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心组学习 >> 学习书单
战“疫”日记

书名:战“疫”日记

作者:光明日报社武汉一线报道组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2月  

ISBN: 978-7-01-021892-2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一篇篇热气腾腾的文字报道,向读者还原湖北抗疫一线的真实场景,展现了此次新冠肺炎阻击战中英雄的武汉人民所做出的巨大牺牲与奉献,勾勒出各行各业涌现在城市抗疫一线英雄群像——他们之中有来自全国各地支援武汉的的医务工作者,有穿梭于城市内部架起物资生命线的快递小哥,有申请成为交通志愿者的青年教师,更有马不停蹄研制检测试剂的科研工作者……

这些普通人的故事每天在这座英雄的城市发生着,也激励着我们,只要坚定信心,凝聚力量,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作者简介

光明日报社武汉一线报道组

光明日报首批新冠肺炎疫情一线报道组于2020127日成立,报道组由教育部记者晋浩天、记者部记者章正以及全媒体总编室记者卢璐组成。26日,报社再次派遣国际部记者李盛明、光明网记者李政葳深入武汉,增援前线报道。截至215日,前线已刊发报道20余篇。

目 录

1.这一刻,我们向武汉出发

2.战“疫”的力量

3.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4.为了人民生命健康之托

5.阻断疫情 筑好社区“第一道墙”

6.进击,“揪出”病毒

7.他们的笃定让生活温暖

8.“我深爱的武汉,终究会好”

9.我们出院了

10.“元宵前夜,让我们守护万家灯火”

11.应收尽收 不漏一人

12.生命之舱:传递温暖也表达爱

13.火线上的中流砥柱

14.武汉,千条线拧成一股绳

15.一起拼,我们一定会胜利

16.“有心”做个平凡英雄

17.一连四个“感谢”,好消息来了

后记 光明,就在前方

部分内容

一起拼,我们一定会胜利

病房里,他们是无微不至、细致耐心的守护者。

手术台上,他们是与死神抢人的生命天使。

疫情发生以来,一份份疫情不退誓不言退的请战书,一个个奋不顾身的“最美逆行者”,一张张“口罩下的最美面庞”,感动着大众。他们身披白衣,奋战在发热门诊、方舱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

 “我看不见你温柔的面孔,却看得见你美丽的眼睛。我看不见你甜美的微笑,却看得见你忙碌的身影……你是人间最美的天使,我要深情地把你歌唱!”冲锋在前、挺身而上的医护人员,在患者眼中留下了天使飞过的痕迹。

身处火线,没什么事比救人更重要

医院,是一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医护人员随时都在与死神交手。而躺在病床上的患者,最清晰地捕捉到了白衣天使为他们“遮风挡雨”的点点滴滴。

 “这里的医护人员24小时值守,让我们感觉很踏实。”轻症患者郭刚勇告诉记者,“只要他们在,我们就有信心。”

 “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把重症患者的病死率降下来。”浙大一院副院长陈作兵教授说。他带领第一批浙江省赴武汉重症肺炎救治国家队12名成员到湖北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工作,接管了16个床位。

他们明白,身处火线,没有什么事比救人更重要。“留给医务工作者的时间很紧张,如果没有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患者就会面临很危险的情况。”陈作兵说。

在危急时刻,医护人员与患者交流方式有时很简单,一方面忙着抢救,另一方面不停地鼓励患者要“加油”。

10日晚上6点左右,一位危重病人情况危急,氧分压突然下降,血压也持续下降,该团队的一位医生马上决定进行气管插管。“如果没有浙江的专家,按照以往经验,这个病人估计是不行了。”一位当地ICU的医生说,现在,这位病人的情况明显好转,生命体征也平稳多了。

早上6点左右,不少患者还没有起床,护士就挨个床位进行检查,有的患者没有醒来,迷迷糊糊地伸出手,护士把仪器的小夹子往指头上一夹,就可以测血氧饱和度。再拿出电子体温计,对着患者额头一扫,记录下体温数据。尽管交流不多,但双方十分默契。

早上8点多,患者们吃完早饭,医生就会查房,挨个询问病人的情况,并根据个人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戴着护目镜和口罩,我们可能看不到笑容,但是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善意。”这是医护人员给郭刚勇的感受,“他们的医德都很好。”

 “在这里恢复得不错,症状连续几天都没有出现,我29日做了第一次核酸检测,210日又做了一次,都显示阴性。前两天医生说让我做好出院的准备,不过专家组认为我的肺部情况还不符合出院条件,所以还要过几天才能出院。”郭刚勇说。

