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两会新语之“抓”字篇
【学习进行时】抓工作,要有“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是习近平所倡导的,也是他自己的工作作风。今年全国两会到团组,习近平重点抓了哪些事?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真抓实干”系列报道之《习近平两会新语之“抓”字篇》,为您梳理。
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十九大后的首次全国两会,习近平先后来到6个团组,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每到一个团组,他都要发表极具针对性的重要讲话,抓问题、抓大事、抓关键,一抓到底。
“抓”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经济体系
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词,也是习近平今年两会到团组时反复强调的“高频词”之一。
“羊、煤、土、气”一度是内蒙古引以为骄傲的经济增长支撑,然而伴随着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仅靠资源支撑的发展已难以持续。针对这一问题,习近平在内蒙古团参加审议时明确强调,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要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为资源型省份如何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在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习近平指出,“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对山东推进高质量发展提出要求:“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切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效有序的体制机制所提供的保障。在广东团,习近平强调:“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通盘考虑、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推动高质量发展并非一日之功,不能一蹴而就,抓好这项工作需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习近平告诫各级领导干部:“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
这番“知心话”,抓住了情理,更抓住了人心。
“抓”改革促创新,广聚天下英才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广东团,习近平首次将“发展”“人才”“创新”并列到“第一”的位置。
抓改革首先要抓重点,三个“第一”的“新提法”表明,它们是重中之重。
“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习近平进一步阐释说,“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人才政策、创新机制都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
这就是辩证的观点。
在广东团、山东团,习近平都重点提及人才对于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强调要“让大学生甚至是海归人才主动回乡务农”,“要让精英人才到乡村的舞台上大施拳脚”。
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一直是习近平“人才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十八大以来他力倡创新、谋求突破的重要抓手。面对发展大势,习近平语真情真:“我们要推动营造科技创新的生态‘小气候’,增加我们的虹吸力”,“本土人才、海归人才要并用并重,使他们在报效祖国中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抓”改革促创新,让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习近平语重且心长,谋深而虑远。
“抓”乡村振兴,决胜脱贫攻坚
“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的庄严承诺。一诺千金。”困难群众一直是习近平最牵挂的人,脱贫攻坚是他最为操心,花费精力最多的工作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每年全国两会,习近平都利用参加团组审议讨论的时机,同代表委员们共商脱贫攻坚大计。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为脱贫攻坚工作继续把脉开方——“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是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关键是攻克贫困人口集中的乡(苏木)村(嘎查)。”在内蒙古团,习近平要求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把广大农牧民的生活家园全面建设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在山东团,习近平对乡村振兴战略作了重点阐释,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各个方面提出五个“振兴”,内外结合、点面结合,搭建起乡村振兴牢固的“四梁八柱”。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习近平谆谆告诫广大干部,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十八大以来,全国有6800多万人口摆脱贫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上将是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
“全社会要行动起来,尽锐出战,精准施策,不断夺取新胜利。”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打赢脱贫攻坚战,习近平发出的铿锵之声擂响了夺取胜利的战鼓。
“抓”政治生态,激浊扬清扶正袪邪
“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政治生态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政治生态,是习近平历年“两会时间”的高频词,是他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
2015年全国两会,习近平在吉林团强调,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在江西团,习近平指出,严惩腐败分子是保持政治生态山清水秀的必然要求。
2017年全国两会,习近平先后在辽宁团、四川团再次谈到政治生态问题,对“关键少数”提出“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激浊扬清,扶正祛邪”的要求。
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在重庆团用“政治要求”“迫切需要”“重要保障”3个定位深刻阐释良好政治生态对改革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4个“要”的明确路径,并且鲜明提出领导干部要“讲政德”,即“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作风建设一以贯之的清醒认识和持之以恒的勇毅担当。
四年前,同样在“两会时间”,习近平在安徽团提出了“三严三实”的要求,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狠抓作风建设,净化政治生态,重塑党的形象,党风政风持续好转,社会风气不断改善,广大干部群众焕发出干事创业的崭新风貌。
新时代需要有新的作为,需要有“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抓好各项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实现中国梦的目标奋勇迈进。
习近平两会新语之“真”字篇
新华网记者 赵银平
【学习进行时】今年两会上,习近平参加了六个团组的审议讨论,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他的讲话要言不烦,情真意切,守真务本。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真抓实干”系列报道之《习近平两会新语之“真”字篇》,与你一起体味总书记的“真”。
