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在基层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过程中存在形式主义问题,难以真正触及普通百姓的思想和灵魂。我们要改变不加区别,只是简单下发文件的宣讲模式;走出单面、单一的宣讲形式,让基层干群成为宣讲主体;采用灵活多样、具有“草根”智慧的宣讲手段,使其在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中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成为我们党的行动纲领,它亟需变成全国上下的共识和普遍遵循,从而成为社会实践各领域工作的强劲动力。基层宣传工作,以往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局限也是明显的。这主要表现在不接地气的形式主义宣传较多,难以真正触及普通百姓的思想和灵魂。目前,亟需创新思维方法,摆脱全国上下形成的惯性宣传模式,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中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
改变不加区别,只是简单下发文件的宣讲模式
在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过程中,我们惯用的普遍做法是:将有关文件印刷成册,有时还出版专家学者撰写的解读文本,然后下发,并通过领导、专家讲解,再让大家讨论。这种宣传方式有其优点,因为内容丰富深刻的政治思想文件,其表述本身就是平实有力和深入浅出的,加之专家学者的解惑答疑,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受众是完全可以读懂和理解的。然则,将这一方式直接搬到广大基层,尤其是让没多少文化知识的农民如此这般听讲,成效可想而知。
目前,在广大基层地区宣传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本,除了将有关文件直接下发和辅以宣讲外,还要开动脑筋,突破固化甚至僵化思维模式,结合基层实际,提供更有效、为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创新性文本。在此,至少有以下几种方式可做:
第一,简写读本。不是所有报告内容都适合基层尤其是农村基层百姓阅读的,应为其特制一个简写本,即基层干群最关心也是与其关系最大的基层或农村基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本。这样,基层尤其是农村基层就可拥有自己的读本,有针对性地深化学习和认真领会。这比不加区分的“一锅煮”来说,既有针对性,又会引起基层尤其是农村基层广大干群的浓厚兴趣。可以说,有全本在手,又有一个简写本直接指导,基层干群就有了强有力的抓手。当然,对于基层也可做进一步区分,可出版针对农村基层的读本,这就与城市基层读本区别开来。
第二,专题读本。基层问题多种多样,广大干群所从事的工作也大为不同,可针对基层尤其是农村基层实际,出版专题读本,以指导基层社会实践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前行。以“乡村振兴”为例,可组织有关专家尤其要吸收基层专家撰写此方面的读本。这样,习近平总书记的有关思想,包括在山东两会代表团提出的“乡村文化振兴”等,都可成为读本的核心内容。还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环保”“人民”“精准扶贫”“妇女”“基层人才”等方面的思想,都可通过专家学者的解读,编辑成册为专题读本。专题读本的最大优点是,内容集中、具体、深入,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也容易引起基层干群的积极响应。
第三,图文读本。长期以来之所以“小人书”“漫画”“动画片”等大受读者欢迎,包括许多成年人也沉溺其中,主要因为文字精到、画面形象、通俗易懂,这是那些过于讲究理性的长句子文本不能代替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可借鉴这样的读本,向广大基层尤其是农村基层传播,包括数量更大的广大基层青少年,这是一个巨大的受众群体。比如,习近平主席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有84次提到“人民”,以24字为中国人民的四种“伟大精神”点赞。我们可否考虑出版一本《习近平与中国人民》的宣传读本,里面既有故事,又有他所谈到的“人民”以及“中国人民”,还有“中国人民伟大精神”的文句,再加上有关习近平下乡的图片,这样的图文并茂读本一定会大受欢迎,并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总之,以往下发文件和派人宣讲的模式还可继续下去,但对于广大基层尤其是农村基层,不能只有这一种模式,而是要创新读本,以便更贴近基层社会实际。在此,宣传读本一定要丰富多彩,更要有换位思考,多站在基层尤其是农村基层干群角度,而不是高高在上地照本宣科,这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深入到基层广大人民的心中。
走出单面、单一的宣讲形式,让基层干群成为宣讲主体
