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讲坛
[文汇讲堂] 苏格:新型大国关系:始于足下
  • 图片作者:袁婧
  • 图片说明:① 1,苏格主讲,融会各类历史解密信息与外交幕后故事 本版摄影 袁婧 丁怡、司俊飞参与本版整理


  • 图片作者:袁婧
  • 图片说明:② 2,黄仁伟呼应苏格观点,与其进行“京沪对话”


  • 图片作者:袁婧
  • 图片说明:③ 3,沈丁立点评并进一步指出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


  • 图片作者:袁婧
  • 图片说明:④ 4,苏格现场演奏《少女的祈祷》,给听众送中秋祝福


  • 苏格解析中美关系嬗变下的元首小范围会晤有着“战略交底”作用 新型大国关系:始于足下

      9月27日,第95期文汇讲堂再次聚焦中美关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苏格主讲《中美关系的此刻和彼刻》,上海美国学会会长黄仁伟担任评论嘉宾,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上海美国学会副会长沈丁立担任互动点评嘉宾。本次演讲音频请登录文汇微电台(APP喜马拉雅·听-搜文汇讲堂2015)收听。

      

    嘉宾主讲

      俯瞰全球,中美关系一直是最重要、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习近平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时机重要,意义重大。就国际格局而言,世界多极化、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中国自身面临两个“前所未有”——中国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政治经济的中心,中华民族前所未有地接近自己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美关系进入新的转型期。

      这样的大背景下,习近平首次对美国事访问任重道远。行前一段时期,大洋彼岸对中美关系前景预测出现杂音,有人甚至断言:中美关系已到“临界点”,内部研判此行并非坦途;行后,或许从历史的长河中审视,习近平主席的首次对美国事访问,在我看来,意义不亚于1979年邓小平在中美建交后的访美。

      如何在国际舞台上“应对”美国?如何理解有时对方“长拳”对我,我以“太极”应其?因为,一切必须从中国的最大国家利益出发,从人民的根本福祉出发。国家领导人手中的舵盘,分量着实不轻。

      回望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彼刻”

      深刻理解今天的中美关系,有必要知晓当初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前提。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刚好处于国际格局中的冷战的夹缝当中。随着1947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相继出台,在美国战略家看来,世界已分为两大阵营:以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以美国为首的自由世界的资本主义阵营。新中国诞生后,杜鲁门和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研判后做出决定:如果中国共产党用武力接管台湾,美方则不通过军事手段,而是通过外交和经济手段加以阻止。解密档案中清晰地表明了美国无意卷入中国内部的冲突。

      然而一场热战导致未建交的两国成了不共戴天的“死敌”。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改变战略,决定派出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以防止朝鲜战争蔓延。台湾问题的解决时间因此被无限期拖延,如我领导人所言“中美关系上空有了一块抹之不去的乌云。”中国当时在国际上并没有太多话语权,联合国在美国操纵下通过的决议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界定为打上引号的“侵略者”,直到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我们才更正了这颠倒的历史。

      中苏破裂:兄弟间不用一把牙刷

      宿敌何时走到一起?“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问题,中国的每一个外交步骤都是符合当时中国最大的国家利益。正如历史的长河当中有很多里程碑,虽然年代久远,但毕竟是闪着历史的光辉。

      建国之初在苏联的帮助下,中国工业起步,经济逐步站稳脚跟。此后,赫鲁晓夫力图以共产主义大家庭的名义建立联合舰队,毛泽东从独立自主的立场出发果断拒绝。苏联有个谚语:“兄弟之间不用一把牙刷”。中苏关系急转直下,两党分歧愈演愈烈,珍宝岛之战后,苏联一度在两国边境陈兵百万。

      周恩来约请陈毅、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等四位老帅研究国际形势。陈毅元帅率先表态——美帝的压力没有苏修那么大,战争威胁更多的或许来自苏修。如果发生战争,老帅们向主席献策——古今中外都有例可寻,外有苏联斯大林和希特勒签订过互不侵犯条约;古有《三国演义》中“东联孙吴,北拒曹操”。当时就是这样来考虑国家利益的。

