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回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民法总则草案

见义勇为受伤可获补偿,个人信息、隐私权受保护,公序良俗、绿色发展成“硬法”……打开民法总则草案,处处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身影”。代表委员在审议讨论民法总则草案时表示,民法总则草案通篇贯穿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着中国精神、中国文化、中国特色。

促进诚信社会建设

老人摔倒敢不敢扶?曾经,这个简单的问题竟难倒不少人。由于法律的缺失,见义勇为受伤后无人问津甚至反遭索赔的事件时有发生。

“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是良法善治的基本要求。作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应该回应这类突出的社会问题,为人们的行为提供规范和指引。”湖南省委副秘书长魏旋君代表说。

为此,民法总则草案对如何保护见义勇为者作出规定。草案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实施救助的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借钱给朋友,但碍于情面,没有催收欠款,一不小心,过了诉讼时效,再打官司时,很难胜诉。”金杜律师事务所律师吴青代表介绍,现行民法通则规定的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但这一规定对诚信体系尚不完善、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的社会来说,明显过短。权利人稍不留神就错失主张权利的机会,无形中给不讲诚信的行为留下了空间。

对此,民法总则草案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延长诉讼时效有利于保护权利人合法权利,有利于建设诚信社会。”吴青代表说。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

即将诞生的民法总则与现行的民法通则仅一字之差,但其中的理念和制度设计却有很大不同。“通过制度创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中。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道德才有可靠制度支撑。”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王松灵委员说。

一段时间以来,盗取、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事件频发,由此引发的“人肉搜索”、电信网络诈骗不断。去年,山东一考生因诈骗电话被骗走9900元学费,在愤恨中不幸离世。后来查明,骗子之所以对她的情况了如指掌,正是因为她的个人信息遭到泄露。

“公民的个人信息不被盗取、泄露,隐私得到尊重,不仅是道德层面的要求,而且应该成为法律的规定。”魏旋君代表说。

为了应对越来越突出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草案专门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个人信息。

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道德才有可靠制度支撑。草案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同时,草案规定了父母子女之间的抚养、赡养关系,强调家庭的监护责任,创设了“遗嘱指定监护”制度。“有关一老一小的规定,在法律上把‘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落到了实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曹义孙委员说。

制定民法总则,必须坚定文化自信

“制定民法总则,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和传承包括中华法律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让我们的民法总则体现鲜明的民族性。”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在作民法总则草案的说明时表示。

在浙江省科技厅厅长周国辉代表看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着整个民法总则草案,把道德要求上升为法律规范,对全社会崇德向善都是很好的引导。

“遵守公共秩序和善良习俗,是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的道德底线。民法总则草案把‘不违背公序良俗’作为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之一。在法律制度上实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周国辉这样评价。

平等、公正、诚信、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民法总则草案开宗明义: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民法总则的基本原则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作为统领全部民事立法的基本原则。”周国辉说。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参加审议的代表委员表示,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民法总则的制定将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 人民日报 》( 2017年03月10日 02 版)(本报记者  徐  隽  方  敏

上一篇:综述:新廊坊:金走廊上写壮歌
下一篇: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