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宣讲动态 >> 宣传信息
[外地动态]解决突出问题 创新北京理论宣讲工作

理论宣讲是加强思想理论建设、促进社会政治沟通的重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讲的关键是要联系实际、研机析理、解疑释惑,努力讲全、讲透、讲实,要增强宣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因事施教,做到多层次、广覆盖,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汇聚起推进改革的强大正能量。目前,北京理论宣讲工作在取得了很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需要结合新时期发展形势,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水平。

北京理论宣讲工作的问题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对宣讲工作的要求,不断探索工作方式方法,构建了宣讲家网、《大讲堂》内刊、部委基层主题联学、百姓宣讲、理论家走基层、理论宣讲示范基地、辅导报告精品超市等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宣讲品牌体系,形成了专家学者、领导干部、普通百姓“三位一体”,理论读物、网络展播、宣讲活动、示范基地多渠道传播,热线服务、评教评学、课题调研、联学研讨多手段推进的立体式、全覆盖的理论宣讲格局,为促进首都改革发展、构建和谐宜居之区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得到了中央和市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同时,当前北京理论宣讲仍然存在不少“短板”,导致理论宣讲存在“上不去”、“下不来”、“坐不住”、“听不进”、“做不到”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内在悖论”使得融理论性与生动性于一体的宣讲队伍难以形成。做好理论宣讲要求宣讲者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也要具有把理论生动表达出来的能力,两者中做到其中之一都不容易,把存在一定矛盾的二者结合起来就更难。这种“内在悖论”使得理想的宣讲队伍不易形成,无论是规模结构、还是整体素养,均与新形势下党的理论宣讲工作的任务和要求不完全适应。一方面,体现为宣讲主体的理论素养、专业水平、政治素养有待加强;另一方面,则是宣讲主体不能自觉地融入人民群众中去,没能在服务社会实践、满足群众需求中更好地实现理论的价值。

“刻板印象”降低社会理论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调查表明,当前很多人对理论宣讲兴趣不大,认为内容乏味、面孔僵硬、方式简单,甚至视宣讲为“规训”,感到被动学习、收获少、浪费时间等。这种“刻板印象”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不仅和重实用、轻理论的特定社会转型发展阶段有关,也和一些人信仰标准缺失有关。此外,一些人对理论学习的态度不积极、能力缺失,也是宣讲实践不尽如人意的重要原因。

“同质化”内容弱化宣讲创新性、权威性和丰富性。创新性不够体现为一些宣讲内容或照本宣科,或开口齐唱,或重复单调,或老套陈旧,缺乏新意的内容降低了人们对理论学习的兴趣。权威性不够则是由于一些专家的报告停留于“个人观点”、“个人预测”、“个人估计”,不能给听众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权威的结论,听众听完后疑虑犹存。丰富性不够体现为在实践中不乏“为理论而理论”的现象,学习内容限定在“规定动作”上,对自选动作规划不足,或满足于常规政策解读,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分析不够,未能把握人们理论学习的兴奋点,直接影响了理论宣讲的实际效果。

“碎片化”思维影响宣讲工作整体规划和资源共享。首先,在管理机制上、在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上缺乏长效的沟通协调机制。除了重大宣讲活动由全市统筹安排并互通有无外,各区和委办局、街道乡镇、社区企业等是各干各的,资源难整合和共享,许多优质的报告会资源和成果都是“一次性消费”。其次,在内容规划上,学习内容不成体系。第三,在学习渠道上,整合不够限制宣讲效果。一方面是传统宣讲渠道缺乏必要的、与时俱进的创新,形式单调、内容也不能很好体现“三贴近”要求,“量多质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另一方面,新媒体话语表达能力和技术运用能力都还有待提高,各种渠道的整合不够,影响了宣讲效果的“共鸣效应”、“积累效应”和“互补效应”。

创新北京理论宣讲工作的对策建议

在新形势下创新理论宣讲,需要树立以口头讲述为主、多渠道协同配合的“大宣讲”理念,重点加强工作环节把控,解决实际中的突出问题,把理论宣讲提高到新的水平。

在宣讲主体上,努力构建政治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规模宏大、品牌突出的宣讲队伍。第一,抓好宣讲主体选择。按照政治合格、学养深厚、道德高尚、修养魅力突出、表达熟练等要求,抓好资质遴选,打造一批“真学、真信、真懂、真用”,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优秀理论宣传者和践行者,为开展工作提供有力保障。第二,抓好代表人群广泛的队伍建设。要切实发挥理论专家的主导作用,加大引导培养力度,使他们成为复合型的能言善道的人才;发挥好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宣传和践行理论的积极作用,把理论宣传工作同各个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促进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优势。加强党的理论学习和党性修养,研究大众宣传的特点,培养大众传媒素养,建设一支高素质、职业化和专业化相结合的理论宣传队伍;注重运用党的工青妇等群团组织、非政府组织、智库和普通群众等外围力量,来传递与党的理论相关的信息。第三,抓好工作协同和品牌打造。要合理调整队伍结构,注意新老、专业、行业、阶层之间的综合平衡。要根据宣讲队伍构成,加强团队协作,完善人员梯队配置,重点打造知名宣讲个人和团队品牌,为构建宣讲队伍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在宣讲客体上,立足听众结构变化和实际需求,强化受众研究,做到分层分众、有的放矢、精准传播。对于党员干部,应当以部门为单位组织,通过建立体现本单位本部门特点并能长期坚持下去的学习制度来提高实效性。对于群众中的青年群体,要努力把科学理论融入他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融入各种信息服务、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中,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其他先进技术手段,充分利用动漫、游戏、知识竞赛、文艺宣传等形式,更加有效地加大理论宣传的力度,引导青年群体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群众中的非青年群体,应当注重在互动交流中加强理论宣传,深入群众主动对话,关注民生冷暖,反映群众诉求,群众关心什么就聚焦什么,百姓困惑什么就解答什么,在有问有答的沟通中达成共识,在情与理的交融中产生共鸣,在服务群众、满足群众中更好地实现理论的价值;开辟更多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渠道,通过百姓宣讲等形式,把话筒交给百姓,把讲台让给百姓,调动百姓参与理论宣传的热情。

