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有理》:中国自信之道路自信
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对于国家发展来说也是一样,
开拓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免不了遇到挑战和质疑。
从1949到2016,从满目疮痍到领跑世界。
中国震撼,中国触动,中国超越,
且看中国如何用自己的方法回应这些问题。
人民网北京9月13日电 (沈王一)8日22:00,《开卷有理》新一季内容在内蒙古卫视首播,人民网进行在线同步直播。该栏目是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策划指导,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人民网联合出品的全国第一档“三好”读书节目,秉承“好有趣,好营养,好品位”的理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接地气的方式,达到“武装头脑更充实心灵”的目的。
作为一档理论学习栏目,《开卷有理》携手著名国际关系学者、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深析中国发展之路,直面中国现实,对比世界形势,传递自信力量。在第一集节目《中国自信之道路自信》当中,为年轻人开通一个正确的求知渠道,扛起一杆正知正见的大旗。在此,我们摘选节目中部分精彩对话,以飨读者:
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乘坐高速列车,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现在很需要跑”。三十多年过去了,他当年乘坐过的日本的新干线还维持在时速250公里,而中国自己开发的高速铁路已经跑出了时速394公里的速度,中国高铁总里程也超过了欧洲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一。
今天美国、俄罗斯、巴西、沙特等大国都与中国洽谈高铁合作项目。西方开始不承认中国高铁,但当中国最终证明中国的高铁建设得确实比西方快,比西方好,西方最终会对中国刮目相看,并向中国取经。
保持稳定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说,有多么大的影响?只要中国稳定了、发展了,很多存在的问题都可以在发展中逐步解决。
中国现在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种经济体制本质上也是一种混合经济。它是“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手”的混合,是市场的力量和政府的力量的混合,是“市场经济学”与“人本经济学”的混合。
我们现在没有效法西方的主流模式,而是把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开,把宏观整合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结果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化进程、最大的房地产市场、最大的高速铁路网和世界上第二大高速公路网,实现了高于发达国家的住房自有率,绝大多数农民的居住条件也大为改善。
中国人源远流长的家庭文化和敬老文化对现在的医保制度和养老制度是一种有益的补充。美国的传统与中国不一样,美国是典型的个人主义“原子化”社会,你归你, 我归我,老人归老人,孩子归孩子。
从历史传统来看,中国自秦汉一直到明代郑和下西洋都是相当开放的。开放、互动、交流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也向世界传遍了中华文明。但是郑和下西洋之后的明朝皇帝下令封海,从此中国走向了封闭。如果当时中国保持对外开放,中国至少不会错过工业革命,那么整个世界的历史恐怕就要改写了。
很多人喜欢出国,到外国才发现不如中国好。在很多方面,上海已经走到纽约的前面。在“硬件”方面,上海的机场、港口、商业繁华的程度、夜景等比纽约好;“软件”方面,上海的社会治安、人均预期寿命等重要指标也好于纽约。
如果研究指标,最简单的就是看老百姓对政府满意不满意,对未来乐观还是悲观?现在主要看3个民调:一个是美国皮尤中心的,它每年都在中国十几个省做;一个是哥伦比亚大学和台湾大学做的Asia Barometer的民调;还有是中国零点公司做的民调。从这些数据来看,中国人是世界上对前途最乐观的、自信的。
今天几乎多数的西方国家都成了寅吃卯粮的债务依赖性经济,通过借新债还旧债的方法来解决经济和财政问题。通过借债来满足选民的短期需求,而忽略长期投资。
从政治角度看,西方民主制度下的政客为了拉选票都竞相讨好选民,开出各种直接和间接的福利支票而耗尽国库。南欧和美国的债务危机就是这样形成的。
当今世界上不同民族探索自己发展道路的努力正方兴未艾,人类对政治制度的探索和认识还远远没有穷尽,西方自己的体制改革也任重道远。西方世界今天经历的一场又一场危机背后形成了一种新的蒙昧主义和绝对主义的政治制度问题。
中国发展触动了这个世界的很多敏感的神经,也远远超出了西方政治话语的诠释能力。在这个大变局中,中国的作用举足轻重。
实际上,中国和西方国家在发展阶段和历史渊源上都有很大的不同,至于各自的发展道路,我们没有必要做太多的比较。但是至少现在、以及可见的未来,我们能够看到中国道路带给这个国家的发展和对世界做出的贡献。套用一句话:你接受与不接受,我们的道路就在这里,不偏不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