会革命一以贯之地进行下去。

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推进改革开放的头号工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在不到70年的时间内走完了西方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但是,横向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总体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所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根本上还是源于生产力水平不够高。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自觉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发展活力,自觉通过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着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40年来,我们坚持立足国情、放眼世界,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创新。我们既要有政治定力,坚定制度自信,又要积极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要继续向改革开放要动力,切实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成功发展道路,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突破性成效。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走向世界。对外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举措。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推进互联互通、加快融合发展成为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要兼容并蓄、和而不同,加强双边和多边框架内文化、教育等领域合作,使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要树立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气候变化、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领域交流合作,保护好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证明,只有让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改革大业才能凝心聚力,只有让人民幸福安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稳健前行。为人民谋幸福,是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并把这个价值取向体现在改革发展的各个环节,做到人民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把“蛋糕”做大;要通过创新制度安排,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把“蛋糕”分好。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开放上来,一起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三、改革开放是我们党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伟大自我革命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要把改革开放这场伟大革命领导好,必须进行伟大自我革命,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提高党领导改革开放的能力。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没有党的领导,就不可能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要把摸着石头过河同加强顶层设计辩证统一起来,自觉对标对表中央要求,确定改革开放重点、路径、次序、方法,创造性地落实好中央的部署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抓改革开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既当改革开放促进派,又当改革开放实干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开放各项工作。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提升组织力,增强政治功能,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强战斗堡垒。

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积极推进自我革新。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的政治优势。要同一切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确保党始终成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记“五个必须”、严防“七个有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健康党内政治文化,自觉加强党性锻炼,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要标本兼治,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大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法治环境和政治氛围,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要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进一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供制度保障。

切实增强党领导改革开放的本领。领导改革开放,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过硬。全党上下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按照党的十九大要求,着力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和驾驭风险本领。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解决“本领恐慌”问题;要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推动工作;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加强和改善党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要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把党的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要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要增强忧患意识,保持头脑清醒,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改革开放各项工作主动权。

作者: 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上一篇:【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解放思想流行语记录
下一篇:【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