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心组学习 >> 学习书单
重溯中国新闻事业的时间地图

  新闻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方汉奇主编的《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第二版)近日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计340万字。《编年史》第二版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搭建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地图。

  方汉奇主编

  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编年史是记录历史的常用文体之一,时间结构是其最基本的特点。以事件/人物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年,通过时间的持续性和延展性还原历史场景,让纷繁芜杂的历史事件呈现出一目了然、井然有序的真实面貌。

  上世纪90年代末《编年史》第一版出版之际,互联网在中国正悄然兴起。时至今日,互联网已经历了三次浪潮的发展(门户网站、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我国的新闻业也不再停留在电子报刊的时代,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的发展进一步改变着新闻生产与消费的方式。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增加了1998年到2016年间我国新闻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事项,为这本堪称经典的工具书输入了新鲜血液。

  《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第二版)记录了从公元713年到2016年总共1304年间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脉络,涵盖了各个方面。如此长的时间跨度,使不同时期新闻事业的发展不再是一个个孤立事件,而是具有了历史连贯性和流畅性,通过时间意义的注入为读者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能够揭示、勾连、审视新闻事业发展规律的史料盛宴。正如法国年鉴学派第二代领袖布罗代尔的“长时段理论”所言,如果人们想要以新的眼光观察世界,就必须与历史的长期缓慢发展联系起来。

  仅有时间结构的完整还不足以使一部编年史成为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幾曾这样评价编年体史书:“夫《春秋》者,系日月而为次,列时岁以相续,中国外夷,同年共世,莫不备载其事,形于目前。”编年史不仅要有时间的宽度,更需要具备细节的深度。

  《编年史》第二版,从报纸、杂志、通讯社、广播、电视、电子报刊到网络、移动客户端,从新闻业务、新闻法规、新闻政策、新闻人物、新闻教育到新闻传播技术,从编辑、采访、出版、印刷、发行等一般新闻业务活动到新闻传播学研究,以客观呈现为基本原则,记录了新闻事业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每条事实的记录都言简意赅,不枝不蔓。

  与史料研究的其他方式相比,编年史最大的特点就是客观,不会凭作者的喜好判断、评价分析来对事实进行简单的筛选,相反,只会为读者呈现客观的事实空间。随手翻开该书的每一页,每一条事件的记录都是以事实的陈述为主,而作者的评价、分析、价值判断都被排除在外。

  当然,史实呈现再客观,也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来排列的,对史实的筛选、淘汰、彰显、遮蔽,这些都受到作者的价值判断的影响。要做到最佳的选择,就需要史学家能够具备一双慧眼,能够将繁杂的史实中那些有意义、有价值的内容挑选、鉴别、钩稽和昭示出来

  本书的主编方汉奇已有92岁高龄,2017年底,他将刚刚获得的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奖金全部捐赠,成立了方汉奇基金,以支持新闻史教学和研究工作。《编年史》(第二版)不是一部封闭的、固化的“死”的史实的记载,编者通过细节的意义、时间的价值、原则的秉持为该书注入了活跃、开放、创新的生命力。(张萌)

上一篇:原创绘本《二十四节气》出版发行
下一篇:《习近平改革开放思想研究》出版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