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回顾
特稿|2018年廊坊发展成果重大主题集中报道

脱贫攻坚脚步稳 凝心聚力奔富路

——2018年廊坊发展成果重大主题集中报道·脱贫攻坚篇

       本报记者 刘磊 刘元琨 通讯员 田雨

      “我腿脚不利索,原来只能靠政府救济生活,从没想到,有一天咱也能自食其力!”9月27日,在安次区杨税务乡朱村,农民朱文志一边赶着鹅吃草,一边算着今年的收入:一只成年公鹅能卖七八十元,一枚鹅蛋能卖四五元,今年又有五千多元收入。

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被确定为贫困户的朱文志,每年能免费领到100只雏鹅,让他一家受益的正是我市针对农村贫困残疾人实施的“精准帮扶鹅富千家”工程……

这只是我市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

针对我市没有贫困县、贫困村,只有贫困人口的现状,通过建档立卡“回头看”确定的2304户贫困户、6113名贫困人口如何实现脱贫摘帽,成为了市委、市政府急需破解的一道难题。

责任扛在肩 机制全覆盖 吹响冲锋号角

“聚焦脱贫目标,精准发力施策,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效,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4月13日,全市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领导小组2018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吹响了2018年脱贫攻坚冲锋号。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扶贫脱贫工作各项决策部署,始终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全市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不遗余力,全力推进。全市上下对脱贫攻坚的认识持续提升,工作基础逐步夯实,精准程度明显提高,问题整改基本到位,体制机制日益完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我市用非常之力,全力推进。2018年,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市政府党组会20余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4次。建立每周调度制度,由市领导主持会议,对县(市、区)扶贫工作实行“每周一调度”,压紧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确保工作稳步推进、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落实四套班子成员包联制度。市委常委每人分包一个县(市、区),32名市级领导全部包联贫困户,要求各县(市、区)参照执行。开展了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要求县委书记要遍访辖区内贫困户较多的村,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要遍访贫困户。市与县、县与乡、乡与村逐级签订脱贫责任书,层层传导压力、倒逼责任落实,确保圆满完成今年全市脱贫4000人的目标任务。

我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坚决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关于坚决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实施细则》《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不断明确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工作职责,指导全市脱贫攻坚工作。

在全市范围开展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再回头看”工作。严格按照省级贫困户识别、退出标准及程序,进一步深化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再回头看”活动,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全面排查、识别甄别,以彻底解决漏评、错评问题,努力实现精准识别“零误差”。

全面及时掌握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实施常态督导机制。制发了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督查实施方案,同时,围绕我市2018年贫困户脱贫退出和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从9月6日开始对各县(市、区)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常态化督导检查。对于各级巡视、考核、检查、调研、审计、暗访等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自查整改,增质提效。

创新性变革 “造血”式扶贫 苦下“绣花”功夫

养鹅、养兔、扎花、风筝加工、核雕、就近打工……近年来,廊坊各地因地制宜开发扶贫岗位,一批残疾贫困户找到挣钱门路,逐渐摆脱贫困,探索出一条在非贫困地区对贫困人口实施精准帮扶的“真扶贫、真脱贫、脱真贫”有效路子。

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基础上,结合全市脱贫攻坚实际,制定完善市级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因人因地因贫施策,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开展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六大专项行动。

大力开展健康脱贫行动。针对因病致贫占比大的实际,多措并举,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线”,实现了“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报销结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有效开展大病集中救治工作,并研究制定 “六个一”工程特色自选动作。

大力开展助残脱贫行动。针对贫困残疾人家庭实际,市残联在全市启动建档立卡残疾人家庭产业帮扶等十项帮扶行动。 现已帮扶328户残疾人贫困户开展种植、养殖项目;对235名有培训意愿的贫困残疾人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推荐和安置贫困残疾人就业67人……全市各级残联累计为贫困残疾人提供各类帮扶3000多人次,各项帮扶行动残疾人需求满足率均达到90%以上。

大力开展教育脱贫行动。市教育局梳理省级教育扶贫政策12项,制定了《廊坊市教育局关于做好普通高中学生资助工作的通知》等市级文件5个,对贫困学生严格落实“免学费、免住宿费、免教科书费,享受国家助学金”等“三免一助”政策。目前,各学段学生资助正在安排落实,确保9月底域内建档立卡学生资助到位,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学生。

