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讲坛
【人民讲堂】周文彰 (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深刻把握新发展理念
 

编者按: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之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围绕“创新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近日,我们邀请到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教授,为网友解读深刻把握新发展理念。

主持人:各位网友,欢迎收看“中国航向——庆祝建党95周年系列微党课”栏目。我们提到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呢?

周文彰:新发展理念是关系到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重要变革,它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这个可以从我们国家发展的历程明显地看得出来。在我国发展60多年的历程上,先后有很多种发展观或者叫发展理念,一直在影响我们的发展。最早出现的一种我把它叫浪漫发展观,它的典型口号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除了1958年,除了十年动乱这一段时间,我们国家的发展观总体上是受一种非常重要的发展观的影响,这就是我把它叫做重点发展观。这种发展观是适应我们国家面临的紧迫问题和主要困难提出来的。重点发展观,由于准确地抓住了我们面临的主要困难,经济当中的主要矛盾、主要问题,对症下药,所以,贯彻的结果使我们逐步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走出困境,走向发展。所以,这种发展观为我们国家发展的局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这种发展观所体现出来的哲学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就是重点抓、抓重点,在任何时候都是适用的。但是,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重点发展观也不例外。因为既有重视,就有忽视;既有重点,就有一般。所以,我们重视了城市,忽视了农村;重视了经济,忽视了社会;重视了发展,忽视了资源环境;重视了眼前,忽视了长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越积越多,我们的发展观需要继续前进,需要有新的发展观,成为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就应运而生了。所以,按照我的回顾,科学发展观应该是在我们国家发生着有重大影响的第四种发展观——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突出地强调以人为本,把人看作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里的人是指人民群众,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目的,也是作为发展的归宿点。同时,它目标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办法就是统筹兼顾。我们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党中央及时调整了对干部领导班子的考核标准,GDP不再是唯一的考核指标,或者说GDP在干部政绩的权重是在不断下降。比如环境问题、资源保护问题、就业问题、民生问题,都纳入了考核范围。甚至连在任期间的举债也作为一个考核,因为防止我们干了很多事情结果留下一堆债务。对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态度也作为考核指标,防止我们有些同志新官不理旧事,做了一些影响政府诚信的事情。所以科学发展观贯彻以后,在各级党委政府、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领导发展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发展的结果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科学发展观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所以党的十八大就把科学发展观写进了党章,成为我们党的重要指导思想的组成部分。

由于我们多年积累下来的问题不是一下子能克服,比如我们多年来依靠投资,特别是依靠高消耗,消耗能源、消耗资源,还有高排放,这就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生态环境已经达到了不可承受之重。创新驱动的动力不足,这是我们自己的内部。同时,国际环境,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到现在也没有走出这个阴影。所以,我们发展所需要的国际环境也出现了新的情况,而我们定的目标也特别鼓舞人心,就是要在2020年实现第一个百年的奋斗目标,这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我们党成立100周年的时候。接着我们继续进军,向第二个百年进军,这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的时候,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特别需要新的发展理念来引导发展行动。于是,我们党的第十八届五中全会在部署安排“十三五”的时候,就提出了新的发展理念,这就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刚才我们通过简单的回顾,足可以看出来新的发展理念,的的确确是关系到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革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主持人:周院长刚才给我们非常完整的、系统的回顾了一下发展理念的历史和变迁。我们一直在说新发展理念,它是如何来体现党的理论创新的呢?

周文彰:因为新的发展理念是根据我们面临的新形势,特别是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提出来的。所以,它把创新发展摆在新发展理念的第一位。所谓创新,就是突破常规、打破传统,走出一条新的发展思路、发展举措、发展方式,最后产生新的发展结果,这就是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在这里关键是突破传统、打破常规,核心在于“新”字。最后通过实践的检验。

中央要求我们创新,是在各个领域的创新。这个创新,要贯穿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而且要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所以在这里的创新是一切的工作。

从大的方面来说,有理论创新。思想理论的创新,这是脑动力的创新,这是非常重要的创新。因为回顾历史,资产阶级的历次大革命,首先是哲学上的革命作了先导。我们国家之所以产生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就在于实践标准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我们改革开放能够走出今天这条路子是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诞生,比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下子使我们走出以阶级斗争为纲那样一种状态。发展是硬道理,一下子让我们丢掉了造反有理。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社会主义也要市场,资本主义也要计划,一下子使我们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们体制改革的目标。所以思想理论创新意义极大。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理论,所以使我们的发展形势各方面处在很好的状态。

第二是制度创新。制度更带有长远性、全局性、影响性、根本性、稳定性。好的思路、好的政策、好的做法,通过制度把它固定下来。好的制度能够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能够规范人们的行为,使有坏的动机不可能发生错误,让好人也不大容易犯错,这就是制度的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了很多改革,就是旨在进行制度创新。

第三是科技创新。这就是主动力的创新了。无论我们谈什么样的创新,谈到制度创新,也要讲到科技创新。因为把科技引入制度,就能使我们更好地,比如建立科学完备的监督制度、统计制度等等,这都离不开科技创新。讲到文化创新,也会讲到科技创新。所以,像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观念创新,这是贯彻一切领域的创新的,科技创新是主动力的创新。

