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
本报记者 潘文静 冯阳
京津冀是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京津冀协同发展走过十年,蝶变的精彩在燕赵大地不断延展。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时强调,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中彰显新担当。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河北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努力为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作出河北贡献。
■ 牢牢牵住“牛鼻子”
10月14日,好消息传来: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正式迁驻雄安新区。
中国星网这家率先注册落户雄安新区的中央企业,在未来之城开启了新的逐梦星空之旅,也带动多家卫星互联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创新平台奔赴雄安。
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雄安新区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区域。
目前,除中国星网外,华能总部、中化总部主体结构封顶,中矿总部、4所疏解高校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雄安院区加快建设,央企在雄安新区设立各类机构近300家。
疏解,要将北京的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进行优化配置,从而成为协同发展新的动力源。
承接,河北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形成新增长极。
京津冀“大冰箱”再扩容。6月4日,总投资10.08亿元的首衡智慧冷链二期项目在高碑店市开工建设。项目完工后,首衡高碑店市场的冷链食品存储能力将提高至50万吨,提升京津冀地区的食品保障能力。
快递龙头企业再加码。10月12日,圆通速递北方总部基地二期项目在永清县正式投运。包括“三通一达”在内的八家快递龙头企业的北方总部或区域分拨中心齐聚廊坊,环京快递服务圈作用凸显。
承接疏解的过程也是增强后劲的过程。河北去年以来引进在京央企二、三级子公司实现历史性突破,既带动了产业,又增加了就业。
在疏解与承接中,需要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不断破除制约协同发展的行政壁垒和机制体制障碍。
今年5月11日至12日,2024年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在天津举行,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论述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共谋深入推进协同发展良策。
自去年三地党政主要领导协商机制建立以来,“要事有统筹、任务有督办、落实有专班”的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从决策到落实的完整体系。
同向发力、握指成拳,京津冀发展的“势能之差”变为“动能之和”,转化成上扬的经济数据。
今年上半年,京津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492亿元,北京、天津和河北分别为21791亿元、8191亿元和2151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分别增长5.4%、4.9%和5.0%。
■ 重点领域持续突破
11月10日,中国科学院雄安创新研究院“伏羲农场”数据指挥中心大屏上,20多公里外的农田土壤关键数据一目了然。收集这些信息的“神器”,正是在2024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系列大赛中获奖的产品——土壤养分伽马能谱分析仪。
以雄安为“原点”,场景汇获奖产品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大。“北斗+室分”地下定位导航系统在雄安150万平方米地下空间完成部署,“伏羲农场”等智慧农业技术成果在邯郸、沧州落地,服务机器人、近零碳办公园区和绿色校园、智能网联充电等场景正以项目形式在全省落地。
协同创新,催生河北发展“新”力量。
打破“蛙跳”现象,河北努力畅通“京津研发、河北转化”通道,推动产业体系嵌入京津创新体系。今年上半年,我省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371.2亿元,同比增长52.6%。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聚焦交通、生态、产业等重点领域,三地携手持续发力突破。
“厂通路这回真变成了畅通路!”9月29日12时,家住大厂回族自治县的张媛媛乘坐的车辆第一个驶上刚通车的厂通路潮白河大桥,向河对岸的北京市通州区奔去。
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和先行领域。如今,京津雄核心区半小时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加速形成,推动资源要素高效流动。
山同脉,水同源,地相连。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的不仅是交通的便利,还有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成效。
白洋淀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野生鸟类达286种,较新区设立前增加了80种,“鸟中大熊猫”青头潜鸭连续三年被观测到育雏。
今年上半年,潮河、白河、沙河、黎河等国考出境断面优良比例保持100%。
以链为媒,京津冀三地产业协作加速深化。
从签约入驻到厂房选址再到设备安装,不过10个月时间,天津千鑫有色金属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在张家口南山汽车产业基地的一期项目便开始小批量生产。“两年时间内,预计一期项目实现年产值4亿元以上。”该公司董事长王志忠对此信心满满。
京津冀共同打造氢能、生物医药、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高端仪器设备和工业母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6条重点产业链,其中河北牵头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产业保持较快增长,链式效应进一步强化。
在全局上谋势,于关键处落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交通支撑、生态支撑、产业基础持续夯实,为区域发展带来充沛能量。
■ 协同红利惠及更多百姓
宏伟的国家战略,关联着普通人触手可及的幸福。
近日,一对年轻的夫妻隔着手术室的玻璃,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这对夫妻有一个可爱的女儿,1岁4个月大。不久前,孩子查出患有罕见的血管畸形,治疗难度很大。
孩子住进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河北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两天后,宣武医院专家曾高从北京来到石家庄为她成功做了手术。
优质医疗资源共享,让群众更有“医靠”。目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河北医院等8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落户河北。京津冀医联体增至70个,实现设区市全覆盖。今年以来,医联体共有708名京津专家来冀开展诊疗服务。
医疗改革、教育改革、公共服务改革……一项项利民之策落地开花。
近日,一节跨越京雄两地的“双师课”在雄安史家胡同小学开讲。青年教师张小涵打开智慧教育平台,通过远程连线,与身处北京史家胡同小学的资深教师龚丽合作讲课。两地学生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优质教育资源“跨省过河”。截至今年9月,246所京津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与我省370所学校开展跨省办学合作,河北高校与京津高校在学科建设、科研攻关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
这片土地上的社保服务,越来越便捷。
日前,保定市民李明峰一早坐火车到北京西站,到地铁进站口时刷了一下社保卡,坐上了北京地铁。到了北京城市图书馆,他又通过刷社保卡,顺利借到了图书。
李明峰手中的社保卡,就是实现京津冀三地跨省通用、一卡多用的第三代社会保障卡。不论是乘坐公共交通、旅游观光,还是就医购药、文化体验,持卡人都可以享受“同城待遇”。
这片土地上的人文关怀,越来越温暖。
“住在这里感觉像在家里一样,我非常享受这样的养老生活。”北京老人滕秀明,到位于廊坊的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养老后,经常参加文娱活动,认识了很多同龄朋友,日子过得充实多彩。
“医”路畅通,为许多在河北养老的京津老人解决了后顾之忧。目前,京津冀区域内所有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实现三地互认。河北与京津同级别医院实现住院医保报销同标准、同待遇。
政策给力、供给多元、服务优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京津老人到河北养老。来自省民政厅的数据显示,目前京津到河北康养的老年人已超过16.7万人。
十年多来,与协同发展相伴而生的是人民群众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接续奋斗,一个发展更协调、动力更澎湃、民心更凝聚的京津冀正在拔节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