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心组学习 >> 学习书单
邓小平的精神特质(图书中的共和国史)


  作为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留给中国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遗产是什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就是他带领党和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

  前后历经10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文选》,无疑是我们了解新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历史的必读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和实践。邓小平同志说过:“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31页)只有发自内心地尊崇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和民族独立,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独立。早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邓小平就说,“中国取得了一个资格:人们不敢轻视我们。”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辉煌成就,正是在尊重国情、走自己道路的基础上实现的。

  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他具有的三种精神特质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三种精神特质,不仅构成了他作为领导人的人格魅力,也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新中国的发展历史。

  一是实事求是的精神。

  不少人有一种误区,认为邓小平的“实事求是”,就是打破封闭、僵化和教条,主导改革开放的进程。这固然是一方面。但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历史是有选择的记忆”。邓小平真正的“实事求是”精神,是一种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精神,是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从实际情况出发,灵活选择最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民主与权威为例。上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多次讲到民主,认为“权力过分集中,妨碍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实行。”(《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21页)要在“政治上发展民主”(《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5页);但邓小平也讲权威,1988年9月,他说,“中央要有权威”,“党中央、国务院没有权威,局势就控制不住”,“中央制定的措施,各地各部门就要坚决执行,不但要迅速,而且要很有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7页)比如改革与稳定。邓小平谈改革,经济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等;但邓小平也讲稳定,1989年2月,他说:“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84页)

  二是开拓创新的勇气。

  1975年,在领导全国大刀阔斧开展整顿工作期间,邓小平斩钉截铁地说:“现在问题相当多,要解决,没有一股劲不行。要敢字当头,横下一条心。”(《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5页)

  1977年复出后,面对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禁锢,他谆谆告诫:“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3页)1978年,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针对一些党员干部“开口闭口拿本本来,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这种错误的心理”,邓小平援引毛泽东的话:“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15页)

  1991年初,针对一些干部对改革观望踯躅、甚至畏缩犹疑,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巡讲话”:“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2页)

  三是坦荡无私的胸襟。

  邓小平始终把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说:“我自从十八岁加入革命队伍,就是想把革命干成功,没有任何别的考虑。”(《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54页)

  即使一生经历“三起三落”,每次被错误批判打倒之后,仍然豁达乐观、沉着坚韧,始终对党和国家的未来充满希望。

  邓小平客观公正地对待党的历史、对待同志、对待自己。他很早就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所以我们不能够只从个别词句来理解毛泽东思想,而必须从毛泽东思想的整个体系去获得正确的理解”。邓小平进一步指出:“我们要对毛主席一生的功过作客观的评价。我们将肯定毛主席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而评价自己时却非常谦虚,“我自己能够对半开就不错了。”(《邓小平文选》第347、353页)

  实事求是的精神、开拓创新的勇气和坦荡无私的胸襟,不仅仅是邓小平70多年革命生涯中精神特质的体现,也代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新中国70年征程中不断奋发图强的精神,它将贯穿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直至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胜利。

  (作者:冉 昊  系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教授)

上一篇:聆听思想的声音(序与跋)
下一篇:十一月光明书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