在宣讲内容上,按照思想性、逻辑性、实践性、生动性要求,提高宣讲内容质量。其一,突出思想性。理论宣讲要发挥思想理论的魅力,解决人们思想上的困惑,不仅传播政策,做到上情下达,也传递民意,下情上达,在把握社会思潮总体趋势中使人获得教益。其二,突出逻辑性。根据具体理论主题,深入分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基本理论问题,努力做到论点明晰、论据丰富、论证有力,以强大的逻辑力量使人心悦诚服。其三,突出实践性。宣讲内容既要接天线,又要接地气。接地气,需要宣讲者坚持以听课人为本的思想,设身处地为听众着想。要切实摸清听众关心和感到困惑的问题是什么,最需要讲清什么道理,传授什么知识,澄清什么事实,满腔热情地为听众释疑解惑,努力使所讲内容适应听众需求。其四,突出生动性。在语言表达方面,努力用准确精练、通俗生动的语言,以新鲜活泼、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对思想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根本问题予以深刻充分的表达。在论述分析时,要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让大人物讲小故事、老人物讲新故事,使抽象的理论深入浅出,转变为广大干部群众社会生活中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从而便于理解、便于记忆、便于应用。

在宣讲渠道上,运用媒介融合思维,综合发挥传统媒介与新型媒介优势,丰富表达手段。一要继续巩固传统宣讲渠道的作用。虽然新兴媒体以其自身的宣传优势不可避免对传统宣讲渠道造成巨大的冲击,但应当看到,课堂讲授、辅导报告、党报党刊、广播电视和图书等传统渠道依然是开展理论宣讲的主渠道,要继续发挥主导作用。二要善于运用各种新的宣传渠道。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移动电视等新媒体,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理论宣讲体系。加强各大主流媒体网站对网络舆论的引领,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为龙头,各地重要新闻网站和党的理论宣传网站为骨干,各商业网站等为协助,建构新媒体背景下的理论宣讲体系。搭建好新媒体宣传平台,充分研究新媒体的宣传特性,掌握新媒体宣传的规律,创新理论普及方式和手段,增强理论的普及性和影响力。

在宣讲方法上,运用多种方法技巧,提高宣讲的亲和力、感染力。首先,坚持群众性。宣讲者要在感情态度上平等待人,做到以人为本,由情入理,以理服人,最终达到情理交融。其次,提高语言和表达能力,增强语言的感情色彩,以声传情、以音动心、以情动人,提升感染力。同时,宣讲者还应擅于运用非语言的表达方式,如眼神、手势,帮助更好地表达思想。第三,创新话语体系。宣讲实践中往往会出现学术话语、政策话语、大众话语这几种话语方式,各有优点和缺点。作为高质量的宣讲报告,需要在认真准备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合理运用这三种话语方式,并在新媒体发展的形势下合理吸收运用符合时代需求的话语方式,使得宣讲既有学理性,又有政策指导性,并且具有通俗生动性,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在宣讲效果上,促进知识、态度、行为、价值观念等多层面的改变,深化宣讲效果。深入的宣讲效果从价值层面上可以概括为三个层面:理性价值层、感性价值层和象征性价值层。其中理性价值层主要是宣讲给予受众的实际使用价值,是受众从宣讲中得到的文化知识收益和政治经济的实际效益,是价值的基础层面;感性价值层是通过宣讲体验的积累,受众意识态度和行为意向发生变化,心理上信任感和满足感增强,是价值的中间层面,在情感世界形成偏好;象征性价值层是通过长期的宣讲活动开展,主流价值观念深入人心,和受众价值观念产生共鸣,成为广泛社会的精神归宿和行为指导,是价值的最高层面。因而理论宣讲要通过工作开展,在多种价值层面取得效果,从而不断增强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实现国家和社会的良好沟通和价值共振,为统一思想和行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课题负责人:贺亚兰,北京市委讲师团团长;课题组成员:许海 刘小丰 王莉 徐中煜 高亚雄 邹兴明 戴渊)

上一篇:省委宣讲团在石家庄宣讲全会精神
下一篇:河北省委宣讲团赴各地宣讲六中全会精神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