3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的审议。 新华社发(盛佳鹏 摄)
六到团组,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团组审议讨论时的讲话,纵论家事国事天下事,“真”风采耀动会场内外。
“真”言论政
对治国理政,习近平善于提纲挈领、要言不烦、高屋建瓴地对各方面发展作出指导。本次两会六到团组,“真”言论政,有如洪钟大吕,振聋发聩。
习近平在参加政协分组讨论时,提出“新型政党制度”这一全新概念,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伟大政治创造”。他说,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是不要民主了,而是“要形成更广泛、更有效的民主”,“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就是这种民主最基本的体现”,“新时代多党合作舞台极为广阔,要用好政党协商这个民主形式和制度渠道,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通过协商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新型政党制度的特色何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如何参政议政?“真经”尽在习近平的讲话中。
在广东代表团,习近平首次将“发展”“人才”“创新”三要素并列到“第一”的高度来系统阐释,提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一重要论断,用朴实而有力的语言指明了改革的方向和着力点。三个“第一”画龙点睛,引领未来。
在山东代表团,习近平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以五个“振兴”的统筹谋划,为新时代“三农”发展指明了具体路径。
在重庆代表团,习近平以“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9个字为抓手,为党员干部讲授了一堂“政德”课。
……
习近平的话总是言简意赅,直指核心。这些经典“真”言,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以“绣花”的精细来指导精准扶贫和城市管理,以“亲”“清”二字概括新型政商关系,以“加减乘除”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排兵布阵,以“三严三实”强调领导干部为人为政之本……
言不冗而理真,话不多而意深,这是讲话的艺术,更是治国的境界。
“真”情实意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
五年多来,时光流逝,真情不变。人民的幸福,就是习近平的不懈追求。
这份“星辰大海”般浩瀚的真情,落到工作实践中,便是“一枝一叶总关情”。本次两会六到团组的星星点点,无不展现出这种浩瀚与细致:
他关心城镇化过程中家庭人伦等值得珍惜的东西,强调“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泯灭良知人性”。
他关心企业的正确发展,指出企业发展,“要靠心无旁骛攻主业”,“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才是阳关大道”。
他关心中小学教育,说“不能最后教出一批数典忘祖的人”,“要让孩子们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
这份“星辰大海”般浩瀚的真情,落到不同群体,便是一句句真诚的话语,一次次暖心的问候。
面对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他希望他们参政参到要点上,议政议到关键处,“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
在去年两会政协团组的讲话中,他嘱咐各级领导干部要“做知识分子的挚友、诤友”,强调要识才、爱才、用才、容才、聚才。
拳拳诚意和炙热真心,一览无遗。
习近平说:“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
在内蒙古代表团,他坦言:“我选择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选举,表达了党中央对民族边疆地区的重视,体现党中央加快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他细问:“去年脱贫了多少?”“现有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哪里?”
2017年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他为凉山州的“悬崖村”揪心。2016年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他为十八洞村这个贫困村的男青年“娶媳妇儿”操心……
问得具体,问得仔细,是因为他对这土地这人民爱得真切,爱得深沉。
“要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老百姓奔好日子。”真情所至,一往而深。这就是人民领袖的情怀。
守“真”务本
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容不得做表面文章,容不得掺水掺沙子。
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群众对一些地方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现象非常反感。对此,他明确要求:“要认真加以解决。”他强调,要认真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对挪用、贪污扶贫款项的行为严惩不贷。
这让我们联想到去年习近平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的场景。当有代表在发言时讲到,辽宁有的市镇曾存在经济数据上严重弄虚作假的恶劣风气。总书记插话说:“此风不可长,必须坚决刹住。”他强调,脱贫攻坚一定要扎扎实实。
两会上与代表委员交流中,一发现问题,他总是反复追问,巨细无遗,求“真”若渴。
不弄虚作假,往深了说,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习近平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说:“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
守住“真”数据,才有真政绩;有显功也有潜功,才是“真”功。
求“真”为的是务“本”。这个“本”就是我们的立党初心。
历年两会上,习近平始终敲响警钟长鸣:要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要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不能让纪律成为“稻草人”……
本次两会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强调:“从各级领导干部做起,从一件件小事抓起,坚决防止不良风气反弹回潮,不断巩固和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
在重庆代表团审议时,为党员干部讲“政德”之要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明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
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
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所有党员、干部都要戒贪止欲、克己奉公,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于人民。
习近平一再强调,“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只有铸牢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始终保持管党治党的清醒冷静,才能保持共产党人的底色和人民公仆的本色,才能守住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真。
守住了本真,才能经得住风浪,扛得住磨难,才能真正为人民谋幸福,实现为民族谋复兴。此中“真”义,深沉绵远。
“居高声自远”,习近平在十九大后的首次全国两会上的“传道解惑”,真言真情求真守真,满蕴的是对民族、国家的一片赤子之情,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细细学、深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