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车轮驶在燕南大地上,所到之处,草木萌发,春山可望。
过去的五年,是廊坊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五年。在这五年里,廊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下顺势而为,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在这五年里,我市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市委以及全市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认真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党内政治生活呈现新的气象。全市各级纪律检查机关围绕中心任务,聚焦主责主业,持续深化“三转”,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纪律检查工作不断迈出新步伐。
争当明白人 “两个责任”落地生根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破浪扬帆、披荆斩棘。
面对千帆竞发的改革大潮,市委、市政府提高认识、主动作为,牵住“两个责任”牛鼻子,努力让“两个责任”落地生根。
践行主体责任,市委率先垂范,带头躬身施为。市委书记每年两次听取县(市、区)委书记、重要市直部门党组(党委)书记履行主体责任情况汇报,亲自做出点评。在抓“两个责任”落实上,市纪委搭台补位、穿针引线,协助市委率先在全省出台落实“两个责任”实施方案和多项保障性制度,从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上保证了担责履责的规范化、常态化。
为了更好学习贯彻党内新法规,我市召开“学习贯彻两项法规暨全市警示教育大会”,市委书记作学习辅导,纪委书记讲具体意见,点名道姓通报典型案件,以上率下、强势开局。制定出台《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指导意见》,逐一列出了用好民主生活会载体、创新监督方式、完善问题线索处置机制、转变纪律审查方式等20项具体任务清单,用制度推动“四种形态”有效落实。
组织现场观摩交流,加大谈话函询力度,20多名县(市、区)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相继走进新闻直播间接受访谈,各级各部门组织落实“两个责任”专题培训班30多场……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迅速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真正知责明责,自觉担当起“两个责任”的重任。
善搞试验田 反腐倡廉更接地气
“我们能够感觉廊坊近几年的政治生态出现了新变化,尤其在创新反腐形式、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上更加接地气。”谈起全市的政治生态,市民荆宏伟说出了自己的理解。
普通市民眼中的大变化,正是我市深化“三转”,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的具体体现。
五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在全省率先推进纪检监察机关内设机构改革,探索推行以“纪检组长不进党组、履行纯监督职能”为特色的县级派驻机构改革,建立完善发挥市纪委委员作用的体制机制。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对相关改革举措先后3次做出批示。
五年来,体制机制创新在我市反腐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率先在全省启动查办腐败案件体制机制改革试点,落实了“一为主两报告”,并把各县建设、交通等7个重点部门“一把手”线索“上管一级”、案件“下查一级”。
——在全省率先启动以“纪检组长不进党组、履行纯监督职能”为最大特色的县级派驻机构改革。这项改革在10个县(市、区)全面推开,实现719个县直部门“全覆盖”一步到位。并且彻底斩断了利益链条,走出了同体监督困局。
——开发廊坊纪检监察网移动客户端(APP)、廊坊纪检监察网微信公众号,努力提升栏目质量,新编大型反腐题材现代京剧《脚印》走进首都北京引起强烈反响……
用好撒手锏 护航经济社会发展
反腐败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必须保持高压、除恶务尽,绝不能给腐败分子喘息机会和回旋余地。2014年,我市一举查处了华昊运输集团腐败窝案,面对重重阻力、层层干扰,市纪委一举啃下这块硬骨头。该案涉案资金2.38亿元,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44亿元,党政纪处分35人,移送司法机关15人。
为了更好地执纪问责,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我市出台《挺纪在前、护航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化监督、优化环境。率先在全省制定出台《关于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指导意见》,厘清了实践“四种形态”谁来干、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得到省纪委领导专门批示。
五年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受理信访举报14810件(次),立案5023件,结案5002件,给予党政纪处分5081人,其中处级干部163人,科级干部923人。2012至2014年,全市纪律审查工作分别位列全省第二、第三、第一位。
五年间,我市始终戮力同心、拼搏奋斗,在这个集体里,先后涌现出了“坚守纪律审查一线、决不能让党的纪律输”的忠诚卫士李长海、面对病魔侵袭从未懈怠的“硬汉老白”白国轩这样的全国先进典型……
发展大幕已经拉开,前进的号角已经奏响。过去的五年,我市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史上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放眼未来,我们更有理由相信,只要坚定不移地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清廉之风一定能够吹遍廊坊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