大力开展危房改造脱贫行动。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状况进行细致核查、危险等级认定,有争议的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评定。截至目前,住房安全有保障工作工程竣工率、验收率、安全入住率以及资金拨付率均已达到100%,提前2年完成省确定的任务目标。

大力开展社保兜底脱贫行动。市民政局梳理省级政策文件3个,相继出台《关于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等4个市级文件,及时针对贫困户开展排查认定工作,做到精准核查、精准认定。此外,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低保特困城乡统筹一体化,全市低保平均标准达到每人每年8208元,特困人员每人每年11520元,两项标准在全省名列前茅。

大力开展产业就业帮扶脱贫行动。印发《关于开展产业扶贫、就业脱贫攻坚行动的实施方案》等5个文件,为产业就业帮扶工作提供政策支撑。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扶持发展种植养殖业、家庭手工业等项目;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推行财政扶贫资金入股实施“保底+分红”的方式,确保其实现稳定增收。不断完善充实项目库,目前,入库项目达到47个,总投资2161.5万元。

此外,我市还开展了金融扶贫工作,采取金融+产业脱贫、金融+创业脱贫等“金融+”扶贫方式,着力构建政、银、保、户联动扶贫机制,创新金融产品服务,为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期精准脱贫提供有力支撑。

构建新机制 提升新效能 “突围”脱贫攻坚

“身居冰窟心不冷,冰天雪地身不寒。有党为我送温暖,身心暖如六月天……全家老少感谢党,感谢党恩赞赞赞!”近日,安次区葛渔城镇辛庄子村贫困户王金利一家,在扶贫干部的帮扶下,落实住房保障,搬进了租住新房,王金利为此作诗一首表达感激。

目前脱贫,并不意味着帮扶的结束。我市始终把脱贫攻坚置于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明确了脱贫攻坚工作任务书、作战图和时间表,集中精力谋划部署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在重点环节持续强化,多措并举防止返贫。

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精准扶贫档案材料归档的通知》《关于规范<扶贫手册>发放填写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各类文件、名册、照片等材料收集、整理、归档要求。在全市范围开展扶贫脱贫基层基础工作规范提升专项行动,加强和规范精准扶贫档案归档工作,确保工作规范开展,过程留痕。

制发《关于深化脱贫攻坚宣传报道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宣传重点,营造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舆论氛围,深入发掘成效显著的先进集体,成绩突出、群众认可、社会公认的先进个人,为我市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舆论支持。

研究出台《廊坊市对口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在财政支持保障基础上,立足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受援县市场发展、产业结构、项目需求等实际情况,加强产业创新引导,围绕生态建设、休闲观光、基础设施等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做好帮扶工作。

举办市县两级“擂台赛”,助力扶贫脱贫工作深入开展。市级擂台赛聚焦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先进经验做法,经过多轮评选,选出三河市段甲岭镇、安次区仇庄乡、文安县兴隆宫镇、大城县南赵扶镇和三河、安次两位帮扶责任人作为正面典型,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面貌。

出台廊坊市《关于建立精准防贫机制的实施意见》,在确保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的同时,对存在返贫风险和致贫风险的重点群体,分类制定精准防贫办法,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截至目前,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100%,199个定点医疗机构全部落实了先诊疗后付费制度;为1135名贫困残疾人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覆盖率达到92%;2017-2018学年,共资助各学段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079名,实现了100%覆盖;住房安全有保障工作工程竣工率、验收率、安全入住率以及资金拨付率均已达到100%;无劳动能力或丧失劳动能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共计648户,1032人。其中,已兜底扶贫614户,958人;16至65周岁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通过鼓励企业吸纳、积极开发扶贫专岗安置、鼓励灵活就业等多渠道开展工作,截至目前,已实现就业1220人,就业率达100%。

一组组数据,凝聚着全市上下奋发进取、务实苦干、决战脱贫的共识和力量。从“输血救助”到“造血共赢” , 从“精准扶贫”到“创新机制”,扶贫开发路上“廊坊脚步”铿锵有力,但脱贫攻坚仍然任重道远。眼下,全市上下正凝心聚力,朝着美好明天阔步前进,精准扶贫的种子正在廊坊这片土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

