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回顾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

摘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为核心内容和主要依据,分三十个专题全面、系统、深入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要学习理论观点,也要学习理论观点所构成的理论体系,还要学习贯通于理论体系的理论品格。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视频专辑

          各位同志大家好,很高兴今天和大家做一个汇报和交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步步推进、不断深化。从学习的出版物和读物来看,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有中央文献出版社编写的许多专题论述摘编,包括《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等,还有报纸上刊登的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的新闻稿。从重要辅助读物的出版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也在不断学习。2014年,中宣部组织编写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中宣部又组织编写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2016年版在2014年版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充实,对体系进行了调整。

         党的十九大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并且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历史地位、主要贡献、理论体系、丰富内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按照党中央的安排,2018年全党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了帮助大家系统深入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做好理论武装,党的十九大后,中宣部组织编写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以下简称《三十讲》)。《三十讲》为我们更加深入系统地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重要辅助读物和权威读本。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在编写上有三个特点。

        第一,为我们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体系提供了新的框架。《三十讲》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的,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体系性,是一个新的理论体系框架。按照《三十讲》的思路框架,可以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有更加全面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第二,《三十讲》在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时代背景、理论品格、思想观点上有许多新的表述,因此,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新的表述就可以作为我们学习的一个深入点。

        第三,相比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三十讲》的内容更加丰厚。《三十讲》所引用的材料,主要还是依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包括新闻稿件和全文讲话,同时也有以前没有公开发表过的新的材料。所以说,《三十讲》有利于全党和广大群众全面深入地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的关于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的通知中指出,《三十讲》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为核心内容和主要依据,分三十个专题全面、系统、深入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辅助读物。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

我们党的创新理论都是新的实践发展的要求和产物。无论是在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都有许多新的情况、新的矛盾、新的问题,由此推动了我们党的理论发展和理论创新。所以说,要学习领会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先要对新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有全面准确的把握。《三十讲》的第一讲突出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可以用四句话来表述。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一个重大政治判断,也是对十八大以来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的总的概括。新时代,是大家学习十九大报告印象最深的一个范畴。党的十九大报告用“三个意味着”来讲新时代的重大意义,“三个意味着”实际上就是三个历史坐标:第一个意味着讲的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坐标,第二个意味着讲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坐标,第三个意味着讲的是当代世界的历史坐标。党的十九大报告还从五个方面讲了新时代的主要内涵:一是从形成过程来看,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二是从主要内容来看,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三是从发展水准来看,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四是从人心所向来看,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五是从国际影响来看,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三十讲》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用“三个新”来表述新时代。第一,新时代之“新”,首先在于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目标任务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已经从“未发展起来”时期进入到“发展起来以后”时期。邓小平同志在1993年的一次谈话中指出,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从1993年到2018年,25年过去了,首先邓小平同志提到的我们会发展起来,这个已经实现了;其次,发展起来以后,也出现了一些复杂的、棘手的难题。第二,新时代之“新”,在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一个重要的政治论断,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判断新时代的一个重要根据和标志。第三,新时代之“新”,还在于我们迈向新的奋斗目标,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2018年5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又进一步细分为三次伟大飞跃。第一个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伟大飞跃对应的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第二个伟大飞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第二个伟大飞跃的过程中,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就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第三个伟大飞跃,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第三个伟大飞跃的过程中,我们党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二,科学社会主义迈向新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阵营出现,一批社会主义国家产生,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转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东欧剧变让社会主义出现了从高潮到低潮的转变。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到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没有像当年一些西方预言家所预言的那样——历史的终结,社会主义的历史并没有终结;也不像有些西方政客所断言的那样——社会主义的大失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没有经历大失败,而是日益走向繁荣昌盛。今天,我们可以在苏东剧变20多年后作出一个新的判断,就是世界范围内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深刻转变。

