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时代大风歌
——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两年来文艺新气象巡礼
□新华社记者 周玮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两年来,宣传文化战线坚定文化自信、强化责任担当,深化改革创新,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弘扬中国精神、中国价值,聚精会神出作品、出人才,群策群力促繁荣、促发展,文艺工作的方向更为明确、路径更为清晰、措施更为有力,呈现出令人欣喜的新气象新风貌。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
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感召下,广大文艺工作者走到生产实践中,自觉深入改革发展第一线,深入社会生活最基层,身沉下去,情融进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
为了写《媳妇的美好时代》,编剧王丽萍专门去商场开货梯,写《我家的春秋冬夏》时,去了很多养老院体验生活。她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一个创作者最基本的功课,这不是夸夸其谈的口号,也不是做表面功夫的敷衍,这应该是一个有良知艺术家的责任。
把深入生活搞创作与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结合起来,为基层送文化种文化。据统计,两年来,中央宣传文化单位及直属院团、协会派出的作家艺术家超过1万名,全国各省区市动员的艺术家、文艺志愿者、基层文艺骨干超过几十万,服务群众数百万之多,极大丰富了各地群众文化生活。
遏制低俗庸俗媚俗,祛浮躁降虚火扬清风正气
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两年来,文艺工作者社会责任感不断加强,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祛浮躁、降虚火、练内功成为共识,风清气正的文艺生态正逐步形成。
“文艺工作者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千千万万的受众,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是艺术工作者毕生的追求。”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的话传递出文艺工作者共同的心声,名家明星有知名度更要有公信度,公众信任、社会认同方是根基。
在正能量的文艺发展主流中,出现低俗、媚俗、庸俗的杂音,一个重要根源在于忽视社会效益,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中办、国办出台文件对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提出明确要求后,北京、天津等16个省区市正式印发相应实施意见;按照“社会效益指标考核权重应占50%以上”要求,北京、上海等地完善了国有文化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及薪酬管理办法。国有文化企业的示范带动,使重视社会效益、社会责任成为更多文化单位的自觉行动。
聚力繁荣创作,努力实现从“高原”到“高峰”的突破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文化市场可谓暖意融融。
旺盛的文化消费,正是文艺创作活力迸发的生动写照。两年来,在勇攀“高峰”的征途中,广大文艺工作者聚焦质量、提升品质,努力把艺术的触角伸向广阔的时代,让人民群众成为文艺作品的主角,张扬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价值,推出越来越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受到人民群众喜爱和欢迎。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体现在创作之中,保持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一批有着强烈家国情怀的作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把握时代需求,深化中国梦内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一批具有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作品,聚焦时代主题,书写人民记录时代。
“文艺工作座谈会之后,一个明显的转变就是创作的民族性、主体性更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开始成为作家艺术家共同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说。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今天的中国文艺,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协调推进中,以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为崇高使命,以高度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凝聚全社会共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