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特别推荐
将文化体制改革推向纵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座谈会”发言摘登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文化领域高扬改革旗帜、把握正确导向、聚焦发展主题、锐意进取创新,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活力增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进一步开创了我国文化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在5月11日中宣部主办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座谈会”上,北京市委宣传部、浙江省委宣传部、山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委宣传部、天津市委宣传部、上海市委宣传部六个单位分别介绍了本地在落实“双效统一”、打造文化精品、促进文化产业、深化体制改革等方面的经验。本报特整理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让群众有更多文化获得感

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杜飞进

  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创新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北京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紧紧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聚焦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创新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政府职能转变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要把落实政府责任、完善政策体系、提高服务效能作为主要任务,切实推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提升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 

  强化政府主导,坚持顶层设计,制定出台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意见》“1+3”政策,明确提出到2020年率先完成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达标任务。创新工作机制,在市级层面由市文化局牵头,联合发改、财政等19个部门,建立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工作统筹。促进市区联动,全市16个区均已建立相应的联席会议制度,将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形成了推动公共文化建设的整体合力。开展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将创建工作与绩效考核结果、财政转移支付挂钩,以典型示范带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整体提升。 

  加大扶持力度,扩大市财政对文化投入的规模,调整资金投入方式,取消大额专项资金,由统钱分钱向统事谋事转变。设立北京宣传文化引导基金、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影视出版基金,每年投入3亿元,定向资助和奖励重点文化活动、重要主题宣传和重大题材创作,激发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制定完善针对艺术创作、舞台展演、低价票补贴等扶持政策10余项,加大文化惠民力度。 

  促进协同发展,签署京津冀三地文化领域协同发展战略框架协议,积极发挥行业组织在培育区域文化市场中的重要作用,组建京津冀演艺联盟、图书馆联盟等,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发挥地缘优势,积极举办文化展演活动,组织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精品剧目展演、群众文艺节目展演等活动。扎实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建设,制定实施副中心文化建设规划,确定建设北京歌舞剧院、运河图书馆、运河博物馆等重大基础设施,预计投资近50亿元。 

  公共文化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尊重市场需求和群众需要,提高供给效率,也要注重社会效益和文化导向,加强思想引领,通过创新供给方式和载体,促进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的整体提升。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离不开传统文化,要做好有形文物的保护修缮,深入挖掘文物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同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凝聚共识、成风化人的重要作用。 

  拓展公共文化新空间。擦亮历史文化名城“金名片”,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契机,加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园腾退力度,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转化为公共文化设施资源。启动编制西山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运河文化带建设发展规划,探索历史文化区域性整体保护的实施路径。开展主题性文物修缮,统筹古建筑保护与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 

  推出非遗保护新举措。推动非遗保护立法进程,开展非遗“名家传艺工程”,完善传承人才结构。组织非遗认定奖励工作,对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培训基地、优秀实践项目给予奖励。制定发布《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办法》。开展京剧流派传承创新工程,与专业院校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动戏曲流派传承创新。打造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举办北京文化戏曲周,发起成立戏曲文化发展联盟,2016年上演全国各地不同剧种的经典剧目40余场,促进了戏曲艺术交流交汇。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通过加强统筹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让更多的基层群众享受文化改革发展红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孙守刚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2016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预计达到2700亿元,占GDP比重约为4.03%。文化产业在动能转换、结构调整中成为一支最抢眼的力量。 

  山东省科学区分供给主体功能定位,充分释放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在提供均等化、普惠式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以及多层次、多样化的中高端文化产品和服务这两个方面,政府和市场作为文化供给的两大主体,协同发力、各有侧重。 

  大力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以新供给拓展文化发展新空间。近年来,山东省文化产业的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新型文化业态比重不断上升,文化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度显著提高。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等新兴行业营业收入近300亿元,同比增长近20%。 

  同时,应该注意到山东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增速逐年放缓的趋势。这固然有基数越来越大的因素,根本原因还是文化供给结构不合理,有效供给难以满足需求结构的变化,中高端文化产品特别是文化精品占供给总量的比重偏低,社会潜在文化消费能力得不到有效释放。要“以质取胜”扩大有效供给,“扶优汰劣”解决供需错配。伴随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提高,群众的文化消费也开始从基本型、大众化逐渐向享受型、个性化转变。 

  山东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文化消费处于快速上升阶段,文化产业处于黄金发展期。资料显示,山东省每年的文化消费潜在规模是4378亿元,而实际消费仅为1518亿元,消费缺口达2860亿元,这表明,文化产业领域并不缺少消费热情,缺少的是适应市场需要、满足现代消费需求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近年来,我省通过实施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工程,努力推动文化供给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推出了《琅琊榜》《伪装者》《红高粱》等引发收视热潮的影视产品,《老照片》《笑猫日记》等屡创发行量新高的图书,形成了“鲁剧”“鲁版图书”等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基于这种认识和考虑,山东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把优化供给结构作为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通过提高供给质量、创新供给方式、丰富供给形态,不断增强供给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敏度,充分发挥供给引导消费、启动消费、创造消费的作用,努力促进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文化领域面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十分繁重。最近,出台了《山东省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列出了58项具体任务、44项政策措施,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优化文化供给结构,推动全省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加速迈向“万亿级产业”