      毛泽东尼克松超长握手的寓意

      周恩来向毛主席汇报后,这位战略大师汲取了来自群众和老帅的意见,形成了“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战略,以“共同对付那个来自北方的危险”。

      1972年尼克松访华,毛泽东和尼克松握手言和,握手时间史无前例长达1分多钟,相互进行战略交底。首次会晤,两位战略家谈些什么呢?根据档案记录,多年宿敌首次相会,竟然谈笑风生,甚至说基辛格外交工作保密好,是因为去巴黎时带着女朋友做掩护的缘故。联手抗苏的战略共识构成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基础。深入分析来看,此正常化中包含着不正常,因为第三者的压力走到了一起。但陈毅元帅评价:这一步棋,中国外交全局都活了。

      911后中美高层致电赢得战略十年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邓小平同志提出“韬光用晦”战略,在这个时期实际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的光辉。中国抓住建设“一个中心”不放松,以此站稳脚跟,度过风波和考验。

      炸馆和撞机两个事件之后,中美关系情况堪忧。2001年911事件爆发,江泽民主席立即和美国总统布什通电话,在这个世界上第二个国家元首的慰问电话中,江主席表示我们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愿意和美国合作。而小布什总统刚刚上台,他手里握着美国国家战略瞄准器正在盘算是否要把中国“罩在其中”——作为最大的敌人,这个电话改变了他的想法,美国反恐的战略需要导致美国同中国共建“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

      21世纪开始的十年,美国忙于伊拉克、阿富汗两场战争。而中国坚持“一个中心”不动摇,综合实力突飞猛进,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学术界称之为“坐二望一”。西方有人按国际购买力平价计算(PPP)已经超过美国。新世纪的十年内,中美两国逐渐发展为“利益攸关”的双方,稳步合作。

      今日“习奥会”下的“此刻”中美

      当下国际格局不断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一个是全球化,一个是多极化,中美两国的实力对比也在发生变化,因此习主席访美有着重大的国内和国际背景。一方面,国际格局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911事件之后,美国深陷两场战争,2008年出现了华尔街的金融泡沫,引起全球金融危机,美国内外实力都受到了重创,国际格局出现了新的转折点和分水岭;另一方面,世界新兴经济体逐渐上升,实力增强。在世界新兴经济体当中,中国是最为耀眼的明星。

      美国调整安全战略:从反恐到返亚太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美国的国徽上是一尊白头鹰,两只利爪,一手握着战争利箭,另一手握着和平橄榄。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态势就像国徽一样“两手抓”:一手软,一手硬。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因此进行了重大的调整,从反恐调整为即重返亚太,目标针对中国为首的新兴崛起大国。

      但“针对”和当时“遏制苏联”不一样。针对是“对着你”,遏制是“把你圈起来”,限制交往。而当下中美双边贸易达到了5551亿美元,双边的投资量达到1200亿美元,人员每年有500万的往来。因此美国的战略即一边接触,一边施压,以压促变,让你变成听话的孩子。同时美国加紧推进跨太平洋伙伴体系“TPP”和大西洋投资伙伴关系“TTIP”,企图取代世界贸易组织的贸易规则,限制中国国际经济的空间。这给中美关系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

      另外,一些原本不属于中美关系的第三方因素的影响上升,也使两国决策环境出现了非常复杂的情况,甚至绑架了美国的对华政策,比如中国南海、东海问题。本表示“不选边站队”的美国开始偏袒所谓的盟国,在战略上防范崛起的大国。这种时而在幕后,时而在台前的行动,给中美关系平添了负面影响。

      大洋彼岸发出“临界点”的焦虑

      今年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大选临近,美国国内学界展开对华政策大辩论,西方媒体充斥着对美中关系的忧虑,充满着“濒危”、“临界点”甚至假设性的讨论。例如,假如打起来,何处开打,打到哪里,美国如何应对等。有人断言中美关系可能会重蹈“修昔底德陷阱”。“修昔底德陷阱”是一种观点,指世界上的守成大国和崛起大国之间冲突难免,必有一战。在这种情况下,中美关系如果破裂会怎样?如何把中美关系保持在稳定发展向前的一个大方向、大格局里面?成了中央领导同志最为关心的一个议题。

