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特别推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六个重大论断

核心观点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根本要求,一方面始终将马克思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另一方面根据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任务与奋斗目标的不同,与时俱进地制定科学的最低纲领,以不断引领革命、建设与改革的需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讲话中强调了“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的重要性,并强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方法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世界各国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为根本导向,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抓住重点带动面上工作,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讲话中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这一重大判断,并从“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角度,强调了即将召开的十九大的重要性;而且,对于“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进行了说明,即“我们党要明确宣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根本要求,一方面始终将马克思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另一方面根据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任务与奋斗目标的不同,与时俱进地制定科学的最低纲领,以不断引领革命、建设与改革的需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相继从历史起点、动力机制、内容体系、发展格局、领导力量与主体建设力量、方法保障等角度,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行动纲领的内涵进行了系统阐释。这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标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主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法论等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

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仍然是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然是党和国家的第一要务。即将召开的十九大,面临的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利益竞争日趋激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处于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处于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并向纵深发展的复杂国际国内形势。

当今世界与当代中国所面临的发展环境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甚至与二十年前、十年前、五年前相比,都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比如国际上大国关系发生深刻调整,地缘政治角力不断公开化,经济发展不平衡日趋加剧,恐怖主义威胁一刻不减,国内经济新常态下发展动力需要持续优化,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亟待全方位提升,从严治党与依法治国依然任重道远。在充分把握不断变化的世情国情党情基础上,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变化的新特点,对形势作出科学判断,为制定方针、描绘蓝图提供依据,是绘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行动纲领的历史起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论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继续统筹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基础上,一方面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另一方面形成了五大发展理念。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不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与理论和政策体系,而且共同塑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需要毫不动摇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当代中国的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推动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行动纲领的动力机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论

战略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前瞻性、层次性、阶段性的基本特点。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意愿,形成一系列重大发展理念,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啃下了许多长期想啃而没有啃下的骨头,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在促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与最新实践成果方面,形成了由“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统率的、九大发展战略相辅相成的系统化战略内容体系,即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战略、贯彻新发展理念战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战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战略、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战略。这九大战略内容体系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治国理政“四梁八柱”的宏观架构,绘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行动纲领的内容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标论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目标,到20世纪80年代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目标,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目标,到21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

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不仅实现前两步发展战略,而且形成了两个相辅相成、一以贯之的“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即将召开的十九大,对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从更好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地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四个更好”的高度,进行系统战略布局,将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为中国和世界创建美好社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奋斗目标,从而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绘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行动纲领的发展格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主体论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至今的近百年来,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仅建立了独立自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且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在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长为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的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号召力、引领力的“使命型政党”,并通过建构将政党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保持高度一致性的方式,来达到将政党的发展目标与国家的发展目标、社会的发展目标、中华民族的发展目标有机连接和一体化融合之根本目标。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理论创新工作,高度重视理论建设与理论指导,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不仅依据执政地位、领导地位和意识形态,而且依赖精干的组织体系、实干的党员干部体系、能干的党员群体,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并与广大人民群众一起,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建设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此外,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通过中国共产党与近现代中国实际、当代中国实际的长久、深入、有效互动,成长为一个有着强烈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有着强烈的聚合人民意志、吸收人民智慧、满足人民需求、展现长远眼光的政党主体理性,有着强烈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主心骨是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在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并且需要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行动纲领的领导力量与主体建设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法论

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也是推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政党理论建设、理论指导、理论创新、理论自信的有效途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日益形成了顶层设计和摸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中央整体决策部署与地方有效执行相联动、长远发展规划目标制定与阶段性任务目标达成相适应、试点探索与全面推广相呼应等改革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7·26”讲话中强调了“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的重要性,并强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方法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世界各国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为根本导向,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抓住重点带动面上工作,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唐亚林 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上一篇:石仲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下一篇:习近平治国理政100个金句,读懂十八大以来这五年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