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特别推荐
深入理解、准确把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

核心提示: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走出了一条令国人自豪、世界瞩目的不平凡道路。回顾来路,充满艰辛始终谨记初心;审视当下,成绩斐然不可沾沾自喜;展望去路,任重道远尤需坚定信心。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到当前这一重要时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明确指出的,“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2017年7月2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这一重要研判,从战略全局高度概括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为全党标注了奋斗方位、指明了前行方向,鼓舞党心民心,激发奋进士气。

一、从现实和历史两个维度理解“关键时期”的内涵

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走出了一条令国人自豪、世界瞩目的不平凡道路。

 

回顾来路,充满艰辛始终谨记初心;审视当下,成绩斐然不可沾沾自喜;展望去路,任重道远尤需坚定信心。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到当前这一重要时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明确指出的,“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从现实维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体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党中央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此战略目标为引领,又相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三大战略举措,从而构建起“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可以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创造性地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集中体现。因此,当前分析、判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处于什么时期,必然要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

从历史维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意味着新的历史起点、新的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意味”来具体阐释,即“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这“三个意味”是“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主要依据,是“新的历史起点、新的发展阶段”判断之所以成立的重要原因,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的鲜明标志。

二、“三个事关”的定位蕴含着党对“关键时期”的科学判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关键时期”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上,“能否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必须着眼“三个事关”的定位,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党对“关键时期”的深入分析和科学判断。

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中国共产党是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96年来,经过几代共产党人的艰辛探索和接续奋斗,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和推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新的时代条件下,党带领人民继续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牢牢把握这一“关键时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这深刻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就和进步的“木之根本”“流之泉源”,即植根中国大地、反映人民意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必须牢牢把握这一“关键时期”,不忘初心、坚定信心,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喊出“人民万岁”;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的工作标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职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深刻理解不同时期关于人民群众的论述,可以发现,不变的是党牢固树立的唯物史观,不变的是党始终坚持的群众路线,不变的是党时刻恪守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强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必须牢牢把握这一“关键时期”,站稳立场、牢记宗旨,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充分认识“关键时期”党在理论、实践和自身建设等方面需要实现的新突破

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关头勇者胜。关键时期,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我们需要拿出更大的勇气、毅力和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必须以“两个牢牢把握”为引领,充分认识“关键时期”党在理论、实践和自身建设三个方面需要实现的新突破。

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科学理论的作用,始终保持和发扬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全党必须进一步增强“看家本领”、坚定“四个自信”: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学习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真学、真懂、真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态度和勇气迎接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言必信,行必果”共产党人敢说、真做并且能够做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我们党作出的庄严承诺之一。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剩“最后一公里”,为确保全面建成“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小康社会,我们仍不能有丝毫松懈。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全党必须提高两种能力: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按照新要求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特别是深入到最艰苦、最困难的地方去,以求真务实的精神为民服务、为民办事、为民解困。

抓紧抓好管党治党这一永恒课题。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进而带领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力抓紧抓好。”当前,党仍然面临“四大考验”、存在“四大危险”,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为此,全党必须谋划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力抓手: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突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党内监督,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每一名党员都要更加自觉地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强化责任担当,发扬实干精神,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和良好精神状态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上一篇:必须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
下一篇: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