      习奥会:白宫散步是“战略交底”

      这样背景下习主席访美,我看有四个效果:第一增信释疑,第二聚焦合作,第三面向人民,第四开创未来。

      如何解读少了“不冲突、不对抗”六字

      2012年,习主席担任国家副主席时,曾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协商,希望建立一个新型的大国关系: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互利共赢。此后,大家看到新闻报道,在安纳伯格庄园、瀛台夜话,美方都有所回应。此次,习近平访美达成的49项成果清单中,第一项即双方再次确认我们要共同推进“新型大国关系”这个目标。正式文本的表述比以前少了六个字“不冲突、不对抗”。这六个字的减少,恰恰不是说中美关系出现了倒退,与之相反恰恰说明中美关系往上迈了一个台阶——我们要共同推进基于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本次访美,美国各界都表示了高度的热情,访美的首站为西雅图,通过深层务实的多元外交,夯实中美关系的经济基础,合作涵盖方方面面。比如,波音公司和中国有390亿订单,让中方公司承包787型飞机重要组件,整体打包有质的提升,对中国民航必然有很大促进;习主席去微软总部参观,还去比尔·盖茨家出席晚宴;美国投资在华生产波音737;中国公司也要在美投资建厂并为波士顿生产地铁车厢;在西部要共同修建铁路甚至高铁;中美AP-1000核电站项目中,第三机组要上一个台阶;等等。就某种意义而言,中美双向投资发生新的战略性积极变化。

      改变中美关系中某些负面因素

      中美关系中,我们不是挑战已有的国际秩序,另起炉灶,而是改变其中不合理的成分。

      在南海问题上,习主席坚定捍卫了国家的利益。中美双方同意支持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支持直接当事国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争议。美国说我们要确保航行飞越自由,中方在前面又加了“依据国际法”这个定语予以限定。最后双边既坚持立场,同时又展现灵活性,同意双方现场用英语直接交流,制定了相应的空中和海上交通规则,以切实管控分歧。

      关于网络安全问题,中美作为两个网络大国,同意加强对话和合作,因为对抗摩擦不是正确选项。中美两国主管部门就共同打击网络犯罪达成重要共识。

      在军事交流方面,中美双方进行的是把争取短板增高一点。美方邀请我们参加海上演习。双方成不了盟友,可以成伙伴,起码可以建立规则,防止擦枪走火。

      “小范围交谈”的战略交底

      中美之间,经过了21响礼炮,检阅三军仪仗队,会见记者,世界目光聚焦中国元首访美行程。会谈重点是加强战略沟通,进一步推进中美信息大国建设,就重大的国际问题交换意见。两国元首并肩行走漫谈,足以给世界上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回想江主席访美之时,小布什亲自用皮卡车载江主席夫妇,被视为“中美元首一次亲密的接触”。因此,我更看重小范围接触。

      本次的白宫散步,两国领导不打领带,步入国宾馆的路上,中间可以交心,也可以交友,当然更多是交流,这样的氛围容易促成战略交底。可以谈作为女儿的父亲的体会;也可以交流元首共同的治国理政经验;也可能会涉及某些敏感核心问题的表态。

      此次习近平访美,美方也做了精心安排。两国元首的聚餐中出现了绍兴黄酒,因为美方知道习主席曾经在浙江工作,这些温馨的亮点会让中国领导人感觉宾至如归。当然以前奥巴马和夫人访华受到款待,这也是美方的礼尚往来,但更因为在中国人领导后面,有一个伟大的正在崛起的中国,有13亿中国人民的强力支持。奥巴马的地主之谊也代表了美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情。

      面对中美关系,我们也追求公平公正,太平洋合作中包容性协作必不可缺。如果美国欢迎一个强大、繁荣、稳定中国,那么,中国也尊重美国在亚太地区传统影响和现实利益。

      而从中华民族整个国家利益来看,得其大者可兼其小。在中美关系发展的进程当中,我们要增强战略互信,我们同时也切实地管控分歧。中美关系利益远远大于分歧,中美关系不应该是零和游戏。双方要增信释疑,夯实中美关系的经济基础,扩大国际地区上的合作,加强在全球治理中的协作,互不伤害对方核心利益,同时开展公共外交,增强中美关系的民意基础。