 

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葛慧君

  近年来,浙江省“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要求,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加快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和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做强做优做大文化市场主体,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2015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2385亿元,GDP占比5.56%,2016年突破2700亿元。去年,浙江省制定出台了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将文化产业培育打造成为“万亿级产业”,推动文化产业站上新“风口”、迎来新机遇。 

  把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两个效益相统一。社会效益集中体现文化产业的文化属性、意识形态属性,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灵魂和核心。浙江将“双效统一”列入2016年省委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突破项目,制定《省属国有文化集团绩效考核暂行办法》,明确社会效益指标占60%,经济效益指标占40%,社会效益部分纳入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范围,指挥棒作用得到较好发挥。 

  塑品牌,打造文化领域名企名园名镇。文化品牌是文化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双重凝聚。浙江着力加强“三名”建设,打造全省文化产业的金名片。“名企”建设方面,发挥浙江民营经济发达的优势,大力培育发展民营文化企业,涌现出横店集团、宋城集团、华策影视、长城影视、中南卡通、思美传媒等一批龙头企业。“名园”建设方面,通过改造提升老工业厂房、仓储用房等,打造文化产业集聚区,目前全省拥有各类文化产业园区140多个。“名镇”建设方面,把文化类特色小镇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内容,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内涵,集聚地域文化元素,融入产业发展功能,培育打造越剧小镇、古堰画乡、青瓷小镇等一批文化特色小镇,引领浙江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 

  重培育,助推新兴成长型文化企业发展壮大。发展文化产业,不仅要有一批“顶天立地”的大型企业,也要有一批“铺天盖地”的成长型企业。2016年,开展了百佳成长型文化企业遴选活动,公布了青云在线、二更网络等首批100家成长型文化企业。启动“文化产业+互联网”推进工程,大力发展数字阅读、数字出版、网络剧、互联网娱乐、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业态。 

  强服务,搭建文化产业发展功能平台。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着力搭建产业孵化、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人才培育等服务平台,当好文化企业的“店小二”。注重发挥金融服务的撬动效应,设立东方星空、杭州文投等文化产业基金,发起总规模50亿元的成长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着力扶持中小型文化企业发展。在杭州、宁波、温州等地设立12家文化产业银行,探索针对文化企业的信贷定价机制,降低准入门槛和资金成本,掀起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企业的热潮。 

  今年是“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浙江着力把文化产业培育打造成为“万亿级产业”的启动之年,我们将召开好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大会,推动浙江文化产业主体实力更强、产业结构更优、市场机制更活,加速迈向“万亿级产业”新时代。

做强做优国有文化企业

上海市委宣传部

  上海注重顶层设计,抓牢核心环节,抓实重点领域,建立健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党委和政府监管有机结合、宣传部门有效主导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做到科学管理不缺位与依法放权不越位的有机统一,确保国有文化企业正确履行社会效益职能,确保国有文化资产保值增值。 

  与此同时,上海国有文化企业正进一步做强做优。上影股份成功上市,借力资本市场,整合“上影出品”“上影市场”“上影片场”等板块资源,进一步提升核心业务的竞争力、影响力。东方网挂牌新三板,顺利实施定向增发,募集资金4.9亿元,并入选新三板成分指数样本股。 

  通过吸收合并、资产注入和配套融资三大步骤,“东方明珠新媒体”重组上市登陆A股市场,形成了统一的产业平台和资本平台,加强了资源整合能力和竞争力。去年,集团通过设立财务公司、加强对市场化项目投资、设立创新创业基金等具体手段,提升集团的资本运作能力和市场实力。 

  上海细化考核指标,强化干部管理。明确国有文化企业社会效益考核权重为60%~70%,量化具体考核指标。社会效益考核既包括导向管理、主业发展、重大任务等,也包括基层党建、班子建设、人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还包括审计、信访、保密等综合管理工作。加强企业领导干部管理,切实实行市属、区县属文化企业的市管、区县管干部,由同级宣传部门会同组织部门共同负责提名、考察和管理工作。对国有文化企业领导人员实行任期契约化管理,通过签订《任期目标责任书》,明确考核目标。在实行干部任期制考核的同时,开展年度预考核,年度预考核结果与领导人员绩效年薪水平相挂钩,任期考核结果与兑现考核对象的任期激励收入挂钩。 

  今年1月,上海东方明珠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关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登记完成的公告》,标志着股权激励计划全面实施。这是《国有控股上市文化公司股权激励试点工作方案》下发以来,经正式批准的全国首家实施股权激励试点的国有控股上市文化公司。遵照试点政策要求,东方明珠新媒体除应完成相应经济效益指标之外,还明确了社会效益指标并具体量化;同时,试点方案进一步向核心业务骨干和核心技术骨干倾斜,进一步强化宣传文化业务“一票否决”作用。积极落实中央关于相关领域单位企业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点的要求,作为唯一全覆盖试点地区,全面推进图书出版单位、国有演艺企业、国有影视企业的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点实施工作,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上海将按照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科学发展先行者的要求,在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发展中切实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落实新一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打造新型主流媒体集团

