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河北代表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全体会议,并对中外媒体开放。图为开放日活动现场。 记者 郭 昭摄
俄塔社记者在现场采访。记者 郭 昭摄
中央电视台记者在提问。记者 郭 昭摄
人民日报记者在提问。记者 郭 昭摄
开放的河北拥抱世界,发展的热土传递强音。3月7日上午,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我省代表团举行媒体开放日活动,来自境内外的百余家新闻媒体记者到会采访。河北代表团团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主持会议并回答记者提问。河北代表团副团长、省委副书记、省长张庆伟等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中央电视台记者:政府工作报告突出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河北是如何把握和贯彻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再压减钢铁产能5000万吨左右,河北的任务是多少,如何压减?
赵克志代表:河北钢铁产能过剩,既是结构调整难点,也是环境治理重点。总书记指出,去年是河北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的攻坚之年,今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新的一年,我们要认真贯彻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就是要稳增长、保就业、防风险,进就是要抓住机遇、主动作为,争取更好的结果。二是深入推进去产能、坚定不移处置“僵尸企业”。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之一。我们要继续下大力压减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焦炭、电力过剩产能,其中今年计划压减钢产能1562万吨、铁产能1624万吨,电力产能分三批压减。三是依靠创新驱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转型升级,提高供给质量。去年,我省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向好、动力增强的新态势,结构调整出现一些积极变化:装备制造业增长了10.2%,占规上工业26%,超过钢铁工业,成为河北第一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长13.0%,超过规上工业8.2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18.4%;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9.1%,超过第二产业。我们预计今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将达到27%左右,钢铁工业所占比重有所下降,河北“一钢独大”的状况将出现明显变化。
俄塔社记者:2022年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的筹办工作进展如何?有没有与俄罗斯开展合作?
张庆伟代表:索契冬奥会举办期间,正值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办第24届冬奥会,我省专门派出了考察团到索契观摩学习。申办成功后,我们积极向索契学习先进经验,期待双方开展更加深入务实的合作。
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总书记对冬奥工作十分关心,在每一关键时刻、每个重要节点都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春节前后,总书记亲自到张家口和北京市考察冬奥会筹办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给我们极大鼓舞,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
冬奥会比赛项目主要分雪上和冰上,其中雪上项目占到70%,冬残奥会更是占到90%。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将承担除高山滑雪、雪橇雪车之外的所有雪上项目,共有两个大类、六个分项、五十个小项比赛,将产生冬奥会一半以上的金牌。过去的一年,在中央冬奥会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在北京冬奥组委的统筹调度下,张家口赛区的筹办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一是规划体系初步建立。编制了崇礼区空间战略、生态环境等7大规划,以及综合交通、水电气讯等23个专项规划。这些规划相关的技术标准和参数,都已经与国际奥委会北京2022年冬奥会协调委员会及国际雪联等国际体育单项组织完成了对接认证。最近,我们按照总书记“崇礼就是崇礼”“不贪大求全、不乱铺摊子”的重要指示要求,对冬奥规划作了进一步调整完善。
二是设施建设有序推进。稳妥做好赛事核心区征地搬迁,积极推进竞赛场馆和水电气讯等配套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崇礼铁路控制性工程开工,纳入国家铁路建设规划的京张高铁全线开工。今年将把确定的38个开工项目抓实抓好。
三是冰雪运动快速起步。坚持普及和竞技并重,不断扩大冰雪运动覆盖人群和地域范围。目前,我省已组建多支省级专业队伍;各设区市都成立了冰雪运动协会,预计这个雪季全省参与人次达到800万。
四是借力冬奥加快发展。推进冬奥筹办与协同发展、环境治理、脱贫攻坚、城乡统筹等工作相融互促,积极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张家口市去年造林230万亩,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加快,努力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
当前,冬奥筹办工作已转入全面铺开的新阶段。我们将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办奥”理念,落实“五个着力”要求,为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作出积极贡献。
冬奥申办时,我们提出了“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约会”愿景,真诚邀请在座的媒体朋友们,相约在2022,相约在张家口,相约在崇礼!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请问,这项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给河北带来哪些变化,下一步有哪些构想?