      总而言之,新型大国关系不是一个标签。在全球化、多极化的背景下,任何人都难以独善其身。美方对中美关系可能有不同的表述,但是无论如何,两国不走冲突对抗的老路,这就是一种新型的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大国关系。

      

    嘉宾评论 与美国的真正平等

      ■沈丁立

      中国国力增强,地位崛起,使得美国愈加给予重视并且发力。目前,“老大”和“老二”之间出现彼此认知困境。如何认识中国,中国会否取代目前老大?美国相信,国强必霸,区别仅在于恶霸与良霸。怎么办?未雨绸缪,“重返亚太”,拉帮结伙,防范未然。

      别说做老大,中国尚未实现全面小康。对于美国强势阻挡,中国不免也有认知困难:美国为何调整军事部署,为何塑造新的国际贸易制度?美国貌似防范,实质设阻。基于双方认知困境,两国在网络、海洋等问题上出现了一系列沟通困难。

      新型大国关系之内涵是平等,但美国的立国叙事是“山巅之城”,潜意识里自命不凡,君权神授是其逻辑。但从学理上,美国又无法拒绝新型大国关系。

      苏大使和黄院长论述清晰:习主席此行美国。是去“排雷”,致力于解决双方认知困境,向美国解释中国合作共赢的意图。

      世道正在变化,彼刻和此刻不同,对于美国的正当发展,中国予以尊重。对于美国以权谋私,中国以理服人,正当维权。对于双方关系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通过相互谅解,合作解决问题。这次习奥会就信息技术准入达成的合作,就是充分说明。

      今日中美善于妥协的此刻,又将铺就未来中美更为平等的彼刻。

      

    互动提问

      公务员柳定毅: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中方学者做了不少阐释,却不见美方学者谈及,您怎么看?

      苏格:新型大国关系不是一个标签,如果你提出所有的政治见解,都要让对方接受的话,是不可能的。如果期待你的价值观在世界上所有地方都被接受,那也是不可能的。我听到美国人讲到中美关系时,更突出3C:坦率的、建设性的、合作的。双方可以共同努力,寻求双方利益的一致处,在此前提下,可以讨价还价互做让步,一点不做让步是不可能的。

      南政上海校区陈勋:如何理解“中方尊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传统影响和现实利益”是否意味着领土领海冲突时,把美国人纳入谈判对象中了?

      黄仁伟:美国在亚太的传统利益主要体现盟国体系,它是二战中太平洋战争中战胜日本,冷战中越南战争朝鲜战争强化、遏制苏联和中国影响力所留存。但是关系到中国国家安全和主权的部分,我们绝不接受美国用它来改变我们的核心利益。我们的明确态度很重要,亚洲经济体系,中国为主,欢迎美国;安全体系中,美国为主,包容中国。

      彭湃新闻黄翱:有报道说,中美会签署一个网络安全的军控协议,49项里只说将继续推进这样的对话,双方到底有怎样的进展?

      苏格:在互联网方面的进展就是跨越了分歧,双方都认识到了互联网的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也是非传统安全。在网络安全方面,中国是网络的参与者、建设者和网络安全的维护者,同时也是网络黑客攻击的受害者。中国倡导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主张各国制定符合自身国情的网络公共政策。要加深合作,打造中美合作新亮点。中美作为两个网络大国,应该加强对话和合作,对抗摩擦不是正确选项,两国主管部门就共同打击网络犯罪达成重要共识。

      

    嘉宾对话

      黄仁伟:苏大使是国内最重要的外交智库的院长,又长期从事中美关系史,参与了高访大量准备工作,想就成果清单进一步请教一下问题。

      首先,清单里为何没有讲南海问题,只讲了两军在海上和空中避免相撞的规则。中美军方会不会遵守?其次,这次BIT(双边投资协定)最后无果而终,您预测何时可能达成?症结何在?是中方的负面清单太长,还是美国的国家安全审查帽子太大?双方互相让步会到什么程度?第三,原来讲我们说要搞一个联合公报或者联合声明,最后发表的是一个成果清单。是美方不愿意签还是奥巴马面对的国内压力太大?

