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回顾
廊坊以文明赋能城市发展

廊坊以文明赋能城市发展



驻足廊坊城市街头,感受车水马龙间的秩序井然;漫步各城区公园,徜徉于碧树红花的美不胜收;走进大街小巷,感悟崇德向善的美好氛围……在廊坊,文明既是这座城市的底色、人民群众的行为习惯,也是这座城市发展的强劲动力。

近年来,廊坊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将文明城市创建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谋划,作为推动廊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突出人民至上、对标民生账单,不断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水平。经过18年不懈努力,廊坊市于2020年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所辖大厂回族自治县、文安县入选全国文明城市(县级),同时,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级文明城市全覆盖。

自摘得“全国文明城市”奖牌后,廊坊市创城工作从“攻坚夺牌”转移到“常态长效”上,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不断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城市环境改善和市民素质提升,让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日益增强。

坚持人民至上

聚焦短板围点攻坚

廊坊市地处京津雄“黄金三角”核心区。省委明确提出,廊坊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这就对廊坊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廊坊市主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实现与京津文明同步协调发展。

近年来,廊坊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着眼于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竞争力,持续推动文明城市创建上档升级。健全领导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将市区5900多个实地点位划分为4035个网格,形成了市领导分包、层层负责的五级网格创建管理体系,确保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抓。坚持市领导现场督办、专题调度、晨巡检视等制度,建立起定期调度、督导、通报、问责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市级领导已深入一线到分包网格实地督导检查22次,推动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286个。

把创建为民、靠民、惠民贯穿全过程,廊坊市紧紧围绕社会关注的堵点难题,向广大市民群众寻策问计,让惠民举措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坚持基层党建引领社区建设,改造老旧小区374个,改造提升背街小巷100条。创新“交警+城管”联合执法模式,见缝插针施划停车位8.5万个,极大缓解了市民停车难、停车乱问题。实施“廊坊最严交规20条”,整治交通违法行为,推动100多万辆电动自行车上牌照。升级改造12个集贸市场,广泛开展文明商户创建活动,努力营造舒心放心的购物环境,切实让群众看到变化、感受到实惠。

同时,廊坊市结合举办2023年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统筹推进环境提升工作,加快实施主城区夜景照明、公益广告、停车秩序等一系列提升行动,整体优化廊坊主城区环境,塑造廊坊城市新形象。

突出价值引领

文明育人全面创建

“佩戴安全头盔对保护头部很重要”“逆行很危险”“骑车不能打电话”……今年以来,廊坊市开设纪实类新闻专栏——“创城进行时·警官说交通”,对各类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曝光、警示,引导广大市民摒弃交通陋习,安全文明出行。

“从安装电动车车牌到自觉佩戴头盔,从道路交通安全的受益者到变成宣传者,每个人都在发自内心地享受着城市文明,潜移默化地维护着城市文明。”市民徐猛笑着说出了自创城以来,自己和身边人的变化。

文明是植根于廊坊人心中的共识与行为规范。廊坊市常态化开展“廊坊有礼 文明健康”12项行动,深入推进“访千楼进万家、解民忧聚民意”活动,1万余名志愿者包联社区乡村,近万支志愿服务队覆盖城乡。深入开展“双争”活动(我是文明市民、要为城市争光,我是燕赵儿女、要为河北争气),打造18项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的主题实践活动,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和情感共鸣中提升群众的文明素养和精神境界。

与此同时,廊坊市持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学习宣传活动,17人当选全国、省道德模范,121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在窗口行业持续开展“提质提效 文明服务”创建竞赛活动,不断简化办事程序,提升机关效能,优化营商环境,为全市推进“项目建设攻坚年”行动、实现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廊坊市紧扣“和美乡村”建设主线,推进形成市县乡村联动创建格局。全市10个县(市、区)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整合资源、建强阵地,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主平台”,深化18项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广泛传播科学理论、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新风正气、服务城乡群众。深化移风易俗,全市95%的村街建立完善了“一约两会”(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每年为群众操办红白事1万余件,节约婚丧嫁娶开支200余万元,县级及以上文明村比例达74.9%、文明镇比例达100%。

完善创建机制

常态推进提质增效

文明城市创建,是一种理念、一种追求,更是一种实践、一种以人为本持之以恒提升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有效载体。

基于此,廊坊市专门调整充实了创城指挥部,下设12个分指挥部,分别由市级领导担任分指挥长,各级各部门均成立相应机构,全市形成从上到下、无缝覆盖的创建体系,一系列常态化、长效化管理措施,推动着体制创新、管理升级。

今年以来,廊坊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系列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落实创城工作;继续推行市领导现场督办、专题调度、多层沟通、晨巡检视“四项调度”制度,市级领导靠前指挥,扑下身子沉到一线,“用脚步丈量每条街巷”,推动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国勇多次对创城工作进行指示批示,强调要建立文明城市网格化管理,以实地点位为基础,将整体创建任务划分成若干网格,不断提高文明城市创建水平。

市委副书记张海川对文明城市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多次专题调度;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熊厚多次对文明城市创建进行督导检查;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宋立功深入分包网格进行暗访检查;市委常委、秘书长张平深入安次区对交通秩序、市容环境等进行现场督办……高点起步、高位推动,树立答卷意识,优化顶层设计,体现出市委、市政府做好创城工作的魄力和决心。

廊坊市制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日常工作考核办法》《责任追究办法》,将重点创建任务纳入市纪委监委监督范围。出台《廊坊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254个部门3200余名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下沉创建一线,维护停车秩序、交通秩序、市容环境。健全媒体监督机制,在报纸、电视台开设“曝光台”,先后就环境治理、文明旅游、文明餐桌等曝光各类反面典型500多次。开通创城热线,接受市民举报,监督解决市容环境、社区管理等问题1000多个,群众对创城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人人参与创城,人人都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文明创建是一场没有尽头的“幸福接力”,更是廊坊市“苦练内功”,努力填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答卷的“赶考行”。廊坊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曾经的“堵点痛点”正在变成人民群众的“幸福支点”,创城重点任务清单变成了市民的“幸福账单”,奋力谱写新时代文明城市创建新篇章。

本报记者: 陈正)

上一篇:廊坊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召开
下一篇: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推出“人才九条”的实践与启示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