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最重大的成果和历史性贡献,就是明确习近平同志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核心的确立,绝不仅仅是提法上的变化,而是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丰富的政治内涵,对于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团结全党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胜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这是实践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必然要求
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看,坚持集中统一领导、维护核心权威历来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一条重要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欧洲工人运动和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中,始终强调“权威”的重要性,指出“一方面要有一定的权威”“另一方面要有一定的服从——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组织下都是如此”,认为如果没有集中领导,每一个支部都享有“充分的自治”,随心所欲,各行其是,那么党就只能陷入瓦解,而不能成为坚强的统一组织,不可能有统一的行动,不可能使各种斗争获得成果。“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列宁也高度重视维护党的权威,注重发挥领袖的权威作用,强调“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指出无产阶级是高度集中的统一整体,领袖、政党、阶级、群众是“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政党没有自己的核心,就不能形成统一的意志,就不会有战斗力、号召力和凝聚力。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正是因为有了以列宁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才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上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实施所谓“改革与新思维”,在党的指导思想上推行多元化,在政治上推行多党制和议会政治,取消了共产党在国家中的政治领导核心地位,使党中央没有了权威,“谁都可以言所欲言、为所欲为”,党内思想混乱、纪律松弛,成为苏联共产党垮台最为重要、最为直接的因素。实践证明,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领导集体和领导核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发展的内在要求。六中全会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可以说是结合我国实际,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坚持和运用。
这是深刻总结我们党自身建设历史经验的郑重抉择
我们党成立95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反复表明,确立党的领导核心至关重要。我们党在1935年遵义会议之前,一直没有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更没有形成一个众望所归的党中央核心、全党核心,导致党的事业屡遭挫折,屡陷被动。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尽管名义上他并没有担任总书记或军委主席,但在党和红军一系列重大决策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在遵义会议后形成的中央领导集体中起到了核心作用。从此,我们党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有了成熟的领导集体,中国革命焕然一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历史转折时期,正是因为确立了邓小平同志在全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我们党才能够迅速拨乱反正,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使国家走上了一条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基于这些历史经验教训,小平同志深有感触地说,“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领导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毛主席,因为有毛主席作领导核心,‘文化大革命’就没有把共产党打倒。第二代实际上我是核心。因为有这个核心,即使发生了两个领导人的变动,都没有影响我们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始终是稳定的”。六中全会明确习近平同志在党中央和全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在深刻总结我们党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决定,是对我们党优良传统的继承。
这是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现实需要
综观古今中外的政治实践,对于治国理政、有效应对国内外挑战来说,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在一定程度上讲,卓越的国家领袖甚至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历史节点,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遭遇着种种“成长的烦恼”。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世界经济处在深度调整中,复苏动力不足。随着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些西方国家越来越把中国当成竞争对手,处心积虑防范、遏制中国崛起,渲染所谓“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不少国家对中国既有认同又有疑虑,既想倚重又想牵制。还有南海维权维稳,防范恐怖主义势力、宗教极端势力、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等,都给我国和平崛起带来很大外部压力。从国内情况看,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和改革的纵深推进,一些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就业社保等问题引发的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可能进入新的集中产生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都很繁重。我们党要带领13亿人民闯过这些风险难关,不断推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六中全会明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的核心地位,是对当前形势发展需要的主动回应、及时回应,是党和国家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这是在斗争实践中形成,水到渠成、实至名归的必然选择
江泽民同志曾深刻指出:“核心是在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在斗争实践中形成”也就意味着是全党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境界,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确立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了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新的五大发展理念。抓全面从严治党标本兼治、力度空前,铁腕反腐、激浊扬清,使政治生态为之一新;抓改革开放攻坚克难、精准发力、蹄疾步稳,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也给人民群众带来现实红利;抓脱贫攻坚精准到户到人,充分彰显了浓浓的民生情怀。国防和军队改革史无前例,大国和周边外交纵横捭阖、气势恢宏,捍卫国家主权和维护祖国统一寸土不让,大智大勇,确立了中国的大国地位,提升了大国形象。所有这些,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在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事实上已经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六中全会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党心所向、军心所向、民心所向,是党和国家根本利益所在,是经过实践检验、水到渠成的,是众望所归、实至名归。
强调领导核心与集体领导是不矛盾的,二者是民主集中制的两个根本环节,是我们党最为重要的政治优势。小平同志曾指出,“党中央的核心,也就是党的领袖”,“领袖就是团结的核心,他本身就是力量”,“领袖与集体领导是不矛盾的”。民主是集中的基础,集中是民主的指导和归宿。核心领袖的引领和集体领导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集体领导中实现充分民主,在核心作用发挥中实现正确集中,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党的决策始终由正确走向正确、事业始终由胜利走向胜利。
真心拥戴坚定维护自觉服从习近平总书记这个核心
六中全会明确了全党的领导核心,我们就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真心地拥戴核心,坚定地维护核心,自觉地服从核心,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思想上绝对忠诚、组织上自觉服从、行动上坚决紧跟。这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必须遵守的重大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这个问题上必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决不允许当“两面人”,说一套、做一套。十八大以来查处的周本顺、黄兴国、吕锡文等高级领导干部,就存在“在重大问题上发表违背中央精神的言论”、“妄议中央大政方针”等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问题。现在,中央明确指示巡视工作要把政治巡视的要求高举起来,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起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增强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始终绷紧讲政治这根弦,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向党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李军 作者为中共海南省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