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回顾
弘扬社会正能量 助力廊坊经洽会——我市开展“文化润廊 百姓故事”主题活动侧记

弘扬社会正能量 助力廊坊经洽会

——我市开展“文化润廊 百姓故事”主题活动侧记


本报记者 张甜歌 本报通讯员 王思宁

侯桂森、周友江、高红涛……他们之中有投身科研攻关的专家学者、有岗位建功的时代先锋、有平凡中见伟大的身边模范,他们的故事里有青春、有梦想、有汗水、有责任,他们的故事成为廊坊精神的生动写照……

今年以来,廊坊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持续深化“强国复兴有我”和“双争有我”主题活动,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岗位学雷锋等主题和工作实际,认真谋划、广泛组织推进“文化润廊 百姓故事”主题活动,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讲述廊坊好故事,传播廊坊好声音,为迎接廊坊经洽会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如今,霸州市黄庄子村的村民在将军袁有望的带动引领下,更加珍视自己的根,更加热爱自己的家。”霸州市融媒体中心冯彬激情讲述霸州市东杨庄乡黄庄子村老党员袁有望的事迹,让听众甚为感动。

“黄庄子村曾两次遭受日寇扫荡,这些痕迹是历史留给后人最好的教科书,得好好保护起来。”袁有望于2019年开始筹划建黄庄子村史馆,带领村民行动起来,为村史馆添砖加瓦,让人们铭记历史。

红色宣讲展初心,爱国主义放光芒。河北省劳动模范、廊坊市优秀共产党员、廊坊市最美退役军人……集诸多荣誉于一身的廊坊市老班长红色宣讲团团长柳宝平退休后,积极发挥退役军人和老党员的余热,持续深入学习党史和军史知识,结合自身战斗经历和多年来沉淀的人生领悟,开展“六进”红色宣讲活动,先后到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廊坊销售分公司、廊坊开发区东方大学城、消防救援大队、新安里社区等40多个机关、企业和社区村街,开展“老班长红色主题宣讲”活动60余场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反响异常热烈。

作为廊坊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廊坊市烈士陵园深化“陵园+学校”合作模式,通过“英烈事迹进校园”“红小宣培训”等项目,积极助力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成长血脉,将革命薪火深深植入孩子的心田。

立足平凡岗位 凝聚奋进力量

2月26日,在我市“文化润廊 百姓故事”——家门口的协同发展故事专题宣讲活动现场,6名来自基层一线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宣讲员,围绕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非遗传承等内容,讲述了我市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在对接服务国家战略、国家大事中加快发展的故事。

“甜城社区与北京隔河相望,通勤人员占社区总人数的40%左右,做好通勤人员服务是社区面临的一大难题。我们通过建强社区治理网格体系,开展‘一专多能、通接通办’服务模式,构建了和谐、安全、幸福的社区环境,以社区治理的‘小齿轮’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引擎’。”三河市燕顺路街道甜城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栾兰表示,如今,甜城社区已成为京津通勤人员的幸福之家。

在日夜坚守中春风化雨,在不舍寸功中静待花开,在平凡岗位上奋斗出彩。

3月4日,在我市“文化润廊 百姓故事”——岗位学雷锋故事专题宣讲活动现场,廊坊市公安局安次分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周友江用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为大家讲述了他怀揣梦想,视人民为亲人,日夜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守护一方平安的动人故事。

在巡特警岗位上,面对新型犯罪手段,周友江主动向无人机专业人士拜师学艺,带领团队3个月走遍辖区大街小巷,打造了“地空网视、四色管理”多维巡控新模式,使警情规范处置率、快速反应达标率均达100%,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党员干部在推进公安系统高质量发展中的新作为、新担当。

25年为离散流浪人员撑起“安全伞”的齐力民、养殖户随叫随到的最美牧技员何更田、让科技成果在田间生根发芽的李凤芹……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引领广大干部职工深入思考、勇于担当,凝聚起乘着时代大潮奋楫前行的强大合力。

孝老爱亲 弘扬传统美德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家庭美满幸福、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

13年间,安次区文苑社区工作人员李月莲,除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外,下班后仍需忙忙碌碌。她的父亲曾生病卧床13年,这期间,她每天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给父亲翻身、擦洗身体,然后洗菜、做饭,照顾父亲、孩子吃饭,饭后还要推着父亲出去走走。

凡人微光,星火成炬。平凡人的故事,往往带给我们更多感动。

在大厂和谐家园小区,居民经常看到一位推着老人散步的好儿媳,她就是大厂城区第二小学教师刘相敏。几年来,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给行动不便的公公倒水、喂药、做饭。下班后不管多累,她都会用轮椅推着公公到小区、公园里遛弯,让他保持愉快的心情,用实际行动默默讲述着动人的孝老爱亲故事。

为弘扬“孝老、敬老、爱老”传统美德,文安县李各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已连续举办六届孝老爱亲饺子宴活动,全村200余名老人欢聚一堂,其乐融融,话家常、看演出、吃饺子。

村里还特邀文安县医院大夫为老人们义诊,邀请理发店工作人员为老人理发。村民还自发为老人带来精彩的锣鼓、歌曲、健身操等表演。村党支部按惯例为村里评选出的“最美儿媳”颁奖,获奖代表分享家庭相处之道和感人事迹。

在爱与被爱中,生活教会了我们坚韧与坚持,也诠释了孝老爱亲的意义。近年来,廊坊市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宣传孝善美德,我们身边涌现出诸多孝老爱亲先进模范,他们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爱护子女,关爱亲人,为时代发展注入满满正能量。

投身志愿服务 践行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融入血脉的坚守。2017年,翟雪峰利用工作之余,自发创建了民间志愿服务组织“廊坊爱心公社”。8年来,他带领组织成员助学扶贫、敬老助残,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环卫工人,参与司法救助与社区矫正,情系红色老区,多次驰援灾区,助力乡村振兴、文明城市创建,播撒爱心的脚步遍布志愿服务的各个领域。

退伍不褪色、为社会做贡献的冯仁铎,用专业拥抱公益、用善举诠释担当的赵海峰,情系远山、助学圆梦的王龙……一件件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凡人善举,为社会汇聚起更多向上向善的力量。廊坊市大力传承弘扬雷锋精神,广泛开展分众化、常态化、多样化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让关爱更有温度,让服务更有深度,推动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模范就是一座丰碑。漫步在廊坊的大街小巷,绿树成荫,楷模的故事犹如春风化雨,正潜移默化地引领向善向美的道德力量蓬勃生长。让我们共同凝聚起崇德向善的磅礴力量,以奋斗之姿,赴时代新程。


上一篇:好好学习丨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谈读书
下一篇:《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快建设文化强国》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