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洋洋)“放眼皆葱翠,满目尽芳菲。”漫步廊坊,阳光和煦,清风醉人,所有风景皆成诗入画:微风携着清新的空气迎面而来,路两边、公园内花红柳绿、姹紫嫣红,湖水波光粼粼、霞光潋滟,湖中划船的游人与景物、花团倒影交相辉映……如此舒适惬意的环境是廊坊建设花园城市的一个缩影。
建设花园城市的核心在“人”,也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造人人向往的宜居环境。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全覆盖、无死角、立体化打造花园城市,让绿色成为“发展底色”,让百姓共享“绿色福利”,构筑了自然和谐的园林生态体系。而今,廊坊花园城市之梦,正在一天天绽放,一天天变成现实。
4月19日,记者刚走进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院(以下简称“物化探所”),就被眼前正值盛花期的红色碧桃所吸引,一朵朵小花竞相吐艳,如霞似锦;不远处,700棵树状月季围成的景观造型高低错落,层次分明。沿着院内园中小路往前走,白紫相间的二月兰随风摇曳,清香阵阵;曲折的甬路两侧,樱花、海棠,红的、粉的……各种漂亮的花朵开得正艳,令人倍感惬意,吸引众多居民前来游玩休憩。
“这里有花草、步道、健身器材、休闲座椅,眼睛所到之处充满美丽和谐,茶余饭后就喜欢到这转转。”在园中散步的居民吕国华说。吕国华今年78岁,是物化探所一名退休职工,居住在物化探所的生活区。
把家园打造成花园是物化探所努力的目标。一直以来,该所把创建园林式单位作为安居乐业的突破口来抓,于2019年再次被评为省级园林式单位。“每年投资30余万元用于绿化增植和养护,今年我们又补种了碧桃、紫荆、海棠、玉兰等植物,为院内增添色彩,满足居民视觉体验。”物化探所绿化部经理宋立强表示。
“绿”要贴近市民,更要服务百姓。2000年以前,我市便积极开展创建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活动,推进绿化进小区、进单位,努力实现庭院绿化、小区绿化与公共绿化、街巷绿化齐头并进,让市民“开门见绿,推窗见景”,改善市民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涌现出省级园林式居住小区65个,市级126个;省级园林式单位76个,市级139个。”市园林局办公室主任刘悦介绍。生产、生活、生态三者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给群众带来了幸福感。
浓密的树木、整洁的草坪、粉红的樱花……走进园林式单位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清幽安静,绿意盎然。学院绿化面积近30万平方米,绿化率达到63.34%,西校区在1997年被评定为省级园林式单位,东校区2017年获得市级园林式单位称号。
“校区内的园林景观建设更加注重人文思想,栽植了国槐、银杏、法桐、白蜡、梓树、杜仲、柳树、刺槐等树种。”学院后勤管理处副处长韩金亮表示,除了常绿树种,还特别加种了果树和赏花树,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花果交替,倾力打造优美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和教职工在校园中感受自然、亲近自然。
傍晚时分,落日的余晖与城市楼群构成一幅美丽画卷。漫步在园林式居住小区上善颐园,那种花木繁茂、曲径通幽、清爽怡人的自然美景,让人仿佛走进了公园。“我们将‘养·生·家’的理念引入小区,在有限的园林空间中提倡七修养生新态度,让市民真正慢下脚步、静下心来,亲近自然,享受生活,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廊坊新奥房地产园林经理张洪波表示。
“市民对于园林绿化的感受,都来自于他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刘悦介绍,近年来,我市注重以人为本、亲民绿化,在做好大型公园游园和道路绿化提升工作基础上,把广场、停车场、单位庭院、居民社区等作为主战场,栽种冠大荫浓的常绿大乔木、形式多样的花灌木和色彩鲜艳的赏花树,让市民接近绿色、走进花海。
相比廊坊城区的美,广袤乡村美景则别有一番韵味。
去年以来,围绕“全域覆盖、连片示范、提升水平、打造精品”的思路,我市大力实施10个专项行动,集中打好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整治提升4大战役,以高质量人居环境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自4月1日起,全面启动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月活动,重点实施村庄清洁行动,持续提升村庄的净化、绿化、美化水平。”市委农办秘书科科长王树超介绍。
一方小院,院内繁花似锦、花开满墙,一片温馨景象……这是我市连续多年开展的“美丽庭院”创建工作收获的美丽画卷。围绕市委、市政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总体部署,市妇联采取观摩拉练、摄影大赛、擂台赛、优秀庭院展播、十佳百优庭院评选等形式,创造性开展“美丽庭院”创建行动,把绿意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截至目前,全市“美丽庭院”已达到578853户。
“抬头见绿,出门有花。我所住的城市,越来越像一个大花园了。”如今的廊坊,花园城市大框架正在徐徐拉开,人居环境更加和谐,市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