目前,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工作,自上而下的宣讲方式是必要的,它会从一个制高点发挥广阔辐射力和巨大效能,使全国上下感受到党和各级政府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思想优势以及管理优势。但也要避免单面和单一的灌输,克服形式主义局限。基层尤其是农村基层的宣传工作,在形式上要有所探索、突破和创新,其核心点是,如何将基层干群由“受体”变为“主体”,在对话与沟通中充分发挥其积极性、理解力、创造力。
一是将灌输式宣讲变为对话式学习。从政治级别和知识优势向广大基层干群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只是一种方式。但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方式不是万能的,更不能一劳永逸和包打天下。不要说这一方式不一定是最好的,即使最好也不能保证基层百姓永不厌倦。因此,需要创新另一宣传方式,即放下身价、面向群众、以平等姿态和对话方式,宣传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换言之,任何宣讲者,哪怕职位再高、学识再渊博、再有政治思想的话语权,都应与基层干群平等参与到宣传和学习中。这里主要强调两点:一方面,宣传者既是宣讲者,也是学习者;另一方面,基层干群既是聆听者,也需要平等参与到宣传和学习中。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如何抱着虚心向学的姿态进行宣讲,与基层群众共同讨论和进行对话,这是非常重要的。以浙江温岭民主恳谈为例:开始,县乡干部就是一味向村民灌输,效果很差;于是,宣传者改变宣讲方式,让老百姓参与进来,与宣传者一起商讨,结果得到人们的大力支持,群众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得以发挥。这就是“民主恳谈”的由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也应如此:建立一种讨论和对话机制,将基层尤其是农村基层干群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围绕其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这样才能得到广泛支持,也能通过互相启发和推动,将学习引向深入,避免一味进行灌输式宣讲所带来的冷场、空谈和走过场的局限。
二是将基层干群推到讲解前台。由于宣讲模式的固化和僵化,好像基层干群自然而然成为被动的受体,只有听从来自高层领导和权威的宣讲,从而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变成一种不接地气的活动。其实,如何将基层干群的“被动式”学习变成“主动式”参与,这是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扎根的关键。这一转变强调,在接受上级宣讲、培训、学习,在通过对话式讨论交流后,不能忽略让基层干群成为宣讲者,即让他们成为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体。比如,让乡村干群都有机会宣讲自己的学习体会,可以“村小组”“全村大会”“乡镇竞赛”等形式,让基层干群走上前台。通过这一方式还可评出积极优秀分子,并给予他们物质和精神鼓励。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尤其是广大农村基层的宣讲,一定要突破由上而下的单一灌输渠道,而应创造条件将广大基层干群推向主讲的平台,这样的宣讲才是最有效、生动活泼和深入人心的。
三是将基层宣讲与具体工作尤其是存在的难点问题相结合。广大基层往往百事缠身、千头万绪,一定不能将宣讲变成一种空谈。如果因为宣讲和学习,影响了农时和具体工作,那就是形式主义的,甚至是可怕的。这也是为什么近些年党和国家要求改变文山会海的局面,即少开会、开短会,强调开会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在广大基层尤其是农村基层更是如此,让干群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决不能崇尚空谈,必须与具体工作和生产相结合,以实效为目的。因此,在广大基层尤其是农村基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学习,要将实干精神放在首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准绳,这种形式才是正确可靠的。
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在宣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不可忽略人民。宣讲学习是为“人民”,也要让“人民”成为主体,并紧紧围绕其积极性、创造性展开。任何离开“人民”本位和主体性进行的宣讲,注定会失效、无效甚至是无意义的。
采用灵活多样、具有“草根”智慧的宣讲手段
基层社会文化丰富多彩、活力无限、异彩纷呈。因此,我们在基层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切不可思想保守、形式单一、手段贫乏,而要创新方式方法,尤其是找到切实有效的抓手和手段。这是将创新思想进一步落实的可靠保证。目前,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手段还比较传统和简单,除了开会、发材料、办学习班培训外,通过宣传墙大力宣传是主要手段。在此,希望基层尤其是农村基层在以下方面进一步拓展和创新。