第三,当今世界经历新变局。这是从世情来讲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家十分关注国际形势,总的来说,我国在国际环境、国际局势中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国际局势中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包括出现了一些难以预测的事情。在这种复杂多变的局势下,如何有效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是我们在新时代的一个重大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塑造对我国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国际形势,同时扩大开放,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为我国发展服务。讲新时代治国理政,一方面要把大国治理做好,另一方面还要把大国外交做好。如果用下象棋作比喻,治国理政要下好两盘象棋,一盘是中国象棋,一盘是国际象棋。这两盘棋怎么下?是不是一只手下一盘棋或者两盘棋轮流下?我认为,从治国理政和大国外交的角度来说,现在的发展趋势是把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合成一盘大棋来下。当然,这就需要有高超的领导艺术和掌控能力。当今世界出现了很多新的现象,我们自然要发问,世界怎么了?面对世界经济、国际安全、国际治理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世界需要新的方向、新的方案、新的选择。

第四,我们党面临执政新考验。这是从党情来讲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就是我们党应对执政新考验的一个得力举措。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长期执政60多年,面对的执政考验是空前的。中国共产党有8900多万党员,如何管理好这样一个世界大党,使马克思主义政党继续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是我们党面临的执政新考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面对执政新考验,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大后,习近平同志对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质作出了更高的概括,这个更高的概括就是党的自我革命。《三十讲》中指出,“一个执政党进行社会革命不容易,进行自我革命更不容易”。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就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在党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同时,我们党也要进行自我革命。尤其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以后,进行自我革命更为重要,也更不容易。

以上我从四个方面来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用五句话对新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全面评价。《三十讲》在十九大报告和新党章的基础上,又对新思想的重大意义作了进一步概括。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把握新思想的重大意义。

第一,政治意义。这一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这就立起了我们党在新时代的思想旗帜。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次修改宪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大法。

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意义的理解,《三十讲》中用“三个有了”作了进一步表述。

一是全党在思想上精神上有了鲜明的时代标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思想上、精神上鲜明的时代标识就是毛泽东思想。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在思想上、精神上鲜明的时代标识就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思想上、精神上鲜明的时代标识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是党的团结统一就有了思想根基、“共同语言”。中国共产党有8900多万名党员,有四百多万个基层党组织,那么怎样让这样一个大党能够高度的团结统一,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当然,我们要依靠制度和纪律来维护我们党的团结统一。同时,更为根本的是思想建党,思想建党就要使我们党的团结统一有它的灵魂、纽带或者说是思想根基、“共同语言”。在新时代,我们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全党的共同语言,我们就能够修造新时代的通天塔,这个新时代的通天塔就是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三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奋勇前进就有了正确方向。当代中国是一艘中华巨轮,正在乘风破浪驶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前景。当然,在航行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惊涛骇浪,也会遇到暗礁和冰川。在这种情况下,把握正确方向、掌好舵就十分重要。要使中华巨轮驶向光明前景,胜利到达目的地,我们的正确方向就要靠我们的正确思想来指引,这是政治意义。

第二,理论意义。这一思想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谱写了马克思主义新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从当代中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战略性的思想理论成果。所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是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表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表述首先突出了新思想的主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意义上推进的。其次,这个表述突出了新思想的方位,这个方位就是新时代,也就是说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探讨阐述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再次,这个表述还突出了它的形态,也就是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理论,也是理念,还是战略。

第三,实践意义。这一思想是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力量。中华文明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五千多年中,我们产生了中华传统文化。那么,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因素是什么?就是中国精神,中国精神也就是伟大民族精神。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在五千多年中国精神的延续、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时代的中国人民都为中国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都把每一个时代的时代精华注入到中国精神之中。在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的时代精华,也同样注入到中国精神之中。所以,从实践意义来讲,这一思想为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指导、行动指南和精神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阐述了民族复兴的基本内涵,深刻揭示了我们在民族复兴历史进程中所处的方位,科学规划了民族复兴的实现路径、战略步骤。

第四,世界意义。这一思想饱含着对人类发展重大问题的睿智思考和独特创见,为建设美好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体现独特文明特征,形成了我们独立于西方模式和西方话语的思想体系、价值体系、制度体系、目标体系、战略体系。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为什么说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是我们理解世界意义的关键问题。这就涉及到一个哲学的命题,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调的就是自己的道路和中国特色。从党的十二大到现在,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还要继续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我们也要思考特殊性向普遍性的转变问题。中国坚持走自己的道路,这条自己的道路在人类文明的发展道路上具有什么样的普遍性、是如何融入人类文明发展的大道和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中的?

