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心组学习 >> 学习书单
毛泽东二三事(图书中的共和国史)


  作为新中国主要缔造者、1949年至197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毛泽东的名字,被深深镌刻在新中国历史上。

  毛泽东因其对当代中国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和在建构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中的重要作用,而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0人之一。国内外出版了很多关于他的传记,其中最权威的,当属由党史大家逄先知和金冲及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传》(全6册)。该书由中共中央批准编写,主要依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大量档案资料,参考同毛泽东直接接触过的人士写的回忆文章和对他们的采访,借鉴、吸收对毛泽东研究的新成果,在对毛泽东的生平、思想进行了长时间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写就。前后历时将近15年,其间又依据党史修订了不少内容。

  该书史论结合,始终把毛泽东的活动放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大背景中叙述和分析,突出了毛泽东在重大历史关头的决策过程,再现了他作为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核心对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深刻揭示了作为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该书曾荣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

  本文特撷取书中二三情节,从毛泽东亲身经历的角度看新中国生动曲折的发展历程,同时领略他的风采。

  首次出国

  出访苏联,是毛泽东主席的一个夙愿。1949年6月,刘少奇受中共中央委托,秘密访问苏联,为毛泽东访苏作了重要准备。

  1949年12月6日,毛泽东登上北上的专列,前往莫斯科。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出国访问。毛泽东的随行人员也并未完全公开身份,陈伯达和翻译师哲都是以教授身份随访的。这次出访的主要目的,是处理1945年国民党政府同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虽然苏联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外国政府,但中苏两党关系,并非外界所认为的毫无芥蒂。解放战争时期,斯大林不赞成中国共产党积极应对国民党发动的内战。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苏联方面又一度怀疑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铁托式的胜利”。更为重要的是,彼时苏联与国民党签订的具有雅尔塔协定背景的《条约》并未被废除。

  专列驶过满洲里,顶着凛冽寒风,沿着漫长的西伯利亚铁路向莫斯科驶去,毛泽东却想着如何下好中苏关系这盘棋,为新中国的未来赢得更有利的生存空间。在莫斯科期间,毛泽东与斯大林有过三次会谈,然而关于签订新约之事,会谈初期进展并不顺遂,以至于毛泽东说自己在莫斯科的任务不过是“吃饭、拉屎、睡觉”。

  直至1950年2月14日,毛泽东和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从毛泽东出发起,屈指算来,大约过去了两个月时间。中苏新约,是新中国成立后与外国政府签订的第一个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条约,为新中国在平等的对外关系基础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重要转折

  很多人都知道,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系统化探索的开始。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论十大关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大文章,而是经历了一个过程。当时,为准备中共八大政治报告,刘少奇从1955年12月就召集国务院一些部委作汇报。毛泽东得知后,认为这种调查方式很好,于是从1956年2月中旬到4月下旬,先后听取国务院共34个部门的工业生产和经济工作汇报。《论十大关系》,就是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中逐步形成的,充分体现了毛泽东自己所倡导的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

  其实,那段时间毛泽东的工作状态,远非他自己所描述的那般风轻云淡。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几乎每天都是“床上地下,地下床上”。一起床,就在中南海颐年堂开始听汇报,每次都是四五个小时。毛泽东听口头汇报时,不断插话,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进行评论。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也并不只有严肃的一面。建筑工业部汇报时,毛泽东一上来就问部门负责人万里看过《水浒》和《金瓶梅》没有?万里说没有看过。毛泽东说,《水浒》是反映当时政治情况的,《金瓶梅》是反映当时经济情况的,是《红楼梦》的老祖宗,不可不看。一下就把全场原本凝重的气氛给活跃起来了。连续几十天的时间都如是。其间一个插曲是,为了听汇报,毛泽东竟改变了长期以来养成的夜间工作的习惯。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主持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它被认为是新中国在选择发展模式和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正如毛泽东在《十年总结》中写道:“前八年照抄外国的经验。但是从一九五六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

  临终时刻

  1976年元旦前一天,毛泽东在书房会见了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女儿朱莉以及女婿、同时也是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孙子戴维。出乎两位美国客人意料的是,毛泽东谈话的主题仍然是“斗争”。朱莉和戴维注意到,他们面前的毛泽东尽管已被疾病折磨得筋疲力尽,但“斗争”的话题却使他又“像年轻人那样兴奋起来”。他们感叹:“不论历史如何下结论,毛的一生肯定将成为人类意志力量的突出证明。”

  此后,毛泽东的身体状况迅速恶化,甚至不能行走。然而,不管什么情况,毛泽东都坚持看文件、看书。9月7日,即去世前两天,经抢救刚苏醒过来的他示意要看一本书,工作人员搞不清要哪本,于是他着急地用颤抖的手握笔写下一个“三”字,又用手敲敲木制的床头。工作人员这才猜出他是想看关于日本首相三木武夫的书。书找来后,他点点头,露出满意的神情。相关记录显示,9月8日这天,毛泽东看文件和看书达11次,共2小时50分钟。毛泽东最后一次看文件,是8日下午4时37分——离他去世只有8个多小时……

  抚今追昔,正因为有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打下的坚实基础,新中国才能不断焕发绿意和生机!

  (作者:冉 昊  系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教授)

上一篇:十一月光明书榜
下一篇:十月光明书榜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