第四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软实力的创新,因为现在大家都公认,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光有硬实力,就是经济、军事、科技,还有软实力,软实力主要是文化。在文化当中首推价值观。所以,中央这些年一直在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我们在文化软实力方面打造文化强国的一个重要举措,因为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就是行无依归,就是一盘散沙,这样的民族不可能立于世界不败之地。要想民族振兴、国家富强,文化软实力是一定要创新的,包括文化产业的创新,文化事业的创新。具体的来说,也包括内容创新、载体创新、传播方式创新、文化体制创新,文化科技创新,包含了很多内容。

所以,通过这样一些创新,我们要在一切领域创新。我刚才讲的是其中的主要四个方面。如果我们来进行哪个方面的创新,有几个创新一定是包含在其中的。第一就是观念创新,我们从事这项工作观念创新。第二是制度创新;第三是管理创新,第四是科技创新。这四个创新可以说是贯穿于一切创新当中。所以,创新发展的理念是新发展理念当中最重要的理念,它居首要地位。

主持人:刚才周院长给我们介绍了为什么要创新,已经举了非常生动的例子,以及从哪些方面创新,创新的意义何在。位于新发展理念第二位是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又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如何来协调发展?

周文彰:协调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为尽管我们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的突出问题是不协调,正是这些不协调就是我们需要下功夫协调的地方,第一就是城乡不协调,因此我们要着力去把城乡之间的发展协调起来;第二是区域协调,比如东中西这些不同的区域要协调发展。第三个就是人和自然的协调,使我们的人和自然,通过这个协调来保证我们的生态环境,能够支持我们的可持续发展。再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协调等等。所有这些协调都是我们要进行协调的重要工作。

协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觉得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得到。 比如中风病人一个明显的症状就是动作不协调。所以,身体要协调。周末我们究竟去哪儿,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妻子有妻子的想法,丈夫有丈夫的想法,如果不协调,就很难到一个地方去度周末,所以,家庭要协调。组织要协调,一个处室内部的五个人要协调,各个处室之间,办公室、人事、外事以及各个职能处室要协调,这就是组织要协调。发展要协调,毛主席的著作《论十大关系》,就比较早地看到我们发展需要协调的问题,所以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去读。《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毛主席的这篇著作,也是讲党委要协调各方,分工负责,相互协调,党委书记要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也是要我们做好协调工作。怎么协调呢?中央指出了这么几个办法、思路。

第一个统筹兼顾。把我们发展的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周全,琢磨再三。在总体上进行统筹安排,尤其是在城乡关系上,中央明确提出要走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就是把城市和农村当成一个整体,统一规划、统一安排项目,统一开发建设,包括城乡的人口要没有差别的同等看待。所以,从统筹兼顾到一体化,这是协调发展的一个最得力的措施。

第二个协调的办法就是补短板。也就是说,哪个地方问题最大,拖后腿,明显的滞后,我们就在哪个地方着力,把短板补上去。明显,我们农村的发展要滞后于城市,所以农村成了短板,三农是短板。比如,文化是短板,相对于其他方面的投入,我们的文化方面的投入不足,文化是短板。再比如,社会建设是短板,我们要在社会建设,比如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把这些短板要补上去。通过这些补短板,就使得我们整体上达到一个协调的状态。在这个问题上,经济学经常讲到一个木桶原理,在这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协调补短板的道理。一个木桶到底能盛多少水,不取决于木桶的高度,而取决于构成这个木桶的最短的一块木板的高度。所以,我们要让木桶盛更多的水,要把短板补起来。

我最近注意到浙江省委作出一个决定,关于补短板的若干意见,他们提出了要补六个方面的短板。报道上说,吹响了补短板的集结号,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再一个,就是要协调,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绿色化等方面同时并举。从现在起,我们所进行的每一项发展都要有协调作为指导思想,所以在一开始就不要造成不协调的情况,这是最重要的。过去留下的短板,我们补。现在我们所进行的任何发展项目,都不能再创造短板,一步到位,更加协调。

主持人:方方面面都要来协调发展。在协调发展中,您刚才也提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我们知道新发展理念当中第三位就是绿色发展。总书记也提到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目前绿色发展中,我们还存在着他些问题呢?

周文彰:绿色发展,正是针对工业化、城镇化当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来的,这些问题主要是不可持续性的问题比较突出。长期以来,我们靠高能耗、高资源消耗,甚至包括高排放,造成了我们环境资源的压力很大。我们过去常说,我们国家地大物博,矿产丰富,在绝对量方面,我们的确可以这么说。但是,任何事情,只要除以13亿,我们就显得很少。比如可耕地,我们的可耕地占国土面积的比重不到10%,低于美国,更低于印度。如果平均人口所占用的耕地我们只有1.22亩,和美国、印度、巴西比,我们是最低的。所以,中央指出,十八亿亩的耕地红线不能突破。再比如,一些主要的矿产,像石油、天然气、铁、铜、锌、金,我们人均拥有量也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这样一种环境资源状况,就很难承受我们传统的发展方式。所以,绿色发展是针对传统发展方式而提出来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绿色发展的含义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要把环境资源纳入发展的内在要素。在这一方面,我们过去是重视不够的。在日常生活当中你可以看出来,一家一户,每个家庭内部干干净净、整齐有序,窗子外面、大门外面、周围环境往往就不大注意,好象这不是我们的。我们在发展当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就是环境资源没有纳入发展的要素,我们现在要把它纳入进来。第二个方面,要把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作为发展的追求目标。我们发展到最后的目标,不是使它们不协调,而是使它们非常的协调一致,可持续。第三方面,把经济过程,包括生产过程、消费过程的绿色化、生态化作为发展的方式。所以,绿色发展有这么三个内在的含义。