我们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也要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贡献了哪些普遍规律,贡献了哪些具有共同意义的社会主义的原则、理论、方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当代世界的发展潮流是如何吻合、如何一致、如何促进、如何带动当代世界发展潮流的。我们要从特殊性向普遍性的转化来思考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转化关系问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所以说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传播者。在马克思、恩格斯去世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传承者是谁?是列宁。列宁创立了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传承者,当代中国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传播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是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化”可以理解成两个字:一个是“化”,还有一个是“话”。中国共产党人用中国的语言、中国的文字、中国的范畴、中国的思维、中国的文化来阐述马克思主义,既要让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又要用中国话来说马克思主义。这样一来,我们讲的马克思主义就不仅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也是当今世界的马克思主义。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

我们先从重大时代课题说起。理论创新都要紧紧围绕一个重大问题展开,来构建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创造性地提出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提出和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提出和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回答的重大问题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的,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那么,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怎样理解把握?结合我的学习体会,我认为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

第一,从新时代的基本形势来理解把握。概括起来说,新时代的基本形势就是怎样解决三个并存的问题。

一是重大进展与重大矛盾并存。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取得了重大进展,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形成和积累了一些重大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我们要“解决重大矛盾”。

二是光明前景和风险隐患并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谈到光明前景,他指出,我们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同时,习近平同志也多次谈到风险隐患问题。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现在“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挑战依然严峻复杂”,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不让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不让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不让局部风险演化为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不让经济风险演化为社会政治风险,不让国际风险演化为国内风险”。2018年1月5日,习近平同志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强调了“三个一以贯之”,其中第三个就是“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在防范风险挑战时,要注重防范两类风险:一类是“黑天鹅”事件(小概率的重大风险),一类是“灰犀牛”事件(大概率的重大风险)。也就是说,我们既要防范小概率的重大风险,也要防范大概率的重大风险。大概率的重大风险,一是这类风险发生的概率比较高,二是人们容易忽略或者回避这类风险,由于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眼睁睁看着灰犀牛向你冲过来,而你毫无招架之力。

三是发展动力和发展阻力并存。改革开放40年来,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持改革、坚持发展,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构成了新时代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定的发展阻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克服重大阻力”,实际上这个重大阻力,很多是发展的阻力。特别是全面深化改革,解决的都是深层次的矛盾,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力。这是我们理解把握重大时代课题的第一个方面,新时代的基本形势。

第二,从新时代的主要任务来理解把握。新时代的主要任务可以从实现“三个转变”来把握。

一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转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现在到二○二○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接下来,我们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那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比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说,是有它新的性质、新的要求、新的标准的,需要全党重新学习和不断提高。

二是从解决旧的主要矛盾向解决新的主要矛盾转化。以前,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我们在这方面取得了成功和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所形成的经验,并不能完全适用于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因为新的社会主要矛盾针对的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这就要求我们具体地研究每一个不平衡不充分的表现,这是新的要求。

三是从差距发展向共享发展转变。改革开放初期,我们鼓励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这可以表述为差距发展的激励机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共享发展。首先,共享发展要把差距发展纳入到它的体系之中,不是说将来我们就不能采取差距发展的激励机制了,而是要在共享发展的大框架下推进差距发展,也就是说,总的框架、总的原则是共享发展。怎样实现共享发展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新的课题。

