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日前,廊坊市委召开六届四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决策部署,提出动员全市力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与京津一体化发展的创新驱动经济强市”的奋斗目标,坚定不移推动廊坊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新时代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美丽廊坊新局面。
为进一步聚焦廊坊突出协同发展、转型升级、改革创新、生态支撑、民生改善、优化营商环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维护安全稳定等项重点工作的生动实践,展现新时代廊坊人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干字为先、狠抓落实的精神风貌,特开设“新时代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美丽廊坊”栏目,敬请关注。
□通讯员 孙亚安 张迪 记 者 孙占稳 解丽达
2017年12月29日,廊坊市委召开六届四次全会,对全市201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部署,提出以高质量发展引领开启新时代建设经济强市、美丽廊坊新征程,聚焦主要目标任务,集中力量做好5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谋划思路、制定政策、强化措施的根本要求,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紧紧扭住工作重点和关键,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水平。”廊坊市委书记冯韶慧介绍,廊坊2018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和8%以上。
聚焦服从服务、对接融入,全力以赴提升协同发展质量,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
2017年12月19日上午,在廊坊开发区举行的通武廊(北京通州区、天津武清区和廊坊)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授卡仪式上,29位高层次人才成为首批获得服务绿卡的人员。持卡人在三地间流动,可参照学历、职称等通用标准进行分层级等同化互认,享受三地相应的人才政策。
近年来,廊坊市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全面拉开对接京津的精彩大幕。
聚焦服从服务、对接融入,廊坊今年将主动对接上位规划,进一步调整优化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实现与国家重大战略的协调发展、融合发展、错位发展。同时,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对京冀交界地区、雄安新区周边地区管控要求及省政府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坚决执行“三统一”要求,落实好整合规划、“双违”清理等11项主要措施,更好地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
深度融入京津,廊坊全力打造优质承接平台,大幅提升中心城市承载力。今年,全市启动棚户区改造项目11个,推进新开路北延、外环路西南环线、艺术大道贯通等路网改造提升工程,加快停车场规划建设,加大垃圾山处理力度,加快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国电投燃气热电、污水处理厂、广阳水库、市殡仪馆等项目建设。同时,继续开展县城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加快推进10个首批省级特色小镇建设,加快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加快推进与京津交通互联互通。
着眼深化对接合作,廊坊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认真落实京津廊医疗卫生合作框架协议,加快推进与北京合作的医疗项目,支持北师大廊坊开发区附属学校等项目建设,探索建立京津廊三地人力资源共享平台和信息交流机制,加强通武廊三地合作,努力在产业协作、生态治理、交通路网、协同创新等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做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
聚焦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力以赴提升产业质量,争当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生力军”
2017年12月7日,河北前进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产能整体退出、设备封存通过验收。至此,霸州市两家钢铁民营企业去产能工作提前一年完成,曾在霸州经济中举足轻重的钢铁业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把钢铁去产能作为艰巨的政治任务,廊坊坚决做到扎实去、主动去,持续拓展未来发展的承接空间。今年,该市将全力推进安次洸远、文安新钢两家钢铁企业退出工作,力争提前实现“无钢市”目标。同时,对全市现有产业进行重新梳理,科学规划产业发展路线图,倒逼落后产能加快退出,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加快“退二优二、退二进三”,实施腾笼换鸟。
最近,廊坊润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向省发改委提出的“天空地海一体化大数据应用技术工程实验室”建设申请得到批复,拟建设基于硬件资源和软件环境的多源大数据应用平台,实现大数据的挖掘、管理及可视化展现等。作为廊坊“大智移云”产业的代表项目,润泽信息港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37亿元,吸引了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电信、腾讯众创空间、顺丰、万库标杆等数十家知名企业入驻。
“育产业,持续增强经济发展支撑能力,首先着力提升‘大智移云’产业首位度。”廊坊市市长陈平介绍,廊坊将加快大数据产业与实体经济的跨界融合,大力推进华为、润泽等已有大数据产业的开发应用;充分发挥中科空间信息廊坊研究院的优势,建设高分应用技术、遥感卫星应用两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全力支持第六代AMOLED项目建设,着力推动京东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建设,积极引进小米科技、科大讯飞等一批带动性强的品牌龙头企业、标志性项目,力争“大智移云”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同时,以文化创意、金融服务、休闲旅游等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提升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力,加快发展军民融合产业。