养老保险惠民生 织就百姓幸福网

——2018廊坊发展成果重大主题集中报道·养老保险篇

       从乍暖还寒的初春,到流金砾石的盛夏,再到硕果累累的金秋,今年我市养老保险工作开展得热火朝天,捷报频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在全省率先开展社会化征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14年连续上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更上层楼”......所有的改变,都是为了让广大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使群众的生活得到持续改善,让群众的幸福指数显著提高。

城乡居保在全省率先开展社会化征缴

“真方便,在家里用手机就可以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了,一共用了不到一分钟,再也不用去排队啦!”5月10日,大厂回族自治县邵府镇岗子屯村尹淑艳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指导下,顺利完成全家人本年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

今年,我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在全省率先开展社会化征缴工作。扎实推进“互联网+人社”建设,实现 “钱在银行走、信息存系统、数据网上传”的新型经办服务模式,有效提升经办服务水平,实现手工操作向信息化管理转变,满足了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完成保险缴费的需求。

在互联网的滚滚洪流中,顺势而为者赢得未来,创新的步伐永不停息。

摇摇头、眨眨眼、读读数字……简单的操作即可完成养老金领取“刷脸”认证,这是我市人社部门的创新之举。无论待遇领取人员身在何处,都可“刷脸”完成认证,解决长期以来待遇领取人员只能到指定地点或机构认证的问题,同时还可以更进一步规范城乡居保经办工作,更有效地遏制冒领城乡居保养老金情况和欺诈行为,确保社保基金安全。

目前,我市已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城乡居保待遇领取人员生物识别认证。

自今年1月1日起,我市还为每位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每月增加18元基础养老金,提标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月最低标准达到118元,共有63.28万名符合领取待遇条件的城乡居民享受到这一惠民政策,为城乡居民的幸福生活增添更加“给力”的筹码。

城乡居民保险基金是城乡居民的“养命钱”,基金安全问题一直是头等大事。一直以来,我市在扎实推进城乡居保基金精算管理上下足了功夫。

今年以来,我市以“社会保险基金风险防控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全面排查城乡居保基金风险隐患,对各县(市、区)城乡居保工作加强指导,敦促各级城乡居保经办机构规范业务流程,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基金稽核制度,对基金募集、预算、拨付、发放进行实时监控和定期检查,确保全市城乡居保基金安全运行。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14连调”

“一荤两素一汤,有带鱼、炒萝卜丝、大白菜......家里的饮食标准越来越高,也越来越讲究品质了。”前些年从企业退休的张奶奶吃完饭,慢慢悠悠来到社区阅览室看书。

用张奶奶的话说,政府每年都给企业退休人员涨工资,现在的退休金已经比刚退休时翻了一倍了。

张奶奶的幸福晚年,得益于我市在养老保险这个基本民生保障领域的大手笔投入。

民生投入大,与之相对应的,是群众享受到的实惠更多了。今年1月1日起,我市为2017年12月31日前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业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人均月增134.12元,增幅5.67 %,涉及9.41万人。

此次调整,是2005年以来我市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第14次调整,目前全市19.87亿元养老金已全部按时足额发放到位。

社会保障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更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

今年以来,我市在原有成绩的基础上,全力以赴加强社会保障,不断提高社保普惠面。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费扩面征缴和确保养老金发放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的重要考核指标体系,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养老保险政策不断加厚加密,就是致力于给百姓一个不渗不漏的“屋顶”。

我市还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宗旨,进一步强化扩面征缴,确保待遇支付,全力提升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能力。

今年以来,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82.69万人,新增扩面人数3.6万人。

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更上层楼”

今年以来,我市以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为中心,不断强化工作举措,健全规章制度,完善业务流程,狠抓工作落实,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2017年,省人社厅统一开发了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业务系统,市本级及所辖11个县(市、区)全面启动新制度核心业务。截至目前,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9.6万人,其中,在职职工14.1万人,离退休人员5.5万人。基金清算工作已基本完成,全市2548个机关事业单位已完成清算2523个,完成率达99%,全省排名第一。此项工作的顺利完成,为及时调整财政预算,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奠定了基础。