温情疏导,让患者们脸上笑容多起来

 “这几天身体恢复得怎么样?记得按时吃药,有情况随时跟我们联系。”212日晚10点多,刚刚康复出院的张玲(化名)接到医生王俊的回访电话。“感觉很温暖,也很感动。王医生他们每天工作那么辛苦,夜里下了班还不忘询问我的情况。”张玲说。

时间回到6天前。26日早上6点多,冒着连绵冷雨,张玲被送到武昌方舱医院接受治疗。“刚刚安顿好躺到病床上,就听见旁边床位的老阿姨不住地哭。原来,由于时间仓促,一些生活用品、药品没带齐,加上丈夫前段时间离世,儿子也因为感染住进了重症监护室,紧张、焦虑、惶恐让她一时情绪失控。”张玲回忆。

闻讯赶来的医护人员先耐心地听完老阿姨倾诉,又找来了日常所需的生活用品、药品。“老人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在后面治疗过程中都很配合,每次医护人员检查完身体还不忘说声‘谢谢’。”张玲说。

记者了解到,张玲就诊的武昌方舱医院每天上午、下午都会组织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咨询,并发送“走进方舱”心理手册。医护人员经常对患者进行点对点心理疏导和医疗常识解答,患者们脸上笑容渐渐地多了。张玲状态逐渐稳定下来后,与医护人员的交流也多了。

元宵节那天夜里,很多医护人员还在不停地忙碌,为了抗击疫情无法与家人团聚。于是,趁着医护人员工作间隙,张玲用手机为他们各自录制了一段对家人的祝福,也记录下他们一线战“疫”的点点滴滴。张玲的这一举动,不仅让医护人员十分感动,也感染了更多住院患者:到了用餐时间,看到医护人员分饭、发饭忙不过来,一些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会主动过去帮忙;同病室患者出现突发状况,周围病友会主动帮忙打水取药、找医护人员;有些病人与医护人员交流时普通话说得不好,旁边会有人主动帮着“翻译”。

 “病房逐渐变得温暖、热闹起来,大家与病魔抗争也更有信心了。”张玲说。211日下午,张玲等28名患者从武昌方舱医院顺利痊愈出院。

看不清你的脸,却看得见你善良的心

 “这些医护人员都是心中有大爱的,舍小家为大家。他们来自祖国各地,都只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帮助武汉战胜疫魔。我到方舱一周多了,没有听到一个医生一个护士有任何一句怨言。”曾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武汉洪山区交通大队信访民警张兵,感染新冠肺炎后,住进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昌方舱医院。在方舱的前两天,他一直高烧,一度高达39.8℃。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悉心护理下,高烧逐渐退去,身体有所好转。

 “医者仁心,护佑健康。哪怕是在方舱里,医护人员也并不是只专注于治疗新冠肺炎。只要看到病人有其他的不适,他们都会想方设法帮病人纾困。”张兵说。

除了每天给患者量体温、测血氧饱和度、量血压,监测患者身体参数,分发一天的药品,医护人员还要时刻关注患者的生活需求和心理状况。

看着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有着20年党龄的张兵,萌生了要加入战斗的念头。210日,他和病友们成立了武昌方舱医院东区病友临时党支部,参与该区的日常药品、食品分发,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和病区保洁,收集汇总病友疑问并答疑,为医护人员减轻工作负担。

 “医护人员无私奉献、心有大爱的精神,绝对是我们这次能够战胜疾病最有效的武器。虽然还没有特效药,但是人心就是一种最有效的药物。”张兵说。

 “期待春暖花开,赶走阴霾,希望我和我的战友能战胜疫情,祝大家平安健康。”

212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B8 “同舟共济 抗击疫情”的心愿墙上,医护心愿、患者心语,在七色彩虹和象征着希望的气球树的映衬下,流淌着医患同舟共济战疫情的豪迈与温情。

护士长陶静说,将心愿贴在医务人员每天不断往返的地方,是希望大家能看到希望,也让所有患者能看到大家的努力。只有并肩作战,才能见证希望。

 “我看不见你温柔的面孔,却看得见你善良的心灵。我辨不出你的身份和年龄,却感受到战士般的激情。”患者李先生抄录了《天使的身影》歌词,并配上了医生救治病人的简笔画。他坚信,“一起拼,我们一定会胜利”。

上一篇:《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问答》在京首发
下一篇:毕淑敏:我希望,《花冠病毒》永远只是预言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