赵克志代表:这方面,新闻界的朋友们有很多精彩的报道。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总书记亲自谋划、党中央决策部署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今年是总书记“2·26”讲话发表三周年。3年来,协同发展的叠加效应不断显现,带来的变化是非常深刻的。一是交通一体化加快推进,轨道上的京津冀正在形成。二是污染治理联防联控联治,重大生态工程加快落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几年,是空气污染治理取得成效最大、最明显的时期。三是产业转移有序推进,去年河北从京津引进项目4100个、资金3825亿元。
京津冀协同发展,给河北带来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河北最大的优势是毗邻北京、天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最应该做好的工作是利用好京津资源。下一步,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着力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继续推进重点领域的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治生态环境、自然生态环境、市场营商环境,抓好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好地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二是在改革创新、开放合作中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实施创新驱动,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吸引更多京津科技成果到河北孵化转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在治理污染、修复生态中加快营造良好人居环境。坚持科学治霾、协同治霾、铁腕治霾,综合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改变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矿结构、出行结构、用地结构。我们既要增强人民群众对大气污染治理的信心,又要有耐心,动员全党、全民、全社会力量打好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四是在脱贫攻坚、推进共享中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感谢党中央的关心,感谢北京、天津的支持。河北要认真落实好对口帮扶协议,做好京津帮扶河北张家口、承德、保定20个贫困县工作,在协同发展中同步解决好贫困问题。
中国日报记者:河北在钢铁等行业去产能过程中,会涉及到职工分流安置的问题。能否结合具体城市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高宏志代表: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我们职工分流安置的关心、关注。对于邯郸市来说,这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难的一项工作。邯郸市化解过剩产能任务很重,去年完成压铁351万吨、压钢461.5万吨、压煤276万吨,需要分流安置职工约1.4万人,数量很大、任务很重。但是我们一定要做好这项工作,安置好职工既是维护群众利益的职责所在,也是我们做好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前提。
邯郸市委、市政府对职工分流安置工作高度关注,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做了一系列工作,特别是提出了“五个一批”,第一是企业内部转岗一批,这是大头,通过企业新上项目或者延伸产业链条,在企业内部消化一批,同时,把很多职工从原来的一线岗位转向二线工作岗位,如保洁、保安等,这些二线岗位很多都是外包的,将来可以把一线职工向这里转移一批。
第二是内部退养一批。国家七部委专门出台了一个政策,允许这些企业中距退休年龄5年之内的职工,自愿享受内部退养的政策。
第三是通过新上项目吸纳一批,这也是我们重点做的一项工作。这些年邯郸市调整结构力度比较大,新上了一大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这些项目都需要新工人,分流人员很受新企业欢迎。因为这些分流的员工总体来说组织纪律性比较强,经过原有企业严格的培训后,他们大多拥有一技之能。我们搭建了双方进行对接的平台,效果还不错,如发展得很好的银隆新能源公司,新增员工已经达到6000多人,其中一半以上是从钢铁、煤炭等行业分流出来的。
第四是通过创业解决一批。对有创业意愿且有条件和基础的,我们鼓励他们走创业的路子,政府对其进行专项培训,让他们实现自主创业、就业。
第五是要兜底保障一批。确实很多人就业有困难,特别是“4050”人员,政府通过提供一些公益岗位,来进行兜底保障。
通过实施“五个一批”,2016年邯郸市解决了1.28万人就业问题,大多数分流人员实现了新的就业。
下一步邯郸市化解过剩产能的任务仍然很重,我们需要加大力度做好分流职工的安置,特别是按照今年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确保分流职工就业有出路、生活有保障”的要求,进一步做好工作,促进分流职工更大范围地实现平稳转岗就业。
人民日报记者:河北脱贫攻坚任务重,特别是环首都地区还存在一个贫困带。现在,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3年多时间,请问,河北怎样如期保质保量完成脱贫任务?