同时,利用网络、微信等宣传媒介,对我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及取得的成效进行宣传,正确解读政策,让广大参保单位和参保职工充分理解政策,支持改革。通过建立业务指导QQ、微信工作群等网上工作平台,全天候在线解答各参保单位在清算改革准备阶段的各类问题,指导我市各参保单位严格按照清算规程,在规定时间内全面完成清算工作。

市人社局还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征缴规则、流程和业务系统进行了逐步优化完善,运用“互联网+人社”平台力求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全市参保单位直接通过线上办理各项业务。

每一组数字都体现着温情,每一项政策都表达出关切,每一次改革都渗透着希望。

下一步,我市还将不断完善社会保险政策,不断提高养老保险待遇标准。不断加大基金征缴力度,巩固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对县级经办机构的管理、调度和督查,全面提高工作质量。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经办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互联网对社保及人社各项业务工作的引领促进作用,推进社保线上办理,力争在一些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走廊明珠奏妙曲  蓝天白云映家园

2018廊坊发展成果重大主题集中报道·环境治理篇

       本报记者 陈正 本报通讯员 樊博 卢艳丽
       秋日的早晨漫步廊坊,处处生机盎然,丰收的果实在绿意衬托下十分诱人。尤其让人开心的是,蓝天白云已成常态,人们用笑声诠释着美好环境带来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廊坊拱卫京津,接壤雄安,是全国距首都天安门广场最近的地级市,也是京津冀治霾战场“1+2”核心城市、“2+26”重点城市。特殊的区位、特殊的要求,决定了廊坊在治理大气污染上必须承担更加特殊的政治责任和使命。

2013年以来,特别是2016年以来,廊坊坚持把对着任务定措施、盯着问题抓整改、瞄准问题抓落实,作为持续传导治霾压力、持续增强治霾动力、持续激发治霾活力的重要工作,作为坚定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省委、省政府要廊坊当好首都生态护城河、排头兵要求的有力抓手,借势发力,以披坚执锐的决心和干劲,依法落实责任、依法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依法向污染宣战,向不落实、难落实宣战,治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继2016年在全省第一个退出全国74个重点监测城市倒排前十之后,我市又取得了2017年持续退十、秋冬防攻坚作战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传输通道城市综合考核优秀城市第一名和2018年上半年在全国169个排名城市倒排第51位的优异战果。

向依法依规制定和落实各项治霾措施要蓝天,向严肃整改治霾不力问题要蓝天,是坚决打好、打赢大气污染攻坚战的重要工作手段。几年来,市委、市政府不断提高政治站位,通过围绕压减产能、散煤治理、燃煤锅炉治理、工业污染源治理、扬尘综合治理和环境监管等治霾重点工作任务落实,严肃认真制定相关保障措施,并一以贯之狠抓落实,织密扎紧制度笼子,不断加大追责问责力度,有力解决了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领导重视不够、目标责任不清、整改落实不力、监管措施不严和完不成工作任务等关键问题,推促各地各部门强化责任担当,确保省委、省政府关于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各项决策部署和制定的各项举措得到有效落实,实现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工作目标。

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铁腕治霾传导压力

为依法持续传导治霾压力,市委、市政府坚持每年依照“一法一条例”和上级要求制定年度大气污染防治作战计划,每年修订县(市、区)、乡镇和市直部门空气质量考核奖惩办法,持续抓好重点工作保障措施落实;党政主要领导始终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抓在手上,在中央和省环保督查的关键年度、关键阶段,坚持每周组织召开大气污染防治挂图作战会议,解决存在问题、每天利用微信群发布整改问题,实时调度;市政府明确各位副市长管行业必须管环保,必须带头抓住问题整改。通过上述系列举措,引领全市上下形成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一把手抓一把手,一级带着一级干和部门协同、全民动员向不落实宣战的良好氛围。