如何落实呢?我考虑要确定三大方式,然后争取两大结果。这三大方式,第一个就是绿色生产方式,它的要求就是说,要采用高科技、低消耗、低排放,是这么一个生产方式。这其中特别是要发展绿色产业,比如绿色服务业、环保产业、绿色餐饮业等等。坚决不用有害的原材料,杜绝有害的生产过程,最后使得我们这些产品不要产生不应当的环境污染,这就是绿色生产方式。

第二个就是绿色生活方式,这就涉及到每家每户、每个单位在日常生活当中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比如绿色出行、绿色旅游、绿色交通工具,像现在政府大力推动的电动汽车,它就是绿色的。不要去搞奢侈浪费,浪费宝贵的资源等等。这就是第二个方式,绿色生活方式。

第三个方式就是绿色思维方式。这就是把绿色发展的要求内在化,变为我们每个人的内在思维结构、思维模式、思维方式,成为我们生产行为、生活行为的一种指挥系统。有了这种思维方式,我们的行为输出就一定是绿色的。所以,思维方式的确立是我们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一个最重要的要做的一项工作。所以,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把绿色发展的要求内在化。

通过绿色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绿色的思维方式,最后产生两种行为结果,一个就是绿色产品,绿色产品就是生产过程无毒无害无污染,使用过程能耗低、环境污染少,使用结果,产品即使报废了,可以拆卸,可以再生利用,即使不能再用的,长期摆放也没有安全的后顾之忧,这个就叫绿色产品。绿色产品很重要的就是绿色食品,我们每天要吃的绿色食品。这是第一个结果。第二个结果是产生绿色环境,使我们的环境有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有很好的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把生态环境上升到很高的地步,他说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所以我们要给老百姓提供绿色的环境。

主持人:关于绿色发展,可能它真的要变成一种理念融入到我们生活当中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种生活方式。绿色发展,如果说它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话,在心态上我们可能还要保持更加开放的一种心态,因为在世界的舞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往来合作是越来越密切了。新发展理念当中的第四个开放发展,我们又应该如何去理解呢?

周文彰:开放是我们国家能够取得今天成就的一个必由之路,一个不二选择。总书记在多次讲话当中都提出了这个问题。习总书记就任总书记以后第一站就到了广东,实际上昭示本届党中央改革开放的一个决心。今天我们把开放作为一种发展理念提出来,就是说我们核心是要解决发展的内外联动的问题,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我们国家开放的道路是通过试点逐步推开,在开始最早的是经济特区的开放,然后是沿海14个城市的开放,最后拓展到省会城市的开放、沿江开放、沿路开放、沿边开放,一直到全国的全方位开放。要落实开放发展理念,我想,第一,我们要主动开放。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越发展,就越开放。这就告诉我们,不是因为我们取得了今天的成就,我们开放就可以少一点或慢一点,它不是一个临时措施。我们今天构建“一带一路”、组建亚投行、丝路基金、推动20国集团的合作等等等重大举措,都是主动开放的一种体现。

第二个是要做到双向开放,开放最初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主要是请进来、引进来,渐渐地我们也要走出去,就像一个高速公路,既有去,也有回,所以是双向开放,走入国际市场,走进世界各地,是我们开放双向的。过去我们更多的看到是外国的资本到我们中国来办企业,盖楼房,今天,我们也有更多的企业走出去,办企业,搞房产,开矿,修路,做出了很大的成绩,这条道路要继续走下去。

第三,就是要全面开放。这个全面开放是两个意思,一个就是在地域上,东西南北中要全方位地对外开放。第二个意思就是在我们的各个经济领域,都要扩大开放范围。“十三五”规划就宣布,要在育幼、金融、保险放开对外资的准入限制等等,就是扩大我们的开放领域。

第四,公平开放。过去我们吸引外资,采取的一个很重要的办法,就是减免税,通常就是说的“三免两减”,外资所用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交通工具、办公用品从海外进口,三年免税、两年减税。显然,在对外资优惠的同时就意味着对我们自己企业的一种不公平。所以,当这种政策执行到一定阶段,发挥它应有的历史作用之后,我们就不能采取这个办法了。我们的内外资要一视同仁,要平等对待。现在我们吸引外资,最重要的是创造一种公平竞争的环境,创造一种可预期的环境,特别是法治环境,使外资、外商、外企在我国能够受到平等的公平对待。我们对他们实行负面清单制度,我们暂时不开放的领域,明明地写着这是负面清单,不在这个单子上的外商都可以来投资进入。

最后就是共赢开放,共赢开放这个理念特别好,因为我们搞对外开放,既要考虑我们的利益,也要考虑对方的利益,这符合习近平总书记一个突出的外交思想,就是我们的外交,是在国际上构建一个越来越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从而和我们合作的国家,和我们一起实现共赢。他在讲到中国梦的时候,在好几个国家都讲到,中国梦对你们来说是个机遇,你们国家的梦,比如法国梦、美国梦,对我们中国也是个机遇,我们就是要在这种互通互利互惠的过程中发展我们各种友好关系。这就叫共赢开放。

主持人:共赢开放说得特别好,其实它是一种理念,更体现了一种格局。在新发展理念的第五位的就是共享发展,这个又如何理解呢?