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廊坊还将持续增强传统产业竞争优势,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大力开展制造业、消费品、对外贸易等质量提升十大专项行动,鼓励企业以质量提升助力转型升级、以品牌建设增强竞争力。该市将谋划建设市工业设计中心,培育一批专业化工业设计企业,支持一批企业建立工业设计中心,加快提升工业品牌影响力和工业附加值;增强工业信息化水平,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支持企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推进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发展,促进全市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全面升级。
聚焦治理污染、改善环境,全力以赴提升环境质量,打造京津冀交界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增长极”
刚刚过去的2017年,廊坊依靠高质量、精准化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向群众交出一份合格的“生态答卷”。2017年,该市PM2.5年浓度由2016年的66微克每立方米降至2017年的60微克左右每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45.45%,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持续两年退出“倒排前十”。
今年,廊坊将持续强化大气污染治理,深化治本措施,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他们将深化与PM2.5专家组合作,强化与环保部“2+26”城市跟踪研究工作组对接,提升治理的科学化、精准化水平;深入推进协同治霾,建立“市级调度、分区落实、网格联防、靶向治理”的区域联防联控工作体系,实行市县乡三级联防联控体制机制;深入推进铁腕治霾,持续开展“利剑斩污”“零点行动”等专项行动,形成严打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深入推进重点攻坚,持续落实省“1+18”政策体系,抓好“煤替代”后续硬软件配套建设,严格落实“散乱污”治理长效机制,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持续巩固治理成效。
水污染治理也成为今年的重头工作。廊坊将严格落实“水十条”,深入实施河长制,全力推进11项河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实施重点区域绿化九大工程,编制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持续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积极打造北部运河文化水生态板块、中部“一线一环三河三湿地”水生态文化板块、南部洼淀文化水生态板块。
此外,该市还将持续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完善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体制,健全监测数据质量保障责任体系和科学运行管理制度,构建生态环境监管体系,积极探索多元化、市场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制定环境信用评价相关制度,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进行环保治理。
聚焦增强动力、释放活力,全力以赴提升增长质量,建设区域改革创新的“示范区”
日前,廊坊开发区行政审批局第一批“不见面审批”事项清单正式对外公布,99项包括商事登记、经济建设、社会服务在内的一系列审批事项,群众只需上网提交相关材料,工作人员就可在线受理,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甚至不跑路”。这一举措减少审批环节56个,审批效率提高了80%。
坚持以改革推动发展,廊坊今年继续深化试点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财税金融、投融资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深化开发区改革,创新出台开发区优惠政策。坚持以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发展,严查重处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打造法治、透明、公平的体制政策环境,在全社会营造“尊商、亲商、护商、爱商”的浓厚氛围,开展企业帮扶行动,强化服务保障。
借势北京创新资源,全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廊坊将继续打造创新载体支撑科技成果转化,发挥燕郊、北京亦庄⋅永清等高新区载体平台作用,推进河北京南⋅固安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发挥清华大学中试孵化基地、廊坊⋅中关村软件园人才与产业创新基地等协同创新平台作用,加快“双创”平台提质增效,培育创新主体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支持龙头企业引进转化科技成果和重大项目,支持中小企业与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域外企业共建科技研发机构,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强化创新保障,服务科技成果转化。
坚持以开放促发展,廊坊还将进一步加快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聚集步伐,积极引进建设一批顶天立地、竞争力强、支撑力大的龙头项目。借助会展、大型企业、知名商协会等平台,着力引进上下游相关企业,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平台。支持企业“走出去”,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和外贸公共服务企业建设,发展新兴服务商贸模式,鼓励优势企业开拓海外市场。
聚焦保障民生、筑牢底线,全力以赴提升共享质量,当好首都政治护城河“排头兵”
2017年,廊坊全面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孤儿救助、贫困高中生救助6项民生保障标准,全市增加民生保障资金1.6亿元。
今年,该市将进一步建立完善低保、特困救助等对标增长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对救助对象的排查复核力度,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新增城镇就业岗位5.35万个,保障群众温暖过冬。此外,以兜底线、常态化为目标,对全市贫困人口分类制定市县两级政策包,因人因户实施精准扶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基础。
针对公共服务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脱节的现象,该市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和建设力度,着力解决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加快补齐公共服务短板。
强力防控各类风险,廊坊坚决守住安全生产底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市、县两级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清单,突出煤替代工程、工业企业、道路交通、消防安全、校园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常态化、制度化隐患排查整治。同时,强化金融风险防控、社会风险防控,打造更加牢固的首都政治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