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心组学习 >> 学习书单
多维度解读“中国梦”引人入胜 ——读《现代化视野下的“中国梦”研究》

《现代化视野下的“中国梦”研究》,程美东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季正聚

      北京大学程美东教授新近出版一本著作《现代化视野下的“中国梦”研究》,这是在众多“中国梦”研究著作中的一本力作,其广阔的视野、深刻的见解给人以若干思考。全书分五大篇章,由十篇可单独成文,却又相映生辉的论文组成。书中作者提出许多深刻见解,其中以《从政治文化角度解读“中国梦”》一篇若干观点最为经典,如“中国梦”“超越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上关于国家意识形态理解上的差异,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保持持续的活力注入了新鲜的政治资源”、“凸显了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内在驱动、基本轨迹和走向,为现实和未来中国政治发展的走向提供了历史文化资源”、“反映了当前中国人整体对于民族文化越来越强烈的自我认同的情感和愿望,‘中国梦’从政治设计上适时地回应了这种情感和愿望”等等,这些观点于我都有强烈共鸣。

       对“中国梦”的理解基于在多视角转换与各视域融合

       通观该著作,其最大的特点是作者对“中国梦”的理解建构在多视角转换与各视域融合的基础上,这使作为整体中一部分的“中国梦”得到了更深刻的诠释和表达。

       加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思想自问世以来对世界历史学、法学、哲学等各人文科学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在代表作《真理和方法》一书中认为“理解其实总是这样一些被误认为是独立存在的视域的融合过程”。他鼓励理解者和诠释者去扩大自己的视域,使它与其他视域相交融,这正是他的“视域融合”思想。程美东教授这本新著的研究视角正与这种思想吻合。作者以目之所及、思之所及的大气魄,立足各个维度宏观分析、立体诠释“中国梦”。全书视角中,既有卓越个体之梦,也有平凡群体之梦的主体维度;既有论述近代百年思潮与百年“中国梦”,也有论述“中国梦”发展战略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时间维度;既有欧美对“中国梦”的解读,也有世界现代化进程中若干“国家梦”分析的区域维度,这些角度就是作者看待“中国梦”的视域,他是将读者带进了一个“视域融合”,尔后再解读的语境当中,以关联的眼光研究“中国梦”的因果、歧义、校正等,使读者真正理解“中国梦”的意义所在。

       对“中国梦”的解读充满了磅礴厚积的历史意识

      该著作的第二个特点是对“中国梦”的解读充满了磅礴厚积的历史意识,这显示了作者在通晓中贯通,在理解中诠释中国近现代史与世界近现代史的功夫和程度。自“《诗》亡然后《春秋》作”以来,中国文化本就始终内含一种绵延不绝的历史意识,而本书作者更自觉于又执着于历史认知,并于分析中将这种历史意识体现得淋漓尽致。如,《从近代社会思潮看“中国梦”》一文,作者将近代“中国梦”之核心归结为“救亡图存和民族振兴,都指向了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并指出这正是近代百年前潮后浪一路高歌向前的根本”。而这个结论正是建立在对近代纷繁迭兴的社会思潮条分缕析式地历史梳理基础上的。还有对“美国梦”、拉丁美洲的民族国家梦、阿拉伯民族复兴梦的解读,都充分体现了作者通晓、贯通、驾驭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的功力,显示了作者读史与论史的眼界和高度。

      对“中国梦”的诠释始终抓住“现代化”这根主线

      近代以来,晚清、民国初年、国民党政府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这一百七十余年既有各阶段之间的蝉蜕,又有其间的前后贯连,作者合蝉蜕与贯连为一体,对“中国梦”的诠释始终抓住“现代化”这根主线,这是中国近代以来贯穿不同发展阶段的主线索,也是今日无法绕越、仍需深耕的老题目。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已经延续一百七十多年,至今仍在继续,其间困窘、挫折、争论都并未远去,后人仍常在回望追溯中挖掘力量。作者本已有相当厚重的《现代化之路——20世纪后20年中国现代化历程的全面解读》一书问世,今日以“中国梦”为出发点继续深耕老题目,是教授本人学问厚积之功,其研究成果推动了现代化理论研究的再发展。

      本书语言也令人耳目一新,既有哲学思辨式的严谨,又充满文学的激情与灵性。如第17页作者在论述中国应坚持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时说:“荷尔德林说过,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法国思想家莫兰则说,实际是:人诗意地、平庸地栖居在大地上。”第47页论述社会思潮时说:“今日观之,近代中国犹如一气势恢宏之战场,思潮澎湃间,虽文人论战,但言语著作舞动的都是金戈铁马。梦境苦涩,但由此驱动之昔日民众,无论文弱,无论妇孺,无论贫富,各个都能怀盖世英雄梦,起而保家、起而卫国。”该书将学术著作从容驾驭于严谨和文学性之间,使这场学术探讨与国策论衡充满了文字的美感和张力。

       毫无疑问,这本“中国梦”研究力作的经典观点和研究视域及方法将对当下和以后若干研究者产生重要影响。至结束本文之际,我想表达,居于作者广博视野的引领,个人以为当下学术界关于“中国梦”的研究仍偏重其合法性的分析,这是必要的,但问题是,人们更多需要的是学者及同仁锲而不舍地追究更为深远的问题,如能更具前瞻性地分析“中国梦”发展战略在未来的趋势、走向等等,当是更高目标所在。

(作者为中共中央编译局研究员)

上一篇: 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推荐活动”入围图书(86种)
下一篇:《大势——中国信息经济发展趋势与策略选择》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