周文彰:共享的思想,中央这几年一直强调得非常突出,就是我们改革开放经过了30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中央一再强调,一定要让改革发展的成果让人民群众共享,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因为老百姓不大关心GDP增长的百分比,也不大关心你的财政税收增长了多少,他最关心的就是有病是不是能够看,菜篮子是不是丰富,孩子能不能受到很好的教育,房子条件能不能得到逐步改善。改革发展的成果,一定要让人民群众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够感受到。在新的发展理念当中,共享发展,就把这样一个思想,更加突出,成为我们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地位上升,也更加醒目了,也更加鼓舞人心了。

为什么强调共享发展呢?因为从世界上来看,共享发展是一种最理想的发展状态,我们的发展,绝对不能让一部分人感到有获得感,一部分人感到有失落感,甚至被剥夺感,这种发展状态是最不理想的。现在世界上有些国家,置身于内乱、内战,一个重要原因和这一点有关系。共享发展是一种最理想的发展状态。不仅如此,从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所以,共享发展的状态,对我们也是最理想的发展状态,是我们的发展目标。

共享发展就是要以消除贫困、缩小收入差距为突破口、为抓手,逐步地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最后走向共同富裕。具体来说,我们现在要做的工作,就是要逐步地缩小收入差距。收入永远是有差距的,因为我们要讲效率,讲效率就有差距,按劳分配本身就是意味着差距,但是,差距不能过大,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我们所谓缩小收入差距就是要缩小过大的收入差距,平均主义是永远不能走这个回头路的。

第二,扶贫攻坚。我们还存在着七千万贫困人口,习近平总书记讲得非常好,我们不能一方面宣布我们已经进入了全面小康,另外一方面还有七千万人口没有脱贫。这样我们既影响国际社会对我们的认同,也会影响老百姓对我们全面小康的认同。这个全面首先是人口。正是这样,十八届五中全会结束之后,第一个重要的会议,就是全国扶贫工作会议,对扶贫工作进行部署。扶贫的措施就是精准扶贫。有劳动能力的,我们通过产业扶贫,对于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我们搬迁扶贫、移民扶贫,还有对于失去劳动能力的两千万人口,政府兜底。扶贫县这顶帽子就成了历史博物馆里的东西了,就不会有了。扶贫工作是我们实行共享发展的第二个重要的举措。

第三,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服务就包括医疗卫生的公共服务,我们现在通过新型合作医疗,通过大病统筹,通过报销比例越来越高来加以解决。同时,进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行布点。比如,最近就提出来,儿童医院就太少了,不适合生活当中儿童看病的需要,很拥挤,要着力发展儿童医院,要着力发展全科医生。再就是,文化公共服务,国家提出,应当让所有地区的老百姓能够听广播、看电视、读书、看报、欣赏公共文化、参加公共文化活动,这就是我们现在要努力普及的公共文化服务。再就是养老服务、教育,也属于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在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一上来就要得到好的优质教育资源,不惜拿出血本来给孩子选择一个优质学校,而这样的需求越来越大,矛盾越来越多,北京市这些年又出台一个政策,就是不再允许择校,而是按照地区来就近入学。按学区来就近入学,克服了目前我们存在的一些矛盾,但是新的问题照样存在,因为各个地区的教育资源不是一样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每个地区每个学校都成为优质教育资源,教育水平普遍提高,教育的公共服务将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比较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在这方面特别需要下力气。

最后就是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通过种种的努力,最后走向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主持人:周院长把这新发展理念一一为我们进行非常详尽的解读。我们知道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这样一个年份当中,我们新的发展理念又如何引领“十三五”发展?

周文彰:这么好的新的发展理念,现在我们面临的迫切任务就是把它落实在行动上,变成新的发展行为。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第一条就是我们要把它内化为我们的操作系统,变成我们的思维方式,使我们举手投足都是按照新的发展理念的要求。第二条就是顶层设计好基层抓落实。一讲到顶层,大家很自然地想到党中央、国务院,这是我们全国最高的顶层。另外,各层各级都有自己的顶层,省里的顶层,一个市的顶层,一个局、一个系统的顶层,甚至一个处也是一个顶层,因为我们一个处经常是管一条线,这条线如何动作,就要靠这个处来设计,然后层层报批确定下来。所以,抓好顶层设计,是各级党委政府所做的工作。按照新的发展理念,在顶层涉及好如何创新,如何协调,如何绿色,如何开放,如何共享,把它顶层设计好,然后,在基层抓落实。第三条,要弘扬三严三实的要求。什么事情都要严,都要实,只有通过严和实,尤其是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才能把新发展理念的各方面的要求落实到地。第四条,建立激励机制,让落实不落实不一样,让落实的多和落实的好不一样,鼓励广大干部,鼓励各个企业,鼓励各个地方,按照新的发展理念,去实施我们的发展行为,使新的发展理念成为新的绚丽的发展之花开遍全国。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谢周院长为我们详尽解读了新发展理念,以便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新的发展理念的精髓。谢谢您为我们带来的分享。

编者按: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之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围绕“创新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近日,我们邀请到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教授,为网友解读深刻把握新发展理念。

主持人:各位网友,欢迎收看“中国航向——庆祝建党95周年系列微党课”栏目。我们提到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呢?

