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关注和记录世界各地的书籍,就像世界本身那样庞大复杂,充满着谜一样的乐趣和仿若久别重逢的心有所动。这样的书籍十分浩瀚,又源源不断,值得读者一再追随。因为,它们是人们认识世界最好的方式之一。
本期书事版选取了几部关于“世界”的作品,它们由近及远地讲述着不同城市、国度、地域彼此各异的风貌与故事,最终,组合出一个斑斓多彩的世界。
这个春天,乘着春风,去读读“世界”。
世界那么大,生活又怎能囿于柴米油盐?
虽身不能至,借着阅读也可阔步“行走”在路上。
那些关于“世界”的书,关注不同的所在、城市、国度、地域,深深浅浅地解读,慢慢悠悠地接近,让光与景、风与物、人与事、情致与文化,在读者的眼前徜徉出风采不一的世界。
一本书,是一个世界的模样。
许多书,便描摹出世界斑斓多彩的模样。
今天,本版所推荐的这几部关于“世界”的作品,从《苏州慢》到《非洲三万里》,书中的路途在逐渐遥远,世界向着远方不断延展。那里,有既在意想中又出乎预料的苏州,有一座座古老宅院所代表、所承载的北京,有遥远的阿勒泰角落里的一些寂静、固执的美好,有根植于爱尔兰大地上的精神花朵,有非洲三万里路程中的温暖和荒凉……那么丰富而深刻,那么美好而深情。
因而,无论人们身在哪个办公室、客厅或者厨房,只要这纸上的“路”无尽,世界便豁然开朗。
♦既在意想中又出乎预料♦
《苏州慢》
车前子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苏州是文人车前子的故乡。他为他的故乡写下几百万字,写出了一个粉墙黛瓦、庭院流水的江南之城,也写出了一个氤氲烟火气、有着世间百态的苏州。
《苏州慢》从这些文字中编选而成,那些人物,那些掌故,那些处所,那些风物,由作者娓娓道来,为读者呈现出一个既在意想中又出乎预料的苏州———一种有底蕴的美好。
在这样一个苏州里,作者写苏州的历史,写那些出生和流连苏州的人;写苏州的粉墙黛瓦,流水人家;写名胜,如网师园,虎丘塔;写技艺,如桃花坞,评弹昆曲;写苏州草木,如香樟桂花,腊梅海棠;写苏州市井,男人女人;写尽苏州天时地气,苏州人的肝胆性情。正如作者自己所言,“现在的城市大都像从韩国美容回来的女人似的,但我写的苏州是比较个性化的,看完你会对她有点了解,但这只是部分了解。苏州的文化片段化在它的日常生活中,是活的文化”。
♦属于这座城的幽深心曲♦
《我们的老院》
肖复兴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北京是一座安身于中国人情感里的城市。
每个人都有自己接近这座城市的方式。作家肖复兴用的是《我们的老院》这样一部散文集,他用文字、记忆与展望,来呈现自己心目中的北京。
老院,是老北京普通百姓生活的场所,也是这座古城历史文化发展的一方舞台。它如同一座民俗风情浓郁的博物馆,烙下了发生在这座城市里的各种平凡人的生命印记。在本书中,作者以文字的朴实和情感的真挚,记录了一个由老院所代表、所承载的北京。
读者可以在老院这个具有北京特色的生活空间中,领略到一个走过岁月流年具有历史感和生活风貌的北京。甚至,它不仅仅是北京这座城市的外在演绎,也是一段仅属于这座城市的幽深心曲。
♦一些寂静、固执的美好♦
《阿勒泰的角落》
李娟 著
新星出版社
天山脚下的阿勒泰,孤寂、纯净,牧人在这片苍茫的大地上,南北折返,赶着羊群,朝朝暮暮,年复一年。
“愿你能通过我的眼睛和情感,体会到遥远的阿勒泰角落里的一些寂静、固执的美好。”李娟这样期冀。在她灵动的笔下,在远离都市的阿勒泰,蓝汪汪的,仿佛伸手一碰就会漾开涟漪的天空下,有着淳朴的人们、往来的羊群,乡村的舞会和弹唱会那么天然而清澈……那是一个寂静又辽阔的美丽所在。
李娟与家人在阿尔泰深山牧区的5年时间里,开着一个半流动的杂货店和裁缝店,跟着羊群南上北下。因而,《阿勒泰的角落》所呈现的正是此间的日常点滴。那里独特的地域和万物生灵滋养出了作者动人的文字和情思,让这样的日常点滴成为读者眼中的“一个纯净的世界”。
