虔诚而执着 至信而深厚——评 《坚定“三个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发布时间:2016-03-28 浏览次数:1305次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党的十八大报告为什么提出坚定“三个自信”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反复强调全党和全国人民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定“三个自信”?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如何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坚定“三个自信”问题上真正做到坚定而自觉、“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中共河南省委党校郭学德教授等人著述的《坚定“三个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论述和阐释。该书是系统研究“三个自信”问题的理论著作,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立意高远。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就失去了根本依据。该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中华民族复兴的理想联系在一起,把坚定“三个自信”置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大理想的历史实践进程之中来理解,立意高远,充分体现出了该书内容所意蕴的高远境界和开阔视野。
结构严谨。一本理论著作的学术价值和理论品格,除了内容之外,最重要的是著作的结构是否科学、严谨。该书共有十章,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大的部分:第一章“一个至关重要的政治问题”为第一部分,是整本书的总纲和统领,主要阐释了“三个自信”思想的提出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三个自信”思想的深刻阐述,论述了“三个自信”思想的重大意义,认为坚定“三个自信”对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和领导干部来说是“一项基本的政治素质要求”。“坚定的信念与高度的政治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是该书的第二部分,主要对“三个自信”的“科学内涵”和“科学依据”进行了论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历史命题,“三个自信”的实质是政治自信;坚定“三个自信”,源于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历史担当,源于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清醒判断和全面把握。第四章至第九章共6章为该书的第三部分,主要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如何坚定“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如何坚定“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如何坚定“制度自信”,进行系统阐述。第十章“实现中国梦的坚强政治保证”为该书的第四部分,是该书的落脚点和收尾部分,主要阐述了坚定“三个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强政治保证。
该书的上述布局和结构安排,清晰地展现出了该书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体现出了该书结构上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同时也进一步提升和强化了该书的理论说服力和思想影响力。
论述深刻。对于“三个自信”这一“高端”的政治性、理论性问题,如何将其论述清楚、分析透彻,使人在阅读之后真正达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该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对问题的深刻论述和透彻分析。该书明确指出,“三个自信”的实质是“政治自信”,即中国共产党及其党员必须对自己正在为之奋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高度的政治认同、坚定信仰和坚强信念,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政治定力,增强战略定力,进而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面前做到“临大事而不乱”“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不仅如此,该书还运用大量篇幅(第四章至第九章),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际与国内、现在与未来等多个维度、多个层面、多个视角,对当前我们为什么必须坚定、以及如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进行了深刻阐述和分析,资料翔实、论述深刻,观点中肯、令人信服。
通俗简明。坚定“三个自信”是一个政治性、思想性很强的理论问题。如何把一个政治性、理论性很强的理论问题用一种比较通俗简明的方式和语言来进行表述和阐释,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这实际上也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如何大众化、通俗化的问题。该书力求用一种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来体现和表述该书的思想内容,而尽可能地避免使用一种冗长、艰涩的学术性、研究性语言范式。
(作者系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哲学教研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