周文彰:新发展理念是关系到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重要变革,它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这个可以从我们国家发展的历程明显地看得出来。在我国发展60多年的历程上,先后有很多种发展观或者叫发展理念,一直在影响我们的发展。最早出现的一种我把它叫浪漫发展观,它的典型口号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除了1958年,除了十年动乱这一段时间,我们国家的发展观总体上是受一种非常重要的发展观的影响,这就是我把它叫做重点发展观。这种发展观是适应我们国家面临的紧迫问题和主要困难提出来的。重点发展观,由于准确地抓住了我们面临的主要困难,经济当中的主要矛盾、主要问题,对症下药,所以,贯彻的结果使我们逐步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走出困境,走向发展。所以,这种发展观为我们国家发展的局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这种发展观所体现出来的哲学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就是重点抓、抓重点,在任何时候都是适用的。但是,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重点发展观也不例外。因为既有重视,就有忽视;既有重点,就有一般。所以,我们重视了城市,忽视了农村;重视了经济,忽视了社会;重视了发展,忽视了资源环境;重视了眼前,忽视了长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越积越多,我们的发展观需要继续前进,需要有新的发展观,成为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就应运而生了。所以,按照我的回顾,科学发展观应该是在我们国家发生着有重大影响的第四种发展观——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突出地强调以人为本,把人看作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里的人是指人民群众,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目的,也是作为发展的归宿点。同时,它目标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办法就是统筹兼顾。我们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党中央及时调整了对干部领导班子的考核标准,GDP不再是唯一的考核指标,或者说GDP在干部政绩的权重是在不断下降。比如环境问题、资源保护问题、就业问题、民生问题,都纳入了考核范围。甚至连在任期间的举债也作为一个考核,因为防止我们干了很多事情结果留下一堆债务。对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态度也作为考核指标,防止我们有些同志新官不理旧事,做了一些影响政府诚信的事情。所以科学发展观贯彻以后,在各级党委政府、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领导发展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发展的结果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科学发展观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所以党的十八大就把科学发展观写进了党章,成为我们党的重要指导思想的组成部分。

由于我们多年积累下来的问题不是一下子能克服,比如我们多年来依靠投资,特别是依靠高消耗,消耗能源、消耗资源,还有高排放,这就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生态环境已经达到了不可承受之重。创新驱动的动力不足,这是我们自己的内部。同时,国际环境,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到现在也没有走出这个阴影。所以,我们发展所需要的国际环境也出现了新的情况,而我们定的目标也特别鼓舞人心,就是要在2020年实现第一个百年的奋斗目标,这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我们党成立100周年的时候。接着我们继续进军,向第二个百年进军,这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的时候,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特别需要新的发展理念来引导发展行动。于是,我们党的第十八届五中全会在部署安排“十三五”的时候,就提出了新的发展理念,这就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刚才我们通过简单的回顾,足可以看出来新的发展理念,的的确确是关系到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革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主持人:周院长刚才给我们非常完整的、系统的回顾了一下发展理念的历史和变迁。我们一直在说新发展理念,它是如何来体现党的理论创新的呢?

周文彰:因为新的发展理念是根据我们面临的新形势,特别是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提出来的。所以,它把创新发展摆在新发展理念的第一位。所谓创新,就是突破常规、打破传统,走出一条新的发展思路、发展举措、发展方式,最后产生新的发展结果,这就是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在这里关键是突破传统、打破常规,核心在于“新”字。最后通过实践的检验。

中央要求我们创新,是在各个领域的创新。这个创新,要贯穿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而且要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所以在这里的创新是一切的工作。

从大的方面来说,有理论创新。思想理论的创新,这是脑动力的创新,这是非常重要的创新。因为回顾历史,资产阶级的历次大革命,首先是哲学上的革命作了先导。我们国家之所以产生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就在于实践标准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我们改革开放能够走出今天这条路子是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诞生,比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下子使我们走出以阶级斗争为纲那样一种状态。发展是硬道理,一下子让我们丢掉了造反有理。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社会主义也要市场,资本主义也要计划,一下子使我们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们体制改革的目标。所以思想理论创新意义极大。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理论,所以使我们的发展形势各方面处在很好的状态。

第二是制度创新。制度更带有长远性、全局性、影响性、根本性、稳定性。好的思路、好的政策、好的做法,通过制度把它固定下来。好的制度能够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能够规范人们的行为,使有坏的动机不可能发生错误,让好人也不大容易犯错,这就是制度的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了很多改革,就是旨在进行制度创新。

第三是科技创新。这就是主动力的创新了。无论我们谈什么样的创新,谈到制度创新,也要讲到科技创新。因为把科技引入制度,就能使我们更好地,比如建立科学完备的监督制度、统计制度等等,这都离不开科技创新。讲到文化创新,也会讲到科技创新。所以,像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观念创新,这是贯彻一切领域的创新的,科技创新是主动力的创新。

