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特别推荐
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而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包括: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在立足中国国情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过程中形成的。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繁荣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等。这些理论、制度层面的内容都使得中国道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在人类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显示出了中国秉性。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从理论逻辑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在于它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的主题。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回答不同时期人民最为关切的重大问题中逐步形成的。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需要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走什么样的道路,如何实现这条道路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这些问题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位一体的核心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理论成果,是在中国实践的基础上得出的正确理论,它既反映了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的实际,又反映了我们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的理性升华,是在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中生成、发展的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从历史逻辑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西方的船坚炮利使得中国人民遭受了近百年的屈辱,中国最迫切的历史性课题是解决民族独立与富强的问题。从太平天国到洋务运动,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等等,中国曾想仿效西方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模式,以期找到救国救民之路,但以西方的科学、民主、道德为内核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未能救中国于水火中。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过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努力,到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才从此站起来了。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而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实践,使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与强起来的飞跃,证明了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历史的结论与人民选择的正确性。

  从实践逻辑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国道路实实在在地承载了人民期待。坚持走中国道路,以人民为中心,目的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我们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开放的新发展理念,有力推动改革成果能够为全体人民所共享,朝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让人们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阳光雨露;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人民生活在蓝天、青山、绿水的美丽中国;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等等,让人民感受到极大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真正实现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的统一,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逻辑的必然指向。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对中国人民的福祉和民族复兴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比资本主义制度更有效率,就是要使全体人民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有更多的保障,更能在与资本主义盲目无序发展的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

  从满足人民不断丰富的物质生活需要看。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实现的最切近的目标。要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要求,需要我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要善于统领全局,协调推进。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以保障小康社会的全面性,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如全球化中各种外部“黑天鹅事件”所引发的国内震荡的风险、粗犷发展方式带来的生态风险、社会分配差距过大带来的社会风险、群体性事件所带来的危害稳定发展环境的风险等等。妥善应对这些风险需要进一步大力发展经济,做强解决风险能力的物质基础,打好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从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需求看。我们始终不能忘记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必须牢记一切发展是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时时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放在发展的中心位置,顺应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满足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公正的人文环境、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健康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真正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这一切都离不开立足中国实际、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引。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可靠保证。

  国家富强。近代以来,我们民族对于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一直梦寐以求。但近180多年来,只有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实力才取得历史性的进步,经济总量已经跃升到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等在众多领域井喷式领先于西方。这一切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人民幸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亿万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批判物、取代物,代表了人类社会最文明追求的走向,也含蕴着人民幸福的一切秘密。我们必须牢记人民的立场不能丢。无论我们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有多大,我们始终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各项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人民应该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受益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践行者。

  民族振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民族振兴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生活在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正以加速到来的方式圆一代代中国人的毕生愿望之梦。民族振兴不仅是我们在历史发展的纵向比较中确立的民族自信心,也是我们在与其他民族的横向比较中确立的现实坐标系。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国家摆脱贫困、实现起飞的基本路径,但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并不是人类现代化的唯一道路。中华民族作为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坚持问题导向。现代化建设的问题千头万绪,需要我们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以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解决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地协调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进绿色发展,我们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

  坚持人民立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以资本增值扩张为主导的逻辑不同,它始终将人民的福祉放在中心位置上。现代化建设的目的是现实发展成果的公平共享。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仅是为了使国家有发达的工业体系,有四通八达的交通、有靓丽现代的机场、有高效社会生产力,更在于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在于人民能够与社会经济现代化发展同步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在建成实现物质小康社会的同时,提升人的精神小康的文明发展水平。确保现代化建设始终同人民的利益密切关联,引领承载着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驶向光辉的彼岸。

  坚持党的领导。中国能够短时间内实现西方几百年的现代化跨越,就在于我们集中了一个民族的集体智慧,在借鉴前人发展的基础上,体现了后发优势。其中,对其他各民族最具有启示的意义就是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党的核心作为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我们才能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华民族对人类做出了更大的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梅珍生 作者系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分中心研究员)

上一篇:登高望远天地阔——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综述
下一篇:紧扣主题主线做好社科理论工作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