第三,从新时代的世界意义来理解把握。新时代的世界意义,就是怎样解决“三个飞跃”的问题。

一是由社会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转变的飞跃。首先,当今世界的现代化国家,都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实现的。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现代化,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创举。其次,当今世界建成现代化的国家,都是资本主义现代化国家,而我国要建设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具有独特优势、特色、本质、内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在人类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也就是说,再经过三十年左右的时间,如果我们能够建成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将是中国共产党对于科学社会主义最为重大的贡献。

二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世界历史转变的飞跃。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时得出一个论断,叫向世界历史转变。什么意思?就是说,在资本主义产生之前,世界各国、各地区基本上是在封闭孤立的状态下发展的,这就没有真正成为世界历史。资本主义产生之后,通过商品输出、市场扩张、殖民侵略、交通技术创新、交通通讯技术创新,加速了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交换、交易、交流、交往、交融,在这个意义上,历史才开始向世界历史转变。所以说,资本主义开始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进程。十月革命又开始了社会主义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进程。此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进程。我们现在不断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使自己的道路和人类文明的道路、社会主义道路更加有机融合一体。

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向21世纪马克思主义转变的飞跃。这一点我前面已经讲过了。

《三十讲》是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为核心内容和主要依据的。实际上,《三十讲》就是对“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三化”:一是一体化,“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是两条线的表述,但是《三十讲》把“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融为了一体;二是逻辑化,《三十讲》没有按照“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原有顺序来讲,而是按照内在逻辑顺序对“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做了新的逻辑安排;三是体系化,“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再加上相关的重要问题就构成了《三十讲》,而《三十讲》又形成了一个新的科学理论体系。

从十个方面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

学习科学理论体系,首先要按照《三十讲》的内容一讲一讲地学、一讲一讲地理解。在这个基础上,按照《三十讲》的排列顺序,我将《三十讲》进一步概括为十个方面。这十个方面都是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来构建的。

第一个方面,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支柱。这是《三十讲》中第二讲的内容。有人会问,为什么没有从第一讲开始说,因为第一讲的主要内容是时代背景、重大意义、理论品格等,所以我没有把第一讲放在理论体系之内。我们讲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内容是什么?就是四块基石——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党的十八大之前我们讲的是道路和理论,党的十八大强调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习近平同志又提出了文化自信。

第二个方面,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这是《三十讲》中第三讲到第六讲的内容。

第三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因此,我们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理解把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

第四讲是“党和国家事业历史性、根本性的变革和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开拓创新、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这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实的实践基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而是通过党和人民的创造和奋斗取得的。

第五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标示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重要的实践基础。

第六讲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由于我国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我们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有一百年时间,如果是在古代社会,一百年的变化是缓慢的、不显著的。但在这一百年里,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我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解也要有新的标准。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论述。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十亿多人口,八亿在农村,基本上还是用手工工具搞饭吃”。今天看来,我国现在有13亿多人口,其中城镇常住人口有8亿多人,而且现在大家都是用手机搞饭吃,因为手机不仅是通讯工具,还是信息工具、娱乐工具、交往工具、金融工具。前几年,我们出门要带三件东西——身份证、手机、银行卡,现在银行卡可以绑定在手机上,所以现在出门可以不用带银行卡了,这些都反映了我国三十多年来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讲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就要研究社会主要矛盾的两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从人民需要的方面来讲,原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前半部分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前半部分的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就表明了人民的需要发生了变化,这是领域拓展、层次提升。领域拓展,是指人民的需要领域不仅是物质文化领域了,还包括政治领域、社会领域、生态文明领域等等,人民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环境等方面的发展;层次提升,是指物质文化需要是一个历史的标准,随着人们需要层次的提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也有不同的标准。那么,怎样表述人们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呢?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表述,就是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对人民需要的满足来讲,过去我们的表述是“落后的社会生产”,现在的表述则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中,不充分是不平衡的原因,由于不充分才导致不平衡。那么,发展的不平衡体现在哪些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城乡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改革开放40年来人口的流向和走向就反映了我国城乡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人往高处走,哪里的资源、要素、机会更为充足、更为丰富、更加容易获得,人们就往哪走,这是第一个层面。