第四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软实力的创新,因为现在大家都公认,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光有硬实力,就是经济、军事、科技,还有软实力,软实力主要是文化。在文化当中首推价值观。所以,中央这些年一直在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我们在文化软实力方面打造文化强国的一个重要举措,因为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就是行无依归,就是一盘散沙,这样的民族不可能立于世界不败之地。要想民族振兴、国家富强,文化软实力是一定要创新的,包括文化产业的创新,文化事业的创新。具体的来说,也包括内容创新、载体创新、传播方式创新、文化体制创新,文化科技创新,包含了很多内容。

所以,通过这样一些创新,我们要在一切领域创新。我刚才讲的是其中的主要四个方面。如果我们来进行哪个方面的创新,有几个创新一定是包含在其中的。第一就是观念创新,我们从事这项工作观念创新。第二是制度创新;第三是管理创新,第四是科技创新。这四个创新可以说是贯穿于一切创新当中。所以,创新发展的理念是新发展理念当中最重要的理念,它居首要地位。

主持人:刚才周院长给我们介绍了为什么要创新,已经举了非常生动的例子,以及从哪些方面创新,创新的意义何在。位于新发展理念第二位是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又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如何来协调发展?

周文彰:协调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为尽管我们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的突出问题是不协调,正是这些不协调就是我们需要下功夫协调的地方,第一就是城乡不协调,因此我们要着力去把城乡之间的发展协调起来;第二是区域协调,比如东中西这些不同的区域要协调发展。第三个就是人和自然的协调,使我们的人和自然,通过这个协调来保证我们的生态环境,能够支持我们的可持续发展。再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协调等等。所有这些协调都是我们要进行协调的重要工作。

协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觉得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得到。 比如中风病人一个明显的症状就是动作不协调。所以,身体要协调。周末我们究竟去哪儿,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妻子有妻子的想法,丈夫有丈夫的想法,如果不协调,就很难到一个地方去度周末,所以,家庭要协调。组织要协调,一个处室内部的五个人要协调,各个处室之间,办公室、人事、外事以及各个职能处室要协调,这就是组织要协调。发展要协调,毛主席的著作《论十大关系》,就比较早地看到我们发展需要协调的问题,所以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去读。《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毛主席的这篇著作,也是讲党委要协调各方,分工负责,相互协调,党委书记要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也是要我们做好协调工作。怎么协调呢?中央指出了这么几个办法、思路。

第一个统筹兼顾。把我们发展的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周全,琢磨再三。在总体上进行统筹安排,尤其是在城乡关系上,中央明确提出要走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就是把城市和农村当成一个整体,统一规划、统一安排项目,统一开发建设,包括城乡的人口要没有差别的同等看待。所以,从统筹兼顾到一体化,这是协调发展的一个最得力的措施。

第二个协调的办法就是补短板。也就是说,哪个地方问题最大,拖后腿,明显的滞后,我们就在哪个地方着力,把短板补上去。明显,我们农村的发展要滞后于城市,所以农村成了短板,三农是短板。比如,文化是短板,相对于其他方面的投入,我们的文化方面的投入不足,文化是短板。再比如,社会建设是短板,我们要在社会建设,比如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把这些短板要补上去。通过这些补短板,就使得我们整体上达到一个协调的状态。在这个问题上,经济学经常讲到一个木桶原理,在这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协调补短板的道理。一个木桶到底能盛多少水,不取决于木桶的高度,而取决于构成这个木桶的最短的一块木板的高度。所以,我们要让木桶盛更多的水,要把短板补起来。

我最近注意到浙江省委作出一个决定,关于补短板的若干意见,他们提出了要补六个方面的短板。报道上说,吹响了补短板的集结号,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再一个,就是要协调,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绿色化等方面同时并举。从现在起,我们所进行的每一项发展都要有协调作为指导思想,所以在一开始就不要造成不协调的情况,这是最重要的。过去留下的短板,我们补。现在我们所进行的任何发展项目,都不能再创造短板,一步到位,更加协调。

主持人:方方面面都要来协调发展。在协调发展中,您刚才也提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我们知道新发展理念当中第三位就是绿色发展。总书记也提到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目前绿色发展中,我们还存在着他些问题呢?

周文彰:绿色发展,正是针对工业化、城镇化当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来的,这些问题主要是不可持续性的问题比较突出。长期以来,我们靠高能耗、高资源消耗,甚至包括高排放,造成了我们环境资源的压力很大。我们过去常说,我们国家地大物博,矿产丰富,在绝对量方面,我们的确可以这么说。但是,任何事情,只要除以13亿,我们就显得很少。比如可耕地,我们的可耕地占国土面积的比重不到10%,低于美国,更低于印度。如果平均人口所占用的耕地我们只有1.22亩,和美国、印度、巴西比,我们是最低的。所以,中央指出,十八亿亩的耕地红线不能突破。再比如,一些主要的矿产,像石油、天然气、铁、铜、锌、金,我们人均拥有量也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这样一种环境资源状况,就很难承受我们传统的发展方式。所以,绿色发展是针对传统发展方式而提出来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绿色发展的含义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要把环境资源纳入发展的内在要素。在这一方面,我们过去是重视不够的。在日常生活当中你可以看出来,一家一户,每个家庭内部干干净净、整齐有序,窗子外面、大门外面、周围环境往往就不大注意,好象这不是我们的。我们在发展当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就是环境资源没有纳入发展的要素,我们现在要把它纳入进来。第二个方面,要把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作为发展的追求目标。我们发展到最后的目标,不是使它们不协调,而是使它们非常的协调一致,可持续。第三方面,把经济过程,包括生产过程、消费过程的绿色化、生态化作为发展的方式。所以,绿色发展有这么三个内在的含义。

