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学习时报特开设“砥砺奋进的五年——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解析”专栏,刊发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系列文章,帮助读者加深理解和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这里,无论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还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心词都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起源于19世纪中叶,现在已发展到21世纪;产生在资本主义的欧洲,今天已扎根于社会主义的中国。可以说,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正脉和主流。对此,中国共产党人理所当然地有这份自信。
一脉相承的理论品质。在世界范围内,21世纪马克思主义呈现出统一性和多样性辩证运动的发展态势。但是,其他流派的“马克思主义”或“社会主义”是否在逻辑上都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或者与之始终保持一致则值得研究,不宜轻信。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则与马克思主义保持着一脉相承的品质,二者具有共同的世界观和分析问题的方法,都围绕“人类解放”这一主题而展开。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鲜明地体现出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与时俱进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时代,他们在批判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基础上发现了未来社会主义新社会,并设想“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中国共产党人以此为“初心”,通过革命的实践引导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的同时,又遵循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进入新世纪,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续推进这个伟大事业的进程中,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形成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有了崭新的面貌和深刻的内涵。
——四个自信: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动力。同样,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建立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础之上。这说明,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历史的活动更加自觉。自信,来源于对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考察,来源于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来源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的支撑。我们党从中深刻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问题意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对我国发展进程中各种矛盾的回应,因此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今天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风险挑战依然存在。透过这些社会问题,我们党清醒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总依据。立足这个最大实际,我们党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即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将其视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战略布局。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我们党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在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党始终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力量。
——发展理念。社会学意义上的“发展”,广义上是指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狭义上特指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的现代化。我们党治国理政追求的发展是二者的有机统一,既要实现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又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即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既反映了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也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性质和价值追求。
为人类对更好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这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地位所在。现代化起源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之中,据此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西方工业社会是发展的样板,资本主义是发展的道路,任何偏离这条道路的做法都被理解为发展的缺点或错误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仅仅用30多年的时间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50美元增长到7000多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程度。中国在消除贫困方面为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自1978年以来,我国贫困人口减少了7亿多,贫困发生率下降了90%多。中国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成为全球最早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由30多年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贫困国家变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脱贫典范。这个事实足以说明,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还有更宽广的道路等待着人们去探索,中国方案不失为一种最佳选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已经而且必定还会使中国方案更加完善。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和党性原则,这就是共产党人所具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但在21世纪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必然呈现出新的发展。从世界历史进程来看,无产阶级仍然作为“世界历史”存在,“全世界无产者”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放,因此作为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没有也不可能过时和消失。与此同时,由于综合国力竞争的加剧、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民族的差异、社会主义发展的多样性等因素,共产党在具有阶级性的同时也打上了鲜明的民族烙印。作为共产党阶级基础的工人阶级,首先是某个民族、某个国家的工人阶级,然后才属于“全世界无产者”范畴;他们的思想意识和行动在表达全人类利益的同时,首先要表达本民族和自己国家的利益。因此,从“国别史”的角度看,工人阶级政党首先要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根据本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独立自主地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和发展模式。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表达;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理应以此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 作者: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教授 刘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