 第二个层面是人们收入财产状况的不平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很多都不是无偿供给的,而是需要人们通过市场交易、交换来实现的,这就取决于人们的收入水平、财产状况以及相应的支付能力。所以,对于不同的人群来说,美好生活的标准,美好生活的预期,美好生活的实现,美好生活的体验,都有很大的差距,这也是发展的不平衡。

第三个层面是公共服务提供的不平衡。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均等化,就是公共服务资源提供的平衡化。但是由于现在的发展还不充分,所以我们公共资源的数量、质量还达不到能够充分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需要。特别是再加上一些体制机制的障碍,就使得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分配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因此,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最为重要的还是发展。

第三个方面,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这是《三十讲》中第七讲到第十讲的内容。

《三十讲》中第七讲到第十讲,实际上就是“十四个坚持”的前四条内容,这四讲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十四个坚持”中,第一条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讲的是党的领导;第十四条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讲的是党的建设。第二条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我们的根本立场。第三条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当前,我们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使改革向全方位、全领域拓展,向深层次进军。第四条根本原则是“坚持新发展理念”,就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什么把新发展理念作为根本原则?就是因为我们不能把新发展理念理解成只是经济领域的事,实际上,新发展理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都可以作为基本遵循来贯彻。习近平同志强调,创新是第一动力。显然,创新并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发展的第一动力。

第四个方面,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这是《三十讲》中第十一讲和第十二讲的内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二部分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我认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什么?总的来说,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可以通过两大任务来体现。第一大任务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开放40年,我们进行了一场接力赛,这场接力赛的主题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2年到2020年是这场接力赛的最后一棒。我们知道,接力赛的最后一棒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后,我们党提出和确立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战略目标提出来,并紧紧围绕这个战略目标,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举措,这些都是为了确保我们能够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接下来,一场新的接力赛又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九大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了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大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就构成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

第五个方面,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是《三十讲》中第十三讲到第二十二讲的内容。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三十讲》中不是按照一个领域一讲的方式,而是根据需要,有的领域是一讲,有的领域是两讲或者三讲。

经济建设用了两讲:第十三讲和第十四讲。第十三讲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第十四讲是“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比如,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都属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容。因此,第十三讲、第十四讲可以作为我们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政治建设用了三讲:第十五讲到十七讲。第十五讲是“用更加健全的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这讲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任务,也就是人民当家作主要落实落地。那么,怎样落实落地?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通过制度体系的建设来落实落地。第十六讲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特色、鲜明亮点和显著优势,所以《三十讲》中专门用了一讲来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第十七讲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并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可以说,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文化建设用了两讲:第十八讲和第十九讲。第十八讲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第十九讲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无论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此外,意识形态工作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所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专门用了一讲来讲。

社会建设用了两讲:第二十讲和第二十一讲。第二十讲是“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第二十一讲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两讲,一个主要讲民生,一个主要讲社会治理。

生态文明建设是第二十二讲,即“建设美丽中国”。这一讲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三十讲》中用了十讲,在《三十讲》中占了重要的比重,也反映了这五大领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领域。

第六个方面,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安全保证。这是《三十讲》中第二十三讲和第二十四讲的内容。

我们知道,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要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必须要有安全之网和安全之盾。《三十讲》中用了两讲来讲安全保证。第二十三讲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从国家安全总体出发,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领土等各个领域的安全统一称之为总体国家安全。因此,我们要用总体国家安全观来统筹我国安全的各个领域的建设。第二十四讲是“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这讲的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国防安全和军事安全是我国总体国家安全中最为核心、最为要害的部分,国防和军队建设无论是在党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还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中,都有它重要的地位。第二十四讲指出,要“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习近平强军思想内容丰富,构成了一个科学体系,包括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包括推进强军布局: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包括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