 

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慎海雄

  近年来,广东省加快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战略引领文化转型发展。特别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战略部署,按照“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要求,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资本运作为着力点,全面推动媒体内容、渠道、平台、管理等深度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集团,取得较好成效。 

  适应媒体深度融合要求,牢牢把握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优势互补、此长彼长的原则,推动传统媒体资源重构整合,着力培育媒体深度融合标杆项目,打造新型主流媒体集团。全国首家全媒体集团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经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于去年11月揭牌成立。集团以财经市场为突破方向,围绕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东广播电视台有关财经业务推动资源整合、媒体融合,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在媒体主管主办单位不变、特许经营持有主体不变、新闻单位对集团全资控股的前提下,对21世纪报系与南方经济科教频道、股市广播频率等有关媒体经营资源进行战略重组,发展“媒体”“数据”“交易”三大核心业务,目前已初步完成业务布局。与此同时,把移动优先作为重要战略,积极推动省市媒体把资源、技术、力量向移动端倾斜。去年以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广东广播电视台、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广州市、深圳市主要媒体结合自身优势重点推出移动端拳头产品,着力打造自主可控、传播力强的新型传播平台,全新的融媒体矩阵初具规模。 

  立足媒体大省、金融大省的优势,着眼于向体制机制要活力,树立“媒体+金融”的思路,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推进“两只手”的作用,大手笔创新构建媒体融资平台。2016年,先后指导设立运作两个百亿元量级的媒体产业基金,一是省财政出资10亿元为引导资金、政策性方式运作的广东省新媒体产业基金,二是由四家省属媒体会同海通证券共同发起设立的、市场化运作的广东南方媒体融合发展投资基金,将政策性引导和市场化运作有机结合,强化媒体融合发展的工作统筹。此外,还设立了总规模50亿元的珠影越秀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今年1月,新组建的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与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共同成立了我省第3支百亿元规模的“全媒体文化产业基金”。为省市主要媒体一批有前途、有潜力的媒体融合项目注入了新动能,实现了快速发展。

力推“双效统一”的文化精品

 

天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陈浙闽

  近年来,天津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完善文化产品生产创作扶持引导机制,激发了文化单位创造活力,生产了一批既有天津特色又实现“双效统一”的文化产品,得到了群众和市场的认可。在第十三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天津所有门类全部获奖。 

  完善文化经济政策,为生产文化精品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天津先后出台了20多项文化经济政策配套实施细则,全部落实到位,形成了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两个效益相统一的文化经济政策支撑体系。加大财政资金的扶持引导力度,天津每年安排专项经费,支持文艺创作;去年以来,安排3.4亿元支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建设津云“中央厨房”,打造播报视网全媒体平台;设立市级、区级以及各功能区等多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总额达4亿元,对文化产业项目给予扶持。通过在财政、金融、社保、土地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为文化企业减轻负担,将更多资金投入到文化精品的创作生产上来。 

  加强国有文化经营单位考核,建立生产文化精品的激励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天津出台了《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实施意见》,今年将社会效益指标考核权重提高到60%,把社会效益第一、社会价值优先的经营理念和要求写入企业章程,强化国有文化企业领导班子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阵地意识。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并逐年进行完善,设置激励文化精品创作生产的考核指标,考核结果与绩效薪酬挂钩。实行层层考核,各企业建立内部绩效考核办法,除设立经济效益指标外,将严把政治导向、完成重点任务、建设和谐企业、参加公益活动等内容纳入综合绩效考核指标,对直接涉及内容创作的部门和岗位以社会效益考核为主,收入分配和奖励也予以适当倾斜。 

  加大文化设施投入,为展示文化精品提供阵地。为了支持国有文艺院团发展,天津为每个市属院团都建设了固定的演出场所和办公场所,“一团一场一所”,让院团有自己的演出阵地、自己的固定资产,解除了后顾之忧,提高了市场开拓能力。建成四级文化设施网络,各级公共博物馆、美术馆等实现免费开放,为提高群众欣赏水平、营造文化创新环境提供了基础和支撑。创新剧院管理体制,以天津大剧院为试点,委托剧场管理公司进行专业化、市场化运营和管理,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政府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引导。 

  鼓励文化消费,推动文化精品占领市场。2015年天津开始推出文化惠民卡,群众花100元买卡,财政补贴400元,目前发放总量约为13.5万张,群众购卡的积极性非常高。文惠卡的推出,实际是财政资金使用的一次创新,变补贴院团为补贴观众,院团只有拍好戏、多演出,才能分享这块蛋糕。改革倒逼院团以人民为中心进行创作生产,不断推出好戏满足群众需求。

上一篇:激发人民创造活力提升文化获得感——《“十三五”时期繁荣群众文艺发展规划》答问
下一篇:贴近群众谋创新 唱响时代主旋律——全国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基层工作加强年”活动综述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