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回顾
专家解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自信”有何深意?

  新华社北京7月2日电(记者朱基钗、姜潇、刘奕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化自信,有何深意?新华社记者第一时间采访相关专家进行解读。

  文化与道路命运息息相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并提,显示了习总书记对文化自信的高度重视,也表明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更趋成熟,给我们的自信提供了坚实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白烨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结果,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结晶。

  中国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尹韵公表示,文化与道路命运息息相关。近代以来,多少民族精英、仁人志士为了救亡图存引进了多少思想理论,直到最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我们讲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在于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这个中国具体实际就包括了与中国文化的结合,才能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和生命力。”尹韵公说。

  文化来自历史面向未来

  中国有五千年悠久历史,中华文明是人类四大文明中唯一赓续不绝,没有中断过的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认为,习总书记讲话在已有“三个自信”基础上增加第四个自信即文化自信,意味着将我们民族的生活价值系统及其表达形式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层面,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正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滋养,获得活的灵魂。

  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认为,“四个自信”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把我们党对文化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正如总书记所说,文化自信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因此,我们的自信不仅具有传统的和历史的根基,更是面向时代面向未来的。”

  文化彰显民族生命力

  习近平指出:“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文化作为一种基因、血脉和传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渗透到人的活动的方方面面,也渗透到道路、理论和制度中,影响更广泛深远。”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兼哲学部主任韩庆祥认为。

  “文化是一个国家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文化自信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表示,将文化自信与“三个自信”上升到同一个高度,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文化自主和文化自觉。

  “一个民族的文化力强盛,这个民族的生命力就强盛。”尹韵公认为,“中国方案”必须包含文化色彩和文化符号。“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不仅要靠经济实力,最终还要通过文化符号来表达,文化力量来展示。提出文化自信,实际上是中国软实力的最好注释。”


上一篇:廊坊干部群众学习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
下一篇: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