第七个方面,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策。这是《三十讲》中第二十五讲的内容。

第二十五讲是“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一国两制”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我们坚决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这一讲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关于“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八个方面,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战略。这是《三十讲》中第二十六讲和第二十七讲的内容。

第二十六讲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关于国际战略思想最为突出的代表性思想观点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当今世界充满矛盾、冲突和国家利益纠纷的情况下,为什么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怎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可以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是富有创新性的。第二十七讲是“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一个最为鲜明的特色和最为突出的成就就是“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也真正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和行动。

第九个方面,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这是《三十讲》中第二十八讲的内容。

第二十八讲是“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主要讲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指明了我们如何通过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来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先进,更加纯洁,更加有战斗力,更加有创造力,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成为能够担当起历史使命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第十个方面,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方法。这是《三十讲》中第二十九讲的内容。

第二十九讲是“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作为执政党来讲,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都要通过党的领导方法来体现,所以在这里我用领导方法来表述。《三十讲》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方法作出了新的概括和表述,这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为八个坚持:一是坚持实事求是,这是我们的思想路线;二是坚持战略定力,要求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三是坚持问题导向,我们面对的实际中的矛盾,概括起来说就是问题,要把问题作为理论的生长点,作为我们制定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四是坚持全面协调,全面协调就是来统筹处理我们面对的复杂因素和各种矛盾的;五是坚持底线思维,既要做好防范最坏可能的准备,又要争取最好的结果,所以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就是底线思维最为集中的体现;六是坚持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要作为各级领导、各级机关的基本工作方法;七是坚持抓铁有痕,这是要求我们做各项工作都要落实落地,不能空转;八是坚持历史担当,各级领导干部要担当起党赋予我们的责任,担当起我们对人民的使命。

以上我用十个方面对《三十讲》的内容进行了进一步概括。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十讲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它讲的是理论武装的问题,因此我没有把第三十讲放到理论体系中来讲。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

理论品格是《三十讲》中第一讲的内容。理论品格就是说这个理论,它既表现为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观点,同时还表现为一种风格、一种气质。我们学习理论,也要感受理论的理论品格。根据《三十讲》的概括,我从五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

第一,这一思想彰显着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体现在“三个充满”上:充满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充满着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充满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迈情怀。

第二,这一思想展现着真挚人民情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亲自抓打赢脱贫攻坚战,多次到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家庭去访问、调查、开座谈会,这些都反映了真挚的人民情怀。

第三,这一思想贯穿着高度自觉自信。我们的自信是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上的,只有自觉才能更坚定地自信。这种高度自觉自信体现在五个方面:对传承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的自觉自信,对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自觉自信,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自信,对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的自觉自信,对党和国家事业光明前景的自觉自信。

第四,这一思想体现着鲜明问题导向。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讲的是问题导向,同时,问题导向也成为这一思想的理论品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第五,这一思想充满着无畏担当精神。这种无畏担当精神,一是现实的担当,是对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现实问题、现实矛盾、现实任务以及现实责任的一种担当;二是无私的担当,这种担当是出于对党、对人民、对国家、对历史的一种高度负责的态度来担当起历史使命的;三是无畏的担当,面对各种矛盾和重大压力,要坚定不移、敢于斗争、勇于斗争,这样就担当起了党和人民、国家、历史赋予的重大历史使命。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要学习理论观点本身,也要学习理论观点所构成的理论体系,还要学习贯通于理论体系的理论品格,同时也要学习通过理论品格所反映的高尚人格。实际上,人格的力量、人格的魅力和人格的境界,都能通过理论的品格、理论的体系、理论的观点反映出来。

今天,我从时代背景、重大意义、理论体系、理论品格这四个方面,以《三十讲》为基本依据,来加深我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这是我初步的学习体会,有什么问题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颜晓峰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上一篇:习近平: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下一篇:《习近平新闻思想讲义》提出哪七个“新”?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