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心组学习 >> 学习书单
读经典 涵养历史底蕴——《品读国学经典》

《品读国学经典》

夏海 著

三联书店

读书是进步的阶梯,阅读是相伴终生的事业。作为当今的党员干部,要终身读书学习,坚持品读经典。在阅读过程中,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就像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命运,让我们的人生更有尊严、更加尊贵。

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重视历史学习。他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善于运用历史知识。然而,历史这部教科书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学习该从何处着手呢?许多人的读书经验表明,阅读经典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夏海的《品读国学经典》一书,给我们提供了在品读经典中涵养历史底蕴的范例和有益指导。

何为经典?按照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的理解,“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长期以来决定阅读的书籍,是世世代代的人出于不同的理由,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阅读的书。”而国学经典就是中华文明最好、最有价值的书籍,它拥有着丰富的知识,深邃的思想,优秀的传统,灿烂的文化,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泱泱大观,兼容并包。“马不伏枥,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党员干部只有认真地学习历史,娴熟地运用历史,具备了深厚的历史底蕴,才能在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砥砺前行。本书作者夏海,正是具有这样的认知和自觉,才孜孜不倦地研读经典,“夜深人静,经年累月,口不绝吟于经典名文,手不停录于思绪心得,于是成就了《品读国学经典》。”走进这部品读经典、思考人生的学术随笔集中,我们会如作者走进国学经典的感觉一样,从中获得许多美妙感受和智慧启迪。

恩格斯有一个重要的读书学习方法,那就是只读原著,而不是轻易看别人的第二手资料。他曾说:“研读原著本身,不会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迷途。”这或许可以作为我们“阅读历史”而不是“观看历史”的最充分理由。夏海对国学经典的品读,正是遵循了读原著这样一条重要的学习方法,他以宏阔的视野,从先秦管子《牧民》开篇,到清朝《曾国藩家书》收笔,横跨两千多年时间。这些经典大都是散文,其中,有韵文和骈体文;源于《古文观止》有二十二篇;春秋战国、秦汉时期、三国和魏晋时期各品读五篇;唐朝品读七篇,宋朝品读六篇,明清各品读四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涵养修身、齐家、治国各个领域。作者正是在对这些经典原著的细细品读中,穿越时光隧道,徜徉于历史久远的巷陌,真切体验历史恒久的魅力。这种从原著中“阅读历史”的愉悦和收获,又岂是“观看历史”这种碎片式、快餐式的阅读方式所能比拟?经典著作思想深刻、内容博大,需要精读字、词、句,细读篇、章、节,仔细寻究,方能得其要领,并深刻领悟其中积淀的深厚内涵。

学者黄道炫说:“感谢阅读在给了我一副眼镜的同时,还给了一双我自己的眼睛。”这看似俏皮、幽默的表述,说明读书得有自己的主见,不能人云亦云,步人后尘。本书作者没有局限于研究鉴赏本身,也不是简单地介绍和解读经典内容,而是深入挖掘、梳理经典名著的潜在意蕴和审美情趣,即“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未必不然。”在阅读这本书时,我们能感受到作者进入经典深层邃境,靠近其核心、本质与灵魂的心路历程并由此迸发的思想火花。品读这些思想火花凝成的文字,不仅有助于我们对经典原著的理解,而且能引导我们进入新的视野和境界。比如,在品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时,作者将农耕社会和当今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作出比较后,引出了一番新论:“人生的选择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机缘巧合、风云际会,让你走上为官从政之道,那你就要奋力前行,为国尽忠、为民造福。如果时代和历史给了你其他的人生选择,那你也要履职尽责,不负平生、奉献社会……”再比如,在品读李华《吊古战场文》时,作者在对战争的起源、战争的样式、战争的残酷性进行了多角度的延伸阐述后,进而亮出自己的观点:“如果我们的哲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们不是像棋盘上下棋那样,把鲜活的生命当做冷冰冰的棋子,那么战争的频度就会小一些;即使发生战争,其规模和残酷性也会小一些,战士的生命会得到更多的尊重。”这些精湛的议论、独到的见解,在书中随处可见、信手拈来,它从原著中引申出来,又升华了原著的本义,表达了作者的真情实感、真知灼见,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这也进而说明,读者在阅读中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联系历史和现实反躬自求而不随意迁就,才能有自己的见地。这般读书才有意义。

经典是经过历史反复检验、为人们所普遍认同的著作,凝聚着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精华。然而,品读经典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欣赏经典优美的文字,也不是仅仅为了记住经典所记录的历史和揭示的道理,而是要从中学习治国理政的经验,学习修身做人的道理,从而能够“获得精神鼓舞,升华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优良品格,培养浩然正气”。本书作者正是把握了这一点,他在对国学经典的品读中悟出了许多修身齐家、治国理政的道理,并用提示性的语言标注在书中——《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启示对象主要是领导干部,就是要求领导者能够纳谏,能够听取不同意见,能够纠错改过。《齐桓晋文之事》主要是说给官员听的,其中提出的先有不忍之心,后须“推恩于民”,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做官先做人,做人是做官的基础。所谓做人,就是要有良好的个人品格。《过秦论》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蕴含其中的“道”,这就是治国理政要施行仁政。《出师表》对后人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但更多的是给官员的启示,核心是要求官员为国以忠。这些浓缩的文字中所表达的思想,既是原著中人文思想的精华,更是作者对当今修身齐家、治国理政要义的凝练,可谓言简意赅、画龙点睛,闪烁着人文和智慧的光芒。

总之,《品读国学经典》是一部以通俗语言解读经典的力作,更是一部启示人们尤其是领导干部如何从经典中涵养历史底蕴的好书。今天我们捧读这本书,分享作者的学术研究成果,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习作者对品读国学经典的兴趣、态度及方法,以此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汲取前人的智慧和经验,进而保持坚定的历史自信,自觉借鉴历史知识、历史经验指导我们的行动,这样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世界。(贤文)

上一篇:《走向善治的中国》出版发行
下一篇:《读懂新常态2》:中国经济的问题到底在哪?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