用专家引路、精准防控、科学治霾,有效解决现实问题

为依法、科学、精准解决和防范治霾不力问题发生,廊坊与国家千人计划PM2.5防治专家小组签定框架协议,持续开展联合治霾、深度治霾合作。请治霾专家驻市指导,请院士下乡坐诊把脉,建立多功能的廊坊市空气质量智能管控平台和廊坊市智慧环境生态产业研究院,为标本兼治、科学有效解决治霾不力问题提供持续智库服务。

与此同时,市政府不断加大人技联防资金投入,市主城区117个建设工地全部安装扬尘在线和视频监控系统、全市涉农区域全部安装红外视频监控系统,全市90个乡镇全部建立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与国省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联网运行,形成覆盖全市的联防联控在线监测治理体系。

用服从大局、挺身担当、协同治霾,集中解决重点问题

深入清理、认真整改,彻底解决去产能、促转型、治理“散乱污”等工作中存在的治霾不力问题,廊坊有3块难啃的硬骨头:一是钢厂去产能;二是传统产业聚集区去污升级;三是建无煤区。

廊坊共有4家钢厂,2017年,国家部委和省委、省政府对廊坊提出到2019年成为“无钢市”的要求。廊坊市主动服从大局,主动自我加压、不讲条件、不计代价,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政策支持”的模式,成功引入战略投资者,创造性地运用市场化去产能新思路,于2017年4月和8月安全、平稳、提前实现了霸州市新利钢铁有限公司和前进钢铁有限公司两家钢厂产能整体退出的目标任务,两家钢厂共退出炼钢产能914万吨。今年底前,位于安次区境内的洸远钢铁有限公司也将实现全面停产。

聚集在民间乡下的传统产业区,是廊坊市治霾战场的一大心头之患,也是容易产生各种治霾不力问题的温床。其中文安县的人造板产业,是“散乱污”企业最为集中的地方,共有7000多家大大小小的企业、摊点,主要分布在左各庄、滩里和大柳河三个乡镇。每天进进出出运送燃煤、木料、板材的重型柴油车和冒黑烟的小型机动车不下5万辆;每天扒皮子、粉木料、劈板材的5000多家原料企业,持续不断地向空中排放粉尘;2000多家人造板生产企业,使用上千台燃煤锅炉,每年消耗燃煤上百万吨。因此,这里的大气污染十分严重。过去由于法规缺失,问责偏软,污染治理难以开展。

2016年“一法一条例”正式颁布实施后,文安县传统产业聚集区的去污升级工作列入了市委、市政府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作战任务图、时间表。在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和约谈问责的强势压力下,市县乡三级主官挂帅、借势而为、树标立杆,以壮士断腕、吹糠见米的勇气,强力为产业转型升级铺路搭桥,依法取缔治理无望的各类“散乱污”企业和摊点6800多家,破坏性拆除燃煤锅炉1529台,全年削减燃煤上百万吨,减排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6500多吨、粉尘1600多吨。整治后,文安县的空气质量发生了巨变。

燃煤污染是廊坊的“黑老大”,也是上级督查、检查发现治霾不力问题最多的一个方面。2015年前,全市共有90多万户居民燃烧散煤。2016年以来,通过广泛动员、周密部署,在全市域展开了全民参战的“无煤区”建设。仅2017年一年,就通过使用国省市县4级专项投资60亿元并撬动社会资金80亿元,成功完成69.4万户“气代煤”、“电代煤”工程,基本实现禁煤区散煤清零。长期困扰廊坊的燃煤污染问题得到根本治理,仅此一项就减少燃煤200多万吨。与此同时,2016年以来,廊坊市还通过制定有力措施,压实部门责任,强力取缔整治“散乱污”企业13500余家、强力取缔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9285台、强力征迁拆除30个长期使用燃煤的城中村、强力实施重污染车辆绕城行驶、强力淘汰4200余辆老旧车辆、强力实施市主城区加油站和全市VOCs排放企业夏季高温时段错峰生产、强力实施市主城区烟花爆竹禁放和祭祀用品禁烧、强力实施热电联产工程,实现工程削减燃煤500多万吨,为长久实现空气质量一年比一年好的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用问题导向、民生导向,强化执法问责,巩固治霾战果

