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内容和理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它起着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变革和引领社会发展的作用。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工作总体上是好的,但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我们必须予以回应。
当前主流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五个挑战
现阶段,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工作面临一系列挑战,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
第一,经济全球化的冲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以美国为首的少数西方发达国家趁机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和意识形态渗透,尤其是从未放弃对我国实行西化的图谋。此外,我国在加入WTO后的一段时间强调对“世贸规则”的适应和遵守,这本是必要的,但也使一些国人误将全球化等同于“一体化”,动辄强调与国际接轨,缺乏民族自信自尊,这不利于坚守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
第二,新科技革命的竞争。新科技革命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气候变暖、无性繁殖、器官移植、转基因食品等。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使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了科技如何运用的层面,而忽略其背后深层次的国家主权和意识形态等因素。还有,当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也使得人们更为关注综合国力竞争中人才、科技的争夺,而忽视了其中民族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与对抗。
第三,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干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体制有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也有我国社会主义的制度性特征。但在现实中,我们强调前者多而对后者强调较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催生竞争创新等进取意识的同时,也带来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观念,引发一些人道德上的迷失,以致滥用等价交换原则。而不同地区、部门和成员之间经济差距拉大的事实,又使得隐藏在“根本利益一致”背后的利益矛盾凸显,人们思想观念的差异性和对抗性在增强,从而影响社会共识的达成。
第四,非主流社会思潮的蔓延。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正发生深刻变革,社会生活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日益明显,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一些社会思潮也呈现空前活跃的态势。这些思潮主要包括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普世价值观和历史虚无主义等,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社会成员的思想混乱,使得人们在价值评价和行为选择上出现困惑与迷茫,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的确立。
第五,网络舆论管理的艰难。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个“人人握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悄然到来。自媒体的到来有其积极意义,但也给传播主流价值观带来挑战。例如:互联网传播拓展了公众对信息的发布扩散能力,但也带来不同价值观整合的新困扰;人们对“海量”信息选择的自主权大大增强,但也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互联网开放、多元、瞬间的信息传播方式,提供了相互交流的便捷,但也使网络谣言走上了快车道,加大着舆论管理的难度。
回应现实挑战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路径
意识形态工作能否做好,事关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和全局,因而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必须应战。
第一,多部门联手、主动出击,积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及智库,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并在重要国际场合发声亮剑,讲好“中国故事”,介绍“中国方案”,传播“中国理念”,增强“中国理论”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有关高校,应努力与国外合作高校共同办好孔子学院,使之在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中发挥正能量。文化产业部门,应开发和制作包含中国元素、符合国外消费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提升我国文化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同时,思想宣传文化主管部门必须积极维护国内的意识形态安全与管理,加强对境外非政府组织在我国开展相关活动的规范管理,严防敌对势力的文化和价值观渗透,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
第二,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但不忽视共同课题背后的无形因素。当今科技合作愈来愈国际化,我国科学家当然要积极参与其中。然而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共同课题背后的无形因素,如意识形态、民族文化和国家安全等。具体来说,科技主管部门要通过相关典型案例,教育引导科技人员,增强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使他们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主流媒体要大力宣传科学家中的爱国主义典型,营造“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的舆论氛围,促使科技人员自觉抵御国际合作中的“利诱”;国家安全部门要加大监控力度,防止国外敌对势力利用科技国际合作的渗透活动,坚决捍卫我国的国家利益。
第三,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着力加大思想文化领域建设的力度。面对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负面效应,我们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意识形态工作。在思想观念上,牢牢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思想,要从市场经济建设这个新背景出发,采取合理有效措施着力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在新闻报道上,要把维护社会稳定放在新闻工作的突出位置,客观理性报道社会热点和敏感问题,引导社会情绪、社会心理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在思想舆论宣传方式方法上,要着眼可接受性。围绕争夺群众、赢得人心这一目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把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解决广大群众实际问题相结合,推动政府部门解决社会民生问题,使广大群众在改革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第四,高度警醒,跟踪研究,牢牢把握社会思潮引导的主动权。在多元社会思潮的背景下,我们要充分认识各种非主流思潮蔓延对传播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干扰,绝不能掉以轻心。但同时,我们对各种社会思潮也不能一概否定,因为其中包括科学、进步、积极的思潮,也包括错误、落后、消极的思潮。各种思潮的存在及蔓延,有其特定的社会根源和现实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社会诉求和一些问题。因此,要重视对社会思潮的动态考察和跟踪研究,科学研判其发展趋向。同时,为了寻求社会“最大公约数”,主流意识形态要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摇旗呐喊,努力实现与最大多数人的价值同构,牢牢把握对社会思潮引导的主动权。
第五,加强网络传播管理,巩固发展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如何建设好、运用好、管理好互联网,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一项重大课题。主流媒体机构要结合时代发展、科技进步和群众需求,做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话语创新,构筑网上主流舆论传播平台,发出“主流声音”,主导社会心理和文化氛围;信息运营网站要切实担负起网络言论“第一把关人”的社会角色,积极推广健康网站、绿色网站建设,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宣传文化部门要积极探索互联网管理新模式,加快培养认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大V”和“意见领袖”,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和网络影响力;司法部门要在积极推进网络实名制的同时,加大互联网法治建设的力度,依法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严厉打击网络造谣传谣行为,促进负责任的网络舆论的形成。总之,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互联网建设和传播管理,是网络时代坚守主流意识形态的关键环节。
(王锁明 作者为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竞争力研究”(项目编号为15BKS030)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冯虞章:《坚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年第1期。
②王锁明:《微传播的社会效应及其治理》,《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