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新年的钟声,时光的列车开启了崭新的征程。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更是值得期待的美好一年。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从党的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到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无不昭示着,一系列变化将在新的一年发生,更多美好期待将变成生动现实。
教育 注重公平,提升质量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础工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公平”“质量”无疑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教育发展的两大关键词。
从幼儿园到大学,从乡村到城市……关于教育,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烦恼。围绕“公平”“质量”,2018年,一系列政策与制度红利相继释放,为不同的受教育者带来共同的实惠。
——公平。地区发展不平衡是影响我国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不久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工作督导评估监测办法》,将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等纳入督导评估监测的内容。根据该《办法》,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工作责任不到位、政策不落实、工作推进不力、工程项目进度缓慢的省份,将被通报。未能如期完成总体目标任务的省份,将依据国务院有关规定进行问责。
——质量。新一年,教育质量将会有哪些方面的提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明了方向:“要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精准施策,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解决好婴幼儿照护和儿童早期教育服务问题。”
目前,许多省份已出台了相应措施:重庆市教委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通知》,严禁各中小学组织学生在节假日集体上课,或以补差、提优等形式变相组织集体上课或考试等;河南省自今年起将设立奖补资金,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改善办园条件和提高保教质量,鼓励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积极扩充资源,以解决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
提升教育质量,教师是重要一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去年12月,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引领教师专业进步”被纳入学校的6大管理职责之中,其中包括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就业 破解结构性矛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如何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解决好性别歧视、身份歧视问题。”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针对就业问题提出的这三个方面,是实现就业高质量增长新突破的重要方面。当前,我国就业的主要矛盾已从总量矛盾转向结构性矛盾。2018年要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就要多措并举着力破解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在去年年底的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中组部副部长、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2018年,必须始终把促进就业作为第一位的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政策,推动政策落地见效。要把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摆在突出位置,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扎实做好去产能职工分流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困难人员帮扶等工作。
对高校毕业生来说,2018年,到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就业及个人创业将是个不错选择。在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林蕙青强调,要唱响基层就业“主旋律”,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就业创业;要汇聚创新创业“新动能”,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场地、资金、服务等方面投入力度。
住房 发展长期租赁,坚持分类调控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一句“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让很多人激动不已,并对未来充满期待。
按照十九大报告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列为今年要做好的8项重点工作之一。提出具体举措,包括要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继续坚持分类调控,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等。其中,“住房制度”与“长效机制”成为大家关注的热词。
在住房制度方面,租赁市场发展或将成为今年住房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去年年底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会议上,住建部部长王蒙徽公布了一系列具体的支持政策,比如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推进国有租赁企业的建设,支持专业化、机构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等。
根据此次会议,2018年,国家还将在现有政策基础上,出台更多配套政策和调控措施。比如,2018年将针对各类需求实行差别化调控政策,满足首套刚需、支持改善需求、遏制投机炒房等。
环保 严监管,明责任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同时强调:“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能源结构,加大节能力度和考核,调整运输结构。”在之后的环保部党组(扩大)会议上,环保部提出将抓好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开展清水行动、扎实推进净土行动、加快生态保护与修复、改革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系六个方面工作。
如果把污染防治比作一场攻坚战,那么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环境保护税法》无疑就是一个重量级的武器。《环境保护税法》是中国首部体现“绿色税制”的单行税法,自此,我国此前征收的排污费将改为环境保护税。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宋国君表示:“实施环保税是一个根本性的举措。一方面可以倒逼环境监测数据更加真实,另一方面也可倒逼企业提高环保水平。”
今年1月1日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也开始在全国试行,明确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责任主体、索赔主体、损害赔偿解决途径等。这意味着,环境有价,不管是单位还是个人,损害了环境就要赔偿,破坏了环境就要进行修复,以往“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的现象将得以改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有专家认为,2018年,我国环保政策仍将保持高压态势,并形成制度化的严格治理体系。
医疗 完善国民健康政策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为下一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上个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提请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该草案首次在法律层面上直接提出健康是人的基本权益,以及国家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柳斌杰表示,“目前草案所称的‘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不仅涵盖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同时,还从更广泛的健康影响因素入手,充分体现大卫生、大健康,以及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新理念。”
从内容来看,该草案健全了相关保障制度,比如明确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质量管理和控制制度,成立医疗质量管理专门部门,对基本医疗服务实行分级诊疗制度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继续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当前,国家卫计委正在研究制定2018年—2020年的第二个三年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据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透露,国家卫计委对未来的三年行动计划初步提出了十项开创性的举措,包括以日间服务为切入点,推进急慢分治;以“互联网+”为手段,打造智慧医院等。
脱贫 聚焦深度贫困,推动乡村振兴
要“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2018年可以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此前曾表示,越往后脱贫成本越高、难度越大。从结构上看,现有贫困大都是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的地区和群众。
针对这一现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精准脱贫”列为今后3年要重点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提出“要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加强考核监督”。这些举措,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一脉相承。
为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早日脱贫,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比如,国土资源部印发《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意见》,允许深度贫困地区集体经济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宅基地,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国务院扶贫办将2018年定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自今年1月1日起,扶贫数据主要通过建档立卡信息系统上报,不再要求县以下单位通过其他渠道提供,严禁层层增加指标和填报频次。
对于下一步如何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司长苏国霞表示,应推动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成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8项重点工作之一。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会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也给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我了解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是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养老、居住、环境等方面的事情,大家有许多收获,也有不少操心事、烦心事。”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民生问题发出殷殷关切,并提出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时间推移,“一切为了人民”,始终是我们党坚守不变的初心,也是新时代征程上全党的奋斗方向。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度强调:“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这些铿锵有力的话语,具体切实的部署,必将为2018年带来更多的民生红利。(本报记者 王雅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