如何落实呢?我考虑要确定三大方式,然后争取两大结果。这三大方式,第一个就是绿色生产方式,它的要求就是说,要采用高科技、低消耗、低排放,是这么一个生产方式。这其中特别是要发展绿色产业,比如绿色服务业、环保产业、绿色餐饮业等等。坚决不用有害的原材料,杜绝有害的生产过程,最后使得我们这些产品不要产生不应当的环境污染,这就是绿色生产方式。

第二个就是绿色生活方式,这就涉及到每家每户、每个单位在日常生活当中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比如绿色出行、绿色旅游、绿色交通工具,像现在政府大力推动的电动汽车,它就是绿色的。不要去搞奢侈浪费,浪费宝贵的资源等等。这就是第二个方式,绿色生活方式。

第三个方式就是绿色思维方式。这就是把绿色发展的要求内在化,变为我们每个人的内在思维结构、思维模式、思维方式,成为我们生产行为、生活行为的一种指挥系统。有了这种思维方式,我们的行为输出就一定是绿色的。所以,思维方式的确立是我们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一个最重要的要做的一项工作。所以,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把绿色发展的要求内在化。

通过绿色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绿色的思维方式,最后产生两种行为结果,一个就是绿色产品,绿色产品就是生产过程无毒无害无污染,使用过程能耗低、环境污染少,使用结果,产品即使报废了,可以拆卸,可以再生利用,即使不能再用的,长期摆放也没有安全的后顾之忧,这个就叫绿色产品。绿色产品很重要的就是绿色食品,我们每天要吃的绿色食品。这是第一个结果。第二个结果是产生绿色环境,使我们的环境有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有很好的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把生态环境上升到很高的地步,他说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所以我们要给老百姓提供绿色的环境。

主持人:关于绿色发展,可能它真的要变成一种理念融入到我们生活当中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种生活方式。绿色发展,如果说它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话,在心态上我们可能还要保持更加开放的一种心态,因为在世界的舞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往来合作是越来越密切了。新发展理念当中的第四个开放发展,我们又应该如何去理解呢?

周文彰:开放是我们国家能够取得今天成就的一个必由之路,一个不二选择。总书记在多次讲话当中都提出了这个问题。习总书记就任总书记以后第一站就到了广东,实际上昭示本届党中央改革开放的一个决心。今天我们把开放作为一种发展理念提出来,就是说我们核心是要解决发展的内外联动的问题,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我们国家开放的道路是通过试点逐步推开,在开始最早的是经济特区的开放,然后是沿海14个城市的开放,最后拓展到省会城市的开放、沿江开放、沿路开放、沿边开放,一直到全国的全方位开放。要落实开放发展理念,我想,第一,我们要主动开放。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越发展,就越开放。这就告诉我们,不是因为我们取得了今天的成就,我们开放就可以少一点或慢一点,它不是一个临时措施。我们今天构建“一带一路”、组建亚投行、丝路基金、推动20国集团的合作等等等重大举措,都是主动开放的一种体现。

第二个是要做到双向开放,开放最初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主要是请进来、引进来,渐渐地我们也要走出去,就像一个高速公路,既有去,也有回,所以是双向开放,走入国际市场,走进世界各地,是我们开放双向的。过去我们更多的看到是外国的资本到我们中国来办企业,盖楼房,今天,我们也有更多的企业走出去,办企业,搞房产,开矿,修路,做出了很大的成绩,这条道路要继续走下去。

第三,就是要全面开放。这个全面开放是两个意思,一个就是在地域上,东西南北中要全方位地对外开放。第二个意思就是在我们的各个经济领域,都要扩大开放范围。“十三五”规划就宣布,要在育幼、金融、保险放开对外资的准入限制等等,就是扩大我们的开放领域。

第四,公平开放。过去我们吸引外资,采取的一个很重要的办法,就是减免税,通常就是说的“三免两减”,外资所用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交通工具、办公用品从海外进口,三年免税、两年减税。显然,在对外资优惠的同时就意味着对我们自己企业的一种不公平。所以,当这种政策执行到一定阶段,发挥它应有的历史作用之后,我们就不能采取这个办法了。我们的内外资要一视同仁,要平等对待。现在我们吸引外资,最重要的是创造一种公平竞争的环境,创造一种可预期的环境,特别是法治环境,使外资、外商、外企在我国能够受到平等的公平对待。我们对他们实行负面清单制度,我们暂时不开放的领域,明明地写着这是负面清单,不在这个单子上的外商都可以来投资进入。

最后就是共赢开放,共赢开放这个理念特别好,因为我们搞对外开放,既要考虑我们的利益,也要考虑对方的利益,这符合习近平总书记一个突出的外交思想,就是我们的外交,是在国际上构建一个越来越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从而和我们合作的国家,和我们一起实现共赢。他在讲到中国梦的时候,在好几个国家都讲到,中国梦对你们来说是个机遇,你们国家的梦,比如法国梦、美国梦,对我们中国也是个机遇,我们就是要在这种互通互利互惠的过程中发展我们各种友好关系。这就叫共赢开放。

主持人:共赢开放说得特别好,其实它是一种理念,更体现了一种格局。在新发展理念的第五位的就是共享发展,这个又如何理解呢?