♦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西藏一年》
书云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西藏的独特令人心驰神往,这本书真实地记录了它的一年。
而真实自有万钧之力。《西藏一年》作者、纪录片导演书云,用整整一年时间深入西藏,选取乡村法师、农民、僧人、干部、医生、车夫等各行各业的藏族人为对象,近距离如实记录了他们在夏、秋、冬、春四季中的生活故事和感触,将一个有温度的西藏带到世界面前。
作者说:“西藏一年给我留下了什么?这里既不是想象中的香格里拉,也不是等待拯救的蛮荒之地。它的独特让人心动和神往。我真实地记录了它的一年。”
所以,读者对此书的一个评价即是:真实的西藏在《西藏一年》里。
♦潜入城市的日常♦
《有鹿来:京都的日常》
苏枕书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京都,这座享有盛誉的古都,古朴典雅且静谧。长年的历史积淀,使得京都处处闪耀着千年古都的繁华光景。
《有鹿来:京都的日常》一书则透过繁华光景,潜入城市的日常,在生活之中、街巷之间感受属于京都的别样内在。
客居京都七年,对本书作者苏枕书来说,京都已经不是游客眼中一个惊艳的地名,或是初到时的那些浮光掠影,而是渐次深入的日常生活所在。由着日常之眼和日常之心的引领,作者的文字所呈现的京都自有一份与众不同。
跟随着作者的笔触,沿着她朴实而充满情趣的私家路线,也许读者可以由此“建立”一个不一样的京都城市空间。
♦根植于大地上的精神花朵♦
《令人着迷的岛屿》
陈丹燕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这本书记录了作家陈丹燕十年之间四次在爱尔兰的行走。
她像回到故乡一般,行走在爱尔兰的峡谷和海岸线上,行走在古老民族的文化与传统之中。
指引作者前行的,是乔伊斯的小说、叶芝的诗歌、酋长乐队的笛声……这些根植于这片大地上的无与伦比的精神花朵,让她在不断地行走中,慢慢触及风光与人物、旅途与故事背后的文化魂魄。
而在写作的过程中,陈丹燕也渐渐领悟到文字与旅行之间的奥秘:“文字组成的世界,要对文字有足够的领悟力才能真的进入,可是到了地理上的故事发生地,可触及的世界与可感知的世界,会以一种奇异的方式融合,对读者来说是至高的心灵体验:自己的身心与感官交融在一起。”
♦呈现生命中的温暖和荒凉♦
《非洲三万里》
毕淑敏 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4年,作家毕淑敏终于踏上了前往非洲采风的旅程。“到非洲去,是我从小的梦想。那时候觉得非洲多遥远啊,多么陌生的一个大陆,甚至不能确定自己到底能不能完成这个梦想。”
完成梦想的旅程,让她“见识到形形色色的人”,并最终变成了《非洲三万里》这样一部兼具勇气与温柔的书,她沿着非洲大地上几十天的日夜兼程,“将生命中的温暖和荒凉一一呈现在读者眼前”。
作者乘坐的是豪华的“非洲之傲”列车,而其所到之处却有很多非洲底层民众聚居的贫民窟。一道车窗,劈开了豪华与贫穷。这种强烈的对比令作者感慨万千。因此,她不但记录了非洲各地的风物人情、旅途见闻,还记录了这扇窗户内外的差异与沟通。
阅读这样的非洲三万里,或许,可以促使身处急遽变化时代的读者去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生活与时代:“当走过的路渐渐漫远,注视过的东西渐渐繁多,闻过的气味渐渐五花八门,就会不由自主变得宽容起来,接纳世界的不同与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