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央和省环保督查交办问题的整改工作,对原环保部强化督查交办的23批282个问题,做到了对每一个问题都依法核实、依法查处、依法追责、依法责令整改到位并在媒体公开曝光。与此同时,全市还依法强力开展“利剑斩污”专项行动。2017年以来,全市环保系统立案处罚2151件,处罚到位金额7784万元,查封扣押98件,移送案件177起。2016年以来,全市因环境问题问责领导干部68人,直接追责351人。为畅通群众对环境问题的信访举报渠道,市环保局还建立专门的环境问题信访接待室,随时接受群众信访举报,及时回应社情民意,推进公众参与、推进问题整改,推进全民共治和源头防治不断深度开展。

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持续抓好抓实治霾不力问题整改“回头看”工作,是省委、省政府的重要部署,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崭新课题,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期盼的有效途径。我们将以更加强烈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治霾“回头看”、整改加油干的坚强决心和昂扬斗志,坚决做好整改“回头看”各个阶段工作,在省市“一问责八清理”专项办的监督、指导下,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措施,乘势而上,持续依法依规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坚决打赢未来3年蓝天保卫战,为建设幸福中国、美丽河北作出更大贡献!

 城市基础设施完善打造品质之城

——2018廊发展成果重大主题集中报道。城市建设篇5

         夏末秋初,穿梭于城区大街小巷,道路两旁绿意仍浓,整洁宽敞的城市干道、错落有致的绿化带、精巧别致的小品景观,将廊坊装扮得格外靓丽,可谓是步移景换,如诗如画。

      今年以来,我市以“经济强市、美丽廊坊”为奋斗目标,围绕“让每个城市细胞都渗透绿意”的核心理念,强势启动一批重点工程,使城区公园绿地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让市民享受发展成果,获得实在的“幸福感”。

据了解,2018年城区园林绿化计划投资7.13亿元,截至目前,12项重点工程顺利完工,已种植乔木28万株、灌木300万株,新增城市绿地83.7公顷,新建绿廊绿道8公里。

艺术大道上,主干道两旁已经种植好的树木在微风吹拂下显得更加翠绿,散发着怡人的气息……“我家就在附近,每天从这里路过都心旷神怡。”市民李爱珍告诉记者。

艺术大道提升工程是我市下大力度加强道路绿化和绿道绿廊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艺术大道景观提升工程,把书法、围棋、管道、剪纸等多种元素融入其中,乔木种植以雪松、北方栾树、国槐为主,此外还包括北美海棠等150余个植物品种,实现了“移步易景、百步现园”的效果。

西南环线是连接各开发区的重要道路,中间高标准建设10米宽景观带,道路交汇处建设标志性强的月季雕塑,形成高品质景观效果。在满足车行、人行功能前提下,道路两侧采用土地租用的形式,建设50米宽绿带,设计慢行系统,增加城市道路的延展功能,倡导绿色生活、健康环境理念,在城区外围打造闭合的绿色生态屏障。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5%。

为给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健身好场所,打造靓丽景观,我市全力推进公园游园、景观节点建设。今年在主要十字路口及重要节点新建游园6个,提升改造游园10个,对金光道、解放道、建设路等33处重要节点破硬建绿,建设精品节点景观。

5月1日,占地10.7公顷的瑞丰公园正式开园,受到市民热烈欢迎,高峰期日接待游客达3-5万人,满足了南城居民休闲游憩需求。公园整体布局为“一环、两轴、五区”,在设计理念上,将生态建设与地域文化相融合、文化传承与现代生活相交织,充分挖掘古安次文化,提炼千年传承的农耕文明。

今年我市还先后举办了第二届郁金香展和首届月季展。第二届郁金香展布展在市文化公园梦幻湖畔,占地1万平方米。展区堆砌梯田地形,铺装蜿蜒甬路,精选50个品种50余万株郁金香,按照花期、花色进行合理搭配,进行巧妙衔接,为市民打造了一场花海梯田视觉盛宴。

走进丹凤公园月季展展区,花色各异、千姿百态的月季花映入眼帘。穿行在花海中,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一步一景,月季女神石雕坐落在展区正中,栩栩如生、飘飘欲飞。

