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理论学术界在对这些重要理论创新成果学习的同时,也从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于理论定位
理论学术界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研究,虽然称谓上尚未统一,但随着实践的发展,理论定位越来越明确。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做了权威的定位,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它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贯通结合,升华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有的学者从理论作用的角度,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给予定位,指出:从政治意义上说,“三新”凝聚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从理论意义上说,“三新”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鲜活的马克思主义。从实践意义上说,“三新”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发展思路和战略举措,是推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针。从世界意义上说,“三新”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独特的中国智慧,在人类思想宝库中绽放出耀眼光彩。
有的同志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成为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指导和正确行动指南。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光芒,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
有专家学者把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理论贡献概括为优化治国理政重要思想,认为这一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指南。
●关于理论体系
理论学术界普遍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但对其基本内涵和各方面之间关系的认识略有不同。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分为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国际关系和我国外交战略、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等16个专题,并把这些专题分为6大方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居于引领地位的宏伟奋斗目标;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学习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不断提高解决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引。16个专题、6大方面,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基本内涵和逻辑框架。
有专家学者从理论基石、政治主题、伟大宣言、行动纲领、科学判断、基本原则、执政理念、发展理念、治国方略、重要观念、对外战略、军事思想等12个方面,系统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所包含的基本理论观点。一是关于坚持和创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观点。二是关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观点。三是关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观点。四是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的重要观点。五是关于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的重要观点。六是关于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的重要观点。七是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和制度建设的重要观点。八是关于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观点。九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观点。十是关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观点。十一是关于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观点。十二是关于牢牢把握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观点。
有专家学者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篇章结构出发,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归纳,认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主要内容有:第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主线,或者说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纲。第二,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目标。第三,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是中心任务。第四,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发展,这是工作总布局。第五,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发展的强大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是发展的动力。第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法治保证。第七,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这一极端重要的工作,这是改革发展稳定的思想保证。第八,在深化军队改革中加强国防建设,维护祖国统一,这是国家安全保证。第九,坚持走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和促进世界和平,这是重要的国际环境保证。第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惩治腐败和密切党群关系,增强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力,这是根本的政治保证。这10个主要思想,前5个讲的是治国理政的纲领和目标任务、动力,后5个讲的是实现目标任务的保证,包括根本的政治保证、法治保证、思想保证、安全保证和国际环境保证。
有专家学者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角度,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内在逻辑进行了研究。认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包括一条主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三个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治国理政的战略重点;五大发展理念——治国理政的思想指南。这五个方面一环套一环、一扣连一扣:有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就要进一步明确这条主线的指向,即实现中国梦;有了这个目标,就必须明确实现目标的价值导向,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价值引领,还要进一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重点,这就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这个战略布局,要靠五大发展理念。
●关于理论主线
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贯穿主线或思想红线的探讨,是理论学术界从整体上研究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一个重要方面。
有的专家提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一个完整体系,讲话所阐明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新要求之间有密切的内在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是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第一阶梯,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一带一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战略空间。
一些专家学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主题高度集中,归根到底是对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权威解读、精深阐释和进一步丰富发展,其主线和灵魂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着眼点就是进一步系统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这些基本问题,有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三个总”的回答,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论述,有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的阐发,还有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八项基本要求”的强调,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方面面。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一条红线,贯穿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将其连接成一个完整的执政思想体系。