赵克志代表:首先感谢新闻界朋友对河北脱贫攻坚工作的关心。大家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解决70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做到。河北168个县(市、区)中,有39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主要集中在燕山、太行山和坝上地区,去年底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183.4万人,贫困发生率3.89%。下一步,我们要在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重大决策部署的基础上,采取四项举措。一是不搞层层加码,防止数字脱贫。河北到2020年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与全国同步迈入小康社会,既不提前,也不延后。二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五个一批”,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实行“绣花式”扶贫,搞好精准滴灌,使具备劳动能力的群众靠辛勤努力脱贫致富,对失去劳动能力的实行社保兜底。三是集中力量啃硬骨头、打攻坚战。我们选择10个深度贫困县,即康保、沽源、尚义、张北、丰宁、围场、阳原、阜平、涞源、隆化,共计40.6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15.02%,实行“五包一”,即一名省领导联系指导,一个省直厅局、一个经济强县、一家省属大型企业、一家金融机构共同帮扶;聚焦206个深度贫困村,贫困人口7.75万人,贫困发生率34.73%,实行“三包一”,即一名省直部门厅级干部联系,一支省直驻村工作组、一家民营企业进行帮扶。四是破解因病致贫返贫难题。针对因病致贫返贫占贫困人口40%以上的实际,出台提升医疗保障救助水平实施方案,财政拿出20亿元,在基本医保待遇、大病保险报销、医疗救助等方面提高比例,今年3月份基本落实到位。
中国新闻社记者:改善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今年全国两会关注的重点。作为河北省的省会,石家庄有一千多万人口。我想问一下,石家庄在改善民生方面有哪些切切实实的措施,让百姓感受到全面小康社会越来越近?
邢国辉代表: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省会石家庄的关注。近年来,石家庄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共享发展理念,把民生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每年年初都在市两会上推出一批利民为民的项目。一是着力在解决好老百姓身边的一些小事上下功夫。比如说,石家庄目前有70多万小学生,在市区的小学生放学时间比较早,很多家长因上班接送不了孩子。为此,石家庄率先在全省开展了小学生免费托管服务,组织老师对无人看管的小学生进行看管,为家长特别是双职工家长解决了后顾之忧。当然,目前还只限于主城区的211所公办小学。下一步,将继续推广到市区民营学校以及县城的小学。再比如,针对失独家庭的抚慰养老问题,石家庄建立了计生特殊家庭“医养服一体化”保障机制,对独生子女伤残的夫妻每人每月发放270元的特别扶助金,对意外或者是因病去世的,每人每月发放340元的特别扶助金。同时,根据家庭情况提供150-500元的生活补贴和不低于100元的养老补贴金。
二是着力在抓实细节上下功夫。比如,面对日益凸显的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在市区党政机关和部分事业单位实行“朝九晚五”错时上下班。现在,市区机动车早晚高峰平均通行的速度,由原来的每小时24.3公里,提升到了27.1公里。同时,把打通市区断头路作为治理交通拥堵的重要着力点,今年计划开工21条、打通13条,2020年以前,市区三环以内58条断头路将全部打通。此外,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我们正在大力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和其他方式的供暖,促进大气质量改善。我们坚持从小处做起,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地推进,根据老百姓自愿,或煤改气,或煤改电,通过改善人居环境来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
三是着力在完善机制上下功夫。第一,健全完善工作推动机制。围绕扩大就业、创业,积极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民企招聘周等专项活动,大力实施“高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青年创业引领计划”。目前,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率连续几年保持为零。大力推进山区教育扶贫,累计投资9.08亿元,新改扩建项目学校82所,覆盖了6个山区的45个乡镇,转移安置深山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5.8万多名。第二,健全完善督导考核机制,坚持把民生项目建设成效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而且体现在考核结果的运用上。第三,健全完善民生投入机制,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的标准,去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总体增长了6.7%,城乡低保标准、农村五保分散供养和集中供养标准等,都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下一步,石家庄将切实抓好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统一,城镇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等民生政策落实。
四是着力在创新载体上下功夫。今年,在全市大力开展了“问计于民、寻求智慧”活动,目的就是要直通人民群众,准确掌握社情民意,积极回应百姓关切,把民生实事办好、办到位。
新华社记者:大气污染防治这项工作,大家都十分关注,河北面临的任务很重。请问,河北准备怎样把这项工作干好?