今年,我市高标准打造首届月季展,由1个主要展区、5个关键节点、4条重要道路和8个公园游园构成。主展区位于丹凤公园东南角,占地1.3万平方米,以“芳浸古道,花源中国”为主题,向市民讲述月季故事,起到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作用。种植古桩月季、树状月季、丰花月季、大花月季、藤本月季、微型及地被月季等109个品种、180万株,发挥市花优势,为城市增花添彩。

同时,为烘托节日气氛,在去年首次引入大型绿雕的成功经验基础上,选取22个重点部位,新增绿雕14组,对原有10组绿雕植物进行更新维护,突出协同发展、美丽廊坊、时代征程等主题,营造五彩缤纷、活力四射的环境氛围。


我市做实精彩“水文章”浸润百姓新生活
——2018廊坊发成果重大主题集中报道·城市建设篇

  廊坊凯发新泉水务有限公司内,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变身股股清流,不断淌入五干渠。垂钓爱好者林柏是这里的常客,下午不到一小时,他就钓上了数条小鲫鱼。“水清才能有鱼嘛,虽然鱼不大,但上钩率却很不错。”

      去年,我市启动实施廊坊凯发新泉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将出水水质提高到京B标准。生活污水经数道工序后提升回用至环城水系和国电廊坊热电厂冷却水。该项目主要处理市区铁路以南区域的生活污水,是主城区水环境治理的关键。“下月初,将提标改造老厂至京B标准。届时,两个水厂同时运行,可日处理污水11万吨,为市区环城水系提供补充水源,对于降低城市污染、改善居住环境有一定推动作用。”廊坊凯发新泉水务有限公司经理李胜利介绍。

污水处理厂建设加紧加速,城区水环境质量日益改善。今年,3座新、扩建的污水处理厂相继进水调试,市区5座污水处理厂将开足马力,一刻不停地“清洗”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可达21万吨。

着眼高质量,把握高标准,今年我市在提升水环境质量、建设水环境体系上聚焦聚力,做活精彩“水文章”,努力构建水脉畅达、通连八方的绿色生态廊道,加快打造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以水环境保护倒逼全市经济结构调整,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初秋,依八干渠新源道桥而望,渠水碧绿清澈,游步道平坦宽阔,绿化带垂柳依依,各类观赏类花木错落有致分布其中,组合成一幅动人的风景画。

“现在河水清了、空气好了,再也看不到渠里有脏物、闻不到渠水的臭味了。”家住金源小区的曲凤给感慨道。经过半年多的黑臭水体治理及生态景观修复工程项目建设,如今,八干渠不再垃圾漂浮,更无恶臭气味,呈现出水清岸绿、鱼跃人欢的景象。

八干渠是廊坊市区的一条主要排水渠道,因水量补给有限,常年处于不流动或半流动状态,河底沉积厚厚淤泥并伴有恶臭。“去年底,我市对八干渠(北凤道——光明东道)河段实施综合治理,通过河道清淤、生态修复、底泥改良、深度物化净化等一系列工程,最终还市民一方碧水。”八干渠黑臭水体治理项目现场负责人牛秉刚说。

水变清的同时,八干渠两岸的生态环境也正在发生着变化。今年,居住在金桥小区的市民董田丽和家人早晚休闲有了好去处,紧挨小区的这片环城水系景观给一家人带来不少乐趣。董田丽说:“变化蛮大的,景观也很美,在这里散步、休闲、锻炼都特别方便。说真的,我们沿岸的市民非常高兴。”

治污水、绿河岸,我市把水环境治理与百姓对生态宜居的期盼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推进城市水环境整治进度和力度,努力实现河渠环境整洁优美、水清岸绿,为广大市民打造美丽家园。“在每天安排40余人打捞漂浮物和清理两岸垃圾的基础上,定期检测八干渠水质,保证水体环境健康。”牛秉刚表示。

做好“水文章”,百姓饮水安全是首要民生大事。2016年底,廊坊地表水厂一期一阶段完工,长江水通过供水管网成功流入千家万户,我市生活饮用水实现了地下与地表双水源供应。为保证水质安全,我市筑牢两道防线和三级检测体系,确保地表水厂供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106项指标要求。

上一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电子书上线
下一篇:挂国旗 迎国庆 廊坊街头洋溢“中国红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