有专家学者提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总布局各领域创新理论为支撑的,并指出:新思想在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占有核心地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在提出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一概念之前,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专门阐述。这充分表明,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科学体系的新发展。由于新思想具有核心地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主要体现在治国理政新思想之中。党中央围绕这一主题推进的理论创新,不仅体现在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中,还体现在关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各个领域建设的论述中,前者是治国理政新思想的统领和灵魂,后者是支撑和展开。
●关于主要特点
有专家学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有丰富的内容,具有8个显著特点:一是以人民为主体,二是实干兴邦,三是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相协调,四是经济新常态和创新驱动相互促进,五是制度现代化和人的能力现代化相结合,六是治国、治党、治军相辅相成,七是在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化思想相融合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是刚柔相济参与全球治理。这些显著特点,表明我们党正在以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有专家学者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显示了对使命、责任、担当的清醒认识,显示了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把握,显示了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的高度统一,具有鲜明特点:体现了坚定的理想信念与科学的创新精神的统一,体现了深邃的历史眼光与宽广的时代视野的统一,体现了深刻的理论思维与突出的实践指向的统一,体现了坚定的人民立场与鲜明的民族风格的统一。
有专家学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方面体现出鲜明的“三整”特征,即整体思维、整体谋划和整体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念中蕴含着宏大的治国使命,可以概括为“5个重塑、重建或重构”:即重塑中共的执政形象、重建中国的官场生态、重构中国的秩序、重构中国的价值体系、重构中国的发展方式。有专家学者提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自己的特征:一是务实,二是开放,三是贯穿着真挚为民情怀,四是逻辑严谨,五是生动活泼。
●关于方法论
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蕴含的方法论,也是理论学术界高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有专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涵丰富宽广、思想深邃高远、文风清新朴实,善于运用古语、俗语和名言警句阐述问题,涵盖了治国理政管党的各个方面,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光芒。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突出体现了十八大强调的全党要树立的“四种意识”:一是体现了强烈的使命意识,二是体现了深切的忧患意识,三是体现了鲜明的创新意识,四是体现了浓厚的宗旨意识;具有3个鲜明特点:一是宽广的世界眼光,二是深远的历史视野,三是一以贯之的务实精神。
有专家认为,习近平治国理政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坚持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吸收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智慧,借鉴了当代世界的文明成果,具有丰富内涵和鲜明特点,主要有真挚为民的执政情怀、志存高远的坚定信念、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不负重托的使命担当、统揽全局的战略智慧。这5个方面,相互联系、内在统一,反映出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根本立场、奋斗目标、思想路线、精神动力和科学方法。
有学者指出,重视哲学思维、善用哲学方法,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鲜明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期探索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哲学思想,充满实践精神、人民情怀、问题意识、世界眼光。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中国问题、阐释中国实践、解读中国道路,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哲学思想,无愧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的典范。
有学者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既提出和阐明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战略布局、发展理念和各方面工作,部署了“过河”的任务,又阐述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指明了如何解决“过河”的“桥或船”的问题。十八大以来,随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等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党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也势所必然、合乎规律地获得了新发展。“战略定力”、“底线思维”、“钉钉子精神”、“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等一系列新范畴、新命题和大量思想深刻、话语朴实、风格清新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党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有学者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精华。其唯物论底蕴是实事求是,辩证法底蕴是对立统一,认识论底蕴是实践第一,历史观底蕴是群众史观。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出与论述了“‘摸着石头过河’与坚持顶层设计辩证统一”、“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辩证统一”、“鞋子合脚论”与“底线思维”、“以重大问题为导向”、“切实加强全体党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正确处理新的实践中若干重大关系”等一系列方法论原则,将我们党执政治国的方法论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关于产生条件
有学者认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提出有“三个来源”和“一个必要条件”。理论来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是它的直接继承和发展。实践来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和亿万人民的伟大创造,又是它的理论总结、理论概括和理论表达。文化来源,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历史文化和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又是它的积极弘扬和借鉴。“一个必要条件”,是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党的理论建设,高度重视党的思想路线建设,我们党是理论上成熟和不断发展的党。
有学者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生成的主要基础,在于他长期基层工作的实践,使他明白人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他急人民之急,念人民之苦,从而培养了深厚的人民情怀。他的“功成不必在我”的正确的政绩观是其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他当选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后,提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此体现他对民族、对人民、对党的责任担当。
有学者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担当、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全面深化改革、“打铁还需自身硬”、全面从严治党、正确用人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钉钉子”等思想及风格,具有历史基础、实践基础、现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在其长期工作和实践中逐渐积累、形成、发展起来的,他的许多思想不仅具有厚积薄发的特点,而且具有历史必然性。(作者:曲青山 刘荣刚 分别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