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李苑
访谈嘉宾
韩庆祥: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原校委委员、中央党校一级教授
陈先达: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哲学组组长,北京市社科联常委,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名誉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两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日前,韩庆祥教授的新书《强国时代》出版,书中凝聚了作者在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过程中的所思所感所悟。韩庆祥表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产物,自己一直以“为党重大的创新理论提供学理支撑”为己任,《强国时代》就是自己近5年学理研究成果的一次重要体现。围绕这本书的内容和特色,韩庆祥和陈先达教授分别进行了阐释。
《强国时代》 韩庆祥 著 红旗出版社
问:《强国时代》概括的“十大要义”从何而来?
韩庆祥:这本书的诞生是在我国发展起来以后使大国成为强国的时代背景下思考研究而来。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我们都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力求学懂弄通做实。
“学懂弄通做实”,实际上讲的是知行合一的问题,学懂弄通是知,做实就是行,知即内化于心,行即外化为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八个明确”与“十四个坚持”,就是我们“学懂弄通做实”的基本遵循。
今天我们进入了深化学习阶段,邓小平同志讲的一句话很有启发: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时也讲道: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这句话对我们深化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按照中央的有关要求,我作为一个学者,应该用学术讲政治,要为党的重大创新理论提供学理支撑。同时,也要从党的重大政治判断中,找到学术研究的生长点。
在这个基础上,我以“八个明确”与“十四个坚持”为权威的逻辑起点、总体框架和立论基础,从中进一步提炼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十大要义,并力求解释要义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其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进而把科学的理论体系呈现在大家面前。十大要义也是我作为一个学者在学习思考这些精神的过程中,一步一步提炼概括出来的。
十大要义的第一个要义,就是历史方位论。我们要正确理解与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先要在大格局、新时代和新的历史方位当中来把握。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的一个新的历史方位。
在什么样的方位,就要肩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所以,第二个要义讲的是民族复兴论。我国发展起来并使大国成为强国,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因此建设现代化强国和实现民族复兴,应该是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使命与奋斗目标。这个历史使命,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富裕。
民族复兴侧重于是历史维度,讲的是历史使命,而以人民为中心则侧重于价值维度,讲的是价值导向。所以,紧接着的第三个要义,就是人民中心论。
第四个要义讲发展理念论,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既然是理念,肯定属于道的范畴。我们讲道、术、行,所以接下来就要讲发展理念论,这是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根本之道。
以这个理念为指导,就进入了术的范畴。这个术,就是两大布局,即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第五个要义就是讲布局。
既然有理念,有布局了,还要落地、要行动,要有战略安排。所以第六个要义,就是战略安排论,即对实践新征程的战略安排。
第七个要义讲的是强军战略论。富国必须强军,需要有强大的军队来保障。
第八个要义是命运共同论。实现强起来,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需要构建一个新兴的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九个要义就是深化改革论。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是强国之路。
最后,就是强大政党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办好中国的一切事情,关键在于党。
通过这样环环相扣构建起来的逻辑框架,十大要义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了。
尽管这本书是我多年研究的成果,但依然有不足的地方。比如,怎么把每一个要义概括得更加全面与凝练?怎么让十大要义更科学、更全面、更准确地把科学理论呈现出来?这些问题都是我接下来在研究中将继续完善和深化的方面。
需要说明的是:我所讲的“强国”是个动词而不是名词,是进行时而不是完成时。在实现强国的进程中,我们既不要狂妄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
问:您是如何理解这十大要义的内涵?
陈先达:首先是关于历史方位和强国时代的问题。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从历史方位上来看,这三点相互衔接,缺一不可。历史不会留空白,我们要吸收前面的经验与教训,因为不站起来想富起来不可能,不富起来想强起来更不可能。
而从历史的相互渗透性来说,三者又是相互统一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提出,说明站起来、富起来与强起来是统一的。1949年后的近30年中,以站起来为主,虽然也包括富与强的因素,但富与强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所以这个历史任务留到下一个阶段;而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我国开始从站起来向富起来迈进,但如果富起来没有之前的基础,我们就不会实行改革开放,而在这个富的过程中,依然包含着站起来和强起来的因素之相互作用。经过这些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其中就包含着更富、更强的问题。因此,我们要看到历史阶段的连贯性,这就是本书的启示。
第二,关于治国理政的思想。社会主义国家都面临着是否会重蹈苏联覆辙的问题,但今天回头看,我们不能说苏联没有站起来,因为1917年列宁站得牢牢地;你也不能说它不富,它当时达到美国GDP的60%。为什么苏联既是独立自主的国家,又有一定的财政力量与军事力量,却一夜解体?因为富是不可依赖的,可以依赖的是路线方针,如果路线方针错了,就可能由富变穷。
有一些人担忧,中国是否也面临这样的问题?我也曾有这样的忧虑,因为改革开放带来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也带来了不少矛盾,引起社会不满。但可喜的是,党的十八大之后这些问题解决了,全面从严治党、打击贪污腐败,深得人心。所以,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走向强国之路的重要保障。我们现在应该实事求是,我们确实富起来了,但并没有很富。所以,我们应该继续强、继续富,以富增强,以强保富。
同时,我们必须还要有站起来的革命精神,共产党人要永远保持革命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所采取的措施,进一步拓展了我国的强国之路,解决了过去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成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因此现在往哪里走,方向非常明确。
第三,通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我有一个很重要的体会,即社会主义国家的“三个统一”不能丢,一定要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现在的问题是,这些方面还要继续努力,还要继续加强共产党的领导。对于当下的中国,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华民族的复兴是高于一切的,所以必须要加强党的领导。
坚持马克思主义不能是一句空话,特别是在高校的理论教育和实践运用中,必须要坚持贯彻马克思主义。
最后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问题。这个问题必须谈清楚,现在存在含糊不清的地方。很多人认为:中国现在有很多民营企业,这都是资本主义所具有的因素。我们要从理论上把这个问题解释清楚。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必然有初级阶段的特征,需要发展民营经济、发展生产力,这都是正常的。存在一定的贫富差距也是正常的,在现有阶段不可能完全消除差距,只能逐步消除差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上讲得很清楚,平均化就是穷困化,就是大家一样穷。我们现在处于走向共产主义的过程中,需要逐步积累往前走,但是我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即共产主义是我们的伟大理想与目标。我们所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为有伟大的目标引领,路径非常明确,就是沿着党的十九大报告讲的道路走。我们需要把这个道理给大家解释清楚,让大家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社会形态,受生产力和道德等各个方面制约,要把马克思主义的道理讲透,年轻人就会接受,否则含含糊糊,只能越说越乱。这也是我看了这本书后受到的重要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