      南海问题不属于双边问题,岛屿归属历史早有定论

      苏格:黄教授提的问题很高深,英文里有一句话:高手不是那些回答问题的人,而是那些善于提出问题的人。

      南海问题不列在上面,因为它不是中美关系双边的问题。我们现在的共识就是南海地区稳定。1943年《开罗宣言》已经明确南海岛屿归中国所属,联合国有当时民国政府备的案,二战后从日本手中收复南沙岛屿的军舰,还是根据《租借法》从美国租借的。1982年《海洋法公约》中的200海里领海概念虽导致了声索国海域重叠,但法律是不具有上溯性的,不能改变海岛已归中国的史实。

      BIT的意义不亚于WTO,最关键的就是负面清单内容。不仅仅出于政治考虑,还有国家安全、经济利益等等。美国认为中方负面清单过长。但服务业等如果完全开放,还有承受力问题。美方负面清单列举了关键基础设施、重要技术、国家安全3项,但对此均不作明确定义。此外表示,美行政当局有权中止项目。这样的提法增加了中国在美投资的不确定性。最后,中美两国同意强力推进谈判,加快工作节奏,以达成一项互利共赢的高水平投资协定。

      至于联合声明,一开始就没有这么设计。双方同意拿出清单各自表述,对方不予否认。中美关系很复杂,有很多问题。但问题就好比铁路路基碎石,沟通渠道好比轨枕,双方国家利益就像铁轨,并行不悖,相互借重。道钉好比管控分歧,保证中美关系大局不要出轨。

      选举年议员有负面声音难免,理解在增加

      黄仁伟:这次习主席去美国,要完成三个任务。解决问题,传递信息,指出方向。成果清单,大项和小项加起来中美合作有壮观的几百项,但实际上负面的力量还是很大的,有哪些负面力量在阻挡?

      苏格:美国大选将至,大洋彼岸对华的负面声音会增多。尽管如此,双方都经不起中美关系任何大的闪失。

      黄仁伟:9月上旬,我们和美国智库沟通时,他们还很悲观,所以,这次习主席访美成功的幅度大大超出了中美双方智库的一般性预测,美国国会中的议员是真的反对,还是作秀?

      苏格:中美关系之间的压舱石就是中美经贸关系,我觉得议员现在对华的总体反应不像原来那样令人担心,双方间已经有一个永久正常贸易关系了。虽然在审议时议员会提出与政府不合拍的声音,但经过努力,对华理解的声音会多起来。您说超出了预期,哪些方面呢?

      成果清单出现新说法,给予中国不小承认

      黄仁伟:我注意到有些表述以前没有出现过。第一,新型大国关系下,我们尊重美国在这个地方的传统影响和现实利益,欢迎美国在地区事务中继续发挥积极、建设性的作用,这句话里面包含了很多的内容,是超出我们预料。

      第二,美方对我们说,欢迎中方不断增加对亚洲和亚洲以外地区的基础设施的融资投入。就是换种说法的接受中国的“一带一路”和亚投行。基辛格讲过,中国块头大了,体系里面原来给他的份额已经不能体现中国的力量了。关于世界银行的股权分配、IMF股权重新调整,特别提款权要把人民币包括进去,等等,都是体现了这点。我想,等中国实力到了,安全体系里也会有话语权,这是一个过程。这次,美国对中国的存在和未来的地位,确实有大的承认。

      第三个,BIT谈判取得了重要进展,美国欢迎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中国投资者,不再歧视中国的国有企业而给我们戴一个红帽子。

      还有技术转移、反腐合作,金融的互联互通,能源合作,基础设施合作,文化教育等。现在说新型大国关系美国人不接受,这是表面的,要看具体怎么做。一项项落实了就是新型大国关系。(作者:丁怡;司俊飞;沈丁立)

    上一篇:[文汇讲堂] 谢宇:中西比较视域中的中国社会特色
    下一篇:[名家·光明讲坛] 陈云良:谈儒家文化与法治精神