周文彰:共享的思想,中央这几年一直强调得非常突出,就是我们改革开放经过了30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中央一再强调,一定要让改革发展的成果让人民群众共享,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因为老百姓不大关心GDP增长的百分比,也不大关心你的财政税收增长了多少,他最关心的就是有病是不是能够看,菜篮子是不是丰富,孩子能不能受到很好的教育,房子条件能不能得到逐步改善。改革发展的成果,一定要让人民群众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够感受到。在新的发展理念当中,共享发展,就把这样一个思想,更加突出,成为我们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地位上升,也更加醒目了,也更加鼓舞人心了。

为什么强调共享发展呢?因为从世界上来看,共享发展是一种最理想的发展状态,我们的发展,绝对不能让一部分人感到有获得感,一部分人感到有失落感,甚至被剥夺感,这种发展状态是最不理想的。现在世界上有些国家,置身于内乱、内战,一个重要原因和这一点有关系。共享发展是一种最理想的发展状态。不仅如此,从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所以,共享发展的状态,对我们也是最理想的发展状态,是我们的发展目标。

共享发展就是要以消除贫困、缩小收入差距为突破口、为抓手,逐步地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最后走向共同富裕。具体来说,我们现在要做的工作,就是要逐步地缩小收入差距。收入永远是有差距的,因为我们要讲效率,讲效率就有差距,按劳分配本身就是意味着差距,但是,差距不能过大,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我们所谓缩小收入差距就是要缩小过大的收入差距,平均主义是永远不能走这个回头路的。

第二,扶贫攻坚。我们还存在着七千万贫困人口,习近平总书记讲得非常好,我们不能一方面宣布我们已经进入了全面小康,另外一方面还有七千万人口没有脱贫。这样我们既影响国际社会对我们的认同,也会影响老百姓对我们全面小康的认同。这个全面首先是人口。正是这样,十八届五中全会结束之后,第一个重要的会议,就是全国扶贫工作会议,对扶贫工作进行部署。扶贫的措施就是精准扶贫。有劳动能力的,我们通过产业扶贫,对于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我们搬迁扶贫、移民扶贫,还有对于失去劳动能力的两千万人口,政府兜底。扶贫县这顶帽子就成了历史博物馆里的东西了,就不会有了。扶贫工作是我们实行共享发展的第二个重要的举措。

第三,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服务就包括医疗卫生的公共服务,我们现在通过新型合作医疗,通过大病统筹,通过报销比例越来越高来加以解决。同时,进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行布点。比如,最近就提出来,儿童医院就太少了,不适合生活当中儿童看病的需要,很拥挤,要着力发展儿童医院,要着力发展全科医生。再就是,文化公共服务,国家提出,应当让所有地区的老百姓能够听广播、看电视、读书、看报、欣赏公共文化、参加公共文化活动,这就是我们现在要努力普及的公共文化服务。再就是养老服务、教育,也属于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在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一上来就要得到好的优质教育资源,不惜拿出血本来给孩子选择一个优质学校,而这样的需求越来越大,矛盾越来越多,北京市这些年又出台一个政策,就是不再允许择校,而是按照地区来就近入学。按学区来就近入学,克服了目前我们存在的一些矛盾,但是新的问题照样存在,因为各个地区的教育资源不是一样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每个地区每个学校都成为优质教育资源,教育水平普遍提高,教育的公共服务将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比较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在这方面特别需要下力气。

最后就是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通过种种的努力,最后走向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主持人:周院长把这新发展理念一一为我们进行非常详尽的解读。我们知道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这样一个年份当中,我们新的发展理念又如何引领“十三五”发展?

周文彰:这么好的新的发展理念,现在我们面临的迫切任务就是把它落实在行动上,变成新的发展行为。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第一条就是我们要把它内化为我们的操作系统,变成我们的思维方式,使我们举手投足都是按照新的发展理念的要求。第二条就是顶层设计好基层抓落实。一讲到顶层,大家很自然地想到党中央、国务院,这是我们全国最高的顶层。另外,各层各级都有自己的顶层,省里的顶层,一个市的顶层,一个局、一个系统的顶层,甚至一个处也是一个顶层,因为我们一个处经常是管一条线,这条线如何动作,就要靠这个处来设计,然后层层报批确定下来。所以,抓好顶层设计,是各级党委政府所做的工作。按照新的发展理念,在顶层涉及好如何创新,如何协调,如何绿色,如何开放,如何共享,把它顶层设计好,然后,在基层抓落实。第三条,要弘扬三严三实的要求。什么事情都要严,都要实,只有通过严和实,尤其是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才能把新发展理念的各方面的要求落实到地。第四条,建立激励机制,让落实不落实不一样,让落实的多和落实的好不一样,鼓励广大干部,鼓励各个企业,鼓励各个地方,按照新的发展理念,去实施我们的发展行为,使新的发展理念成为新的绚丽的发展之花开遍全国。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谢周院长为我们详尽解读了新发展理念,以便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新的发展理念的精髓。谢谢您为我们带来的分享。

上一篇:中共创建中,商务印书馆扮演了什么角色——周武研究员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成立6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演讲
下一篇:【光明讲坛】韦力:藏书之颠扑不破的规律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