寓教于乐是基层宣传的好方法。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式地向广大基层干群宣讲,其最大的问题是容易形成“隔”。这是因为受众的学历和知识水平有限,他们有时难以理解文件精神。这就需要将向精英阶层的宣讲,更多变成一种更具民间性、有助于基层干群理解和掌握的形象表达。例如,通过送歌下乡宣传往往比讲课式的理论阐述更易被老百姓接受,而通过戏曲节目的手段往往比送歌下乡的宣传方式更能深入人心。因此,在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应在广大基层尤其是农村基层更多使用文学艺术手段,以达到寓教于乐之目的。据报道,北京郊区有的村庄为宣传搬迁,通过演出小品,让村民感受到拆迁的利弊。整场演出长达数小时,全村村民观看积极性很高,大多坚持看完。如将这种方式用于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那效果一定会更佳。再如,在春节期间,贵州省黎平县茅贡乡地扪侗寨开展侗戏表演活动,将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诚信友善、文明和谐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通过侗戏表演方式进行传播,当地群众在享受侗戏这种非遗文化魅力的同时,自觉不自觉地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在广大基层尤其是农村基层,应多通过干群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大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容,诸如法治、德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文化振兴、现代新型农民培养等,这是对“为宣传而宣传”思维模式的根本性突破。
通过举行各种比赛活动进行宣传。对于基层而言,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能停留在“空对空”,而要结合广大干群的物质和心理需求进行,这是由马斯洛需求理论决定的,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在此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通过比赛活动,加大物质奖励力度,使基层广大干群通过开展活动提高认识能力水平。比如,对于知识比赛中的优胜者、开展宣讲活动的优秀者、执行力强的胜出者,都可给予物质奖励。有的即使没有物质奖励,也要通过精神奖励提高基层干群的荣誉感和自我实现感。比如,在高考、研究生升学考试中,加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关内容,这将有助于引起基层社会及其家长的高度重视,是一种更切实、内在、有效的宣传手段。总之,宣讲必须与基层干群的需求息息相关,方会内在而不是外在地使宣传工作扎根基层。
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功能进行宣传。如果从传媒角度说,当今社会最具影响力的手段是什么,那无疑是互联网技术。如今,互联网和手机微信、视频成为包括农村在内的广大基层最重要的交流手段。基于此,在广大基层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可忽略互联网技术。因此,应注意如下宣传手段的改变:一是建立自上而下的互联网宣传网站视频。以往,我们比较注重高层级的互联网视频,但忽略基层尤其是农村基层的互联网视频建设,这是一大损失。时下,我们看到的许多自媒体视频多是娱乐甚至为恶搞,如在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面有所规范和推进,那必将全面推进基层宣传工作走向深入。二是开启评价、提问、建议等跟帖栏目,让广大干群有自由参与、发挥和创造机会,这是实现宣传互动功能的有效途径。三是建立应答、解释与改进专栏。面对广大干群提出的相关问题及其建议,应确立及时解决的措施方法,这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的强有力保障。这是因为,不辨不明、不答不清、不论有惑,只有当广大基层干群通过网上互动,才能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总之,应以开放心态、人民本位、灵活手段、创新意识,充分利用互联网视频开展宣传,这是广大基层干群与新思想接轨、沟通与感应的利器。尤其是对于广大乡村年轻干群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
中国广大基层尤其是农村基层是一块深厚的沃土,其中蕴藏着令人难以想象的“草根”智慧。因此,在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一定要克服长期以来形成的路径依赖,而是要充分依靠和调动广大干群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探索更加富有活力和切实有效的新途径。在这方面,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无穷的潜力。
(作者:赵秀玲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