张庆伟代表:大气污染防治既是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既是一个问题,也是一个难题,我们必须要直面。这里,我想引用哲学家赫舍尔的名言:“一个问题寻求的是答案,一个难题寻求的是解决方案。”这句话体现了哲学辩证思维,就是工作中我们既要回顾过去,又要瞄准未来,努力实现长远发展。
这几年,我们着眼找到大气污染防治的答案,积极努力,克难攻坚。一是国家在2013年发布了“大气十条”,并参照国际卫生组织等有关标准提出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体系。河北也制定了“大气五十条”,并将有关指标进一步细化。二是努力让人民群众呼吸到干净的空气。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2016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较2013年下降了35.2%,重污染天气减少了47天,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但是,这与党中央要求和人民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雾霾治理任重而道远。针对大气污染防治的难题,我们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第一,完善顶层规划设计。2013年以来,我们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从无序、无控逐步走向了科学化、精准化。我们要认真总结好的经验做法,路子对的、方法可行的要继续坚持,同时也要认真查找问题和不足。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并部署了五方面的工作。我们将认真贯彻、抓好落实。
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赵克志书记近期主持召开了一系列座谈会,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我们正在抓紧编制“1+17”意见规划方案,包括1个意见、1个规划、16个专项方案。具体工作中,把压煤减排作为主攻方向,把调整结构作为治本之策,把科技治霾作为重要举措,把联防联控作为有效途径,把严格执法作为重要保障,更加精准有力地打好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
第二,加快推进环保体制改革。中央环保督察改革率先在河北开展试点。当前,我们正在落实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任务,筹划设立6个省级督察办公室,工作人员由省里直接派、直接管;设区市的环保机构由省和设区市双重管理、以省为主,县级环保机构作为市级环保机构的派出单位,由设区市直接管理,通过改革建立起促进大气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的常态长效机制。
第三,进一步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坚持科学治霾、协同治霾、铁腕治霾,通过实施智慧环保、卫星监控、网格化管理等措施,实现省域全要素全覆盖环境监测。加强与京津等兄弟省市的对接协作,完善省内部门间的联防联控。全国两会后,我省将召开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议,对下一步工作进行调度部署,驰而不息地把大气污染防治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经济日报记者: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年经济工作的主线,从一些公开的报道和数据也能看到,现在河北去产能方面的任务还很重。请问,今年省委、省政府是怎么考虑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钢铁去产能工作的?
张庆伟代表:去产能既是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局的要求,也是河北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内在需要。河北是全国钢铁煤炭去产能“双先行”省份。钢铁去产能,是河北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转型升级发展的标志性战役。我省坚决落实总书记牵“牛鼻子”、打攻坚战的重要指示,按照国发〔2016〕6号、7号文要求,抢抓市场和政策两个“窗口期”,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大力实施“6643”工程,出台钢铁去产能一系列政策,制定实施环保、能耗、水耗、质量、技术、安全6类严于国家的地方标准,推行用能权、用煤权、用水权等交易办法,综合运用市场和法治手段,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
一是减总量。钢铁企业由2012年的148家减少到104家,2013年以来累计压减炼钢产能4438万吨、炼铁产能4376万吨。截至2016年底,我省核定的炼钢产能为2.67亿吨,到今年底我省炼钢产能将压减到2.5亿吨。针对全省11家钢铁“僵尸企业”,制定“344”三年出清计划,去年出清3家,今年再出清4家。
二是优布局。通过企业整合重组、搬迁改造等途径,到2020年形成以河钢、首钢两大集团为主导,迁安、丰南、武安3个地方钢铁集团为支撑,10家特色钢铁企业为补充的“2310”钢铁产业格局,这15家企业总规模将占全省的90%以上。统筹考虑全省产业布局和各地功能定位,“十三五”期间张家口、保定、廊坊钢铁产能全部退出,秦皇岛、承德钢铁产能退出50%。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我省在境外建成、在建和筹建的钢铁产能已达895万吨。
三是提质量。借鉴推广邯钢降本增效经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降成本。狠抓钢铁产业提质增效,支持钢铁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推动工艺装备技术升级。目前,全省高铁用钢、汽车用钢、造船用钢、模具钢等高端钢铁产品成为企业利润的重要增长点,高附加值钢铁比例接近40%。
四是托好底。落实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好去产能、保就业、防风险的平衡点,按照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要求,着力做好下岗分流职工的安置,帮助企业处理好债务问题,确保分流职工就业有出路、生活有保障。
同时,统筹做好煤炭、水泥、平板玻璃、焦炭、火电等行业去产能工作,坚持减法加法一起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北京青年报记者:唐山是一个钢铁大市,但是去年成功举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请问唐山是怎样利用对外开放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
焦彦龙代表:唐山这座城市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座开放包容的城市。从公元1878年开始,唐山诞生了中国近代工业史上的七个第一: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中国第一座机械化采煤矿井、中国第一袋机制水泥、中国第一件卫生陶瓷、现存的第一张股票、第一个中国人担任的大学教授。100多年前,唐山城市的第一条街道叫“广东街”,街上住满了来自广东等地的工匠。当时的唐山,就有跑马场,全市有六七百家商铺,人口达到10万多人,街上经常可以见到外国人,被称为“小天津”。
新中国成立后,唐山成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都曾到唐山视察。总书记两次到唐山调研、视察,作出努力把唐山建设成为“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的指示,要求唐山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走在前列,使这座英雄城市再创辉煌。落实好总书记对唐山提出的发展目标,重要的举措就是必须进一步扩大开放。去年,我们举办了2016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第三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第十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中国—拉美沙滩足球锦标赛、第25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第十九届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第十届中国评剧艺术节等一系列国际性和国内重大活动,就是进一步扩大开放的举措。去年,共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部长、省市长在内的3000多外国客人到唐山。他们脑海里都留下了深刻的“唐山印象”,普遍对和唐山的经贸合作有良好预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去年,唐山外贸出口总额、利用外资规模均居河北省各设区市第一位。
唐山有着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比较优势:一是国家把唐山列为了全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城市,我们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形成了有利于各类市场主体蓬勃发展的体制机制。二是唐山港货物吞吐量达到5.2亿吨,居全国港口第5位、全球第6位,是我国可停泊40万吨级货轮的港口之一,唐山港是连接东北亚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重要枢纽,唐山沿海是发展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开放型经济的宝地。三是唐山毗邻京津,处于京津一小时交通圈中。四是唐山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依靠这些优势,唐山要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沿海开放带动的发展之路,通过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实现“三个努力建成”。唐山人民深知,“三个努力建成”实现之日,就是唐山建成国际化沿海强市之时。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保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去年成功举办了首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可以说凭借交通优势,有很多人想到保定、到河北去旅游,请问保定怎样适应新趋势发展旅游?下一步怎样让大家有更多的休闲好去处?
聂瑞平代表:非常感谢媒体朋友对河北、对保定旅游发展的关注和支持。总书记指出:“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3处讲到旅游业发展,提出要“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
保定2.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群山西峙,众水东瀛”,有5A级景区3个,4A级景区11个。河北省委、省政府对保定旅游业发展十分重视,赵克志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加快建设旅游强省。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旅游是各种资源的总和,未来旅游业一定会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抓旅游就是抓协同发展,就是抓绿色发展,就是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去年,保定作为首届河北省旅发大会的承办地,以“新景区、新业态、新未来”为主题,举全市之力承办了一届“精彩、震撼、圆满”的旅发大会。在短短八个多月的时间里,在总面积66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打造出了一个让世人震惊的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206公里的景观大道横空出世,87个业态项目如期建成,82个美丽乡村得以展现,同时还带动了9.4万人就业,3.2万人脱贫。去年,保定全市旅游接待游客790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57亿元,连续五年排全省第一。
通过承办首届省旅发大会,保定旅游实现了四个大的跨越:一是旅游基础设施的跨越,二是管理服务水平的跨越,三是城乡环境面貌的跨越,四是产业融合发展的跨越。同时,还带动了脱贫攻坚、山区综合开发、美丽乡村建设、现代农业、城镇化等方面的统筹发展,走出了一条旅产互动、旅城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新路。
下一步,我们将在巩固、深化、完善、提升上下功夫,让后旅发大会的保定旅游更加精彩。我们将认真总结推广京西百渡的成功经验,以全域旅游为方向,以融合发展为手段,整合共享资源,发挥“产业+旅游”“资金+旅游”“生态+旅游”“脱贫+旅游”“交通+旅游”的示范作用。一是搞好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十三五”旅游整体规划,全力构建“一月六星、众星捧月”的新格局。二是抓品质提升。4A级景区争创5A级景区,5A级景区争创全国旅游景区标杆。三是抓业态创新。着眼新的市场需求,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旅游产品、旅游业态更符合游客的需求。四是抓好引进战略。保定从去年省旅发大会的成功举办,总结出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优质战略合作者的引进是抓好旅游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另外,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今年9月份,保定将在高碑店市、定兴县、白沟新城三地,以“新业态、新体验、新品牌”为主题,举办首届市级旅发大会,全面打造京南小镇特色旅游体验区。届时,欢迎媒体和各界朋友到保定休闲旅游、参观指导。(记者苏励、别